摘 要: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依據現有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過程與實施經驗,介紹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傳統機床加工專業中的應用。
關鍵詞:機床加工專業 教學模式改革 理實一體化教學
一、改革理念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能促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一體化教師使用自制的一體化教學資料,在一體化工作站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完成理實一體化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二、改革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三動”的學習目標——即動腦、動嘴、動手。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問題、動嘴闡述問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措施
構建一體化教學模式,必須建立一體化教學配套管理制度,培養一體化教師,制定一體化教學計劃,編寫一體化教學大綱,編著一體化教材,以及拍攝配套教學片和建設一體化教學場地。具體做法如下。
1.制定一體化管理制度
實施一體化教學,制度保障是必要條件。學校應組織教師組成調研小組,認真學習借鑒兄弟院校的先進經驗,深入當地機加工類企業進行專項調研,并聘請企業專家召開專家研討會,最終結合本專業實際,制定一系列一體化教學配套管理制度,如實施方案、一體化教師標準、教材開發方案、評價方案等。
2.培養一體化教師
一體化教師既能系統地講述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學生進行操作訓練,做到專業理論授課能力、操作技能指導能力和教學組織實施能力一體化。
建議采取“2+1”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對教師能力進行提升。“2”是指兩種實踐。一種是派教師去工廠、企業實踐,讓教師深入企業生產第一線鍛煉,從工藝制定、生產加工到質量檢測、質量分析,真正參與企業生產全過程,了解最新的技術信息,提高教師對自己所授知識生產應用的認識,防止理論與實際脫節。另一種實踐是在校內實習場實踐,利用假期在校內舉辦專業教師技能培訓班,教師們在有專長的老教師的指導下,按照自己設計的圖紙進行工件加工。這不僅有助于專業教師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新老教師之間互相切磋技藝,共同提高。“1”是指進修培訓,組織教師到各大院校參加各類短期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3.開發一體化教學資料
實施一體化教學,教材開發是基礎。根據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設備條件,編寫適合本專業學生的校本教材,同時拍攝配套的教學片。
(1)校本教材的編寫。在校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要貫徹需要、管用、夠用的原則。一是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以實用為主,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教材編寫;二是突出技能主線,工藝能力、編程能力、操作能力和檢驗能力并重;三是以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的形式來呈現校本教材內容,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2)教學片的拍攝。整合優秀教師資源,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把教師的操作示范制作成教學片,使教師示范時的規范性、合理性、流暢性、協調性得到展示。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終端反復觀摩教學片,直到掌握。
4.建設一體化教學場地
建設理實一體化工作站,該教學場地共劃分4個功能區(以機床加工專業為例)。
功能一區(教學區):配備30套桌椅、講桌、黑板、多媒體。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視頻、動畫、圖片等直觀的教學方法,完成理論入門指導、共性問題集中指導、綜合講評等教學環節。
功能二區(查詢區):配備4套互聯網終端。滿足學生自學需要,供學生查詢新知識、新材料、新技術,課余時間還能滿足學生了解時事新聞的需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功能三區(訓練區):配備13臺標準機床、砂輪房。每臺機床兩三名學生,教師手把手地教學生,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應用所學理論進行真刀實槍的練習,通過練習驗證理論的正確性,扎實掌握理論。最終完成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環節。
功能四區(展示區):配備展示柜。展示學生作品,放大學生閃光點,激勵學生發奮學習。
四、改革效果
一體化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學,促進學生由先學再到會學,從而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一體化教學有效提高了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學過程中促使教師不斷鉆研教學方法,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以此來滿足教學所需,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五、問題與思考
一是一體化教學資料的開發、收集、整理等需逐步完善。二是部分教師在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對改革后的教學方式、方法不適應,理論與實踐知識不能很好地融為一體,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作者單位:唐山勞動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