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實訓教學中應用比較普遍。運用得當,即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并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本文就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工作臺的限位和自動往返控制電路實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 工作臺的限位和自動往返控制電路
積極探索、應用最恰當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教學方法運用得當,不但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入與教學課題內容相關的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相關知識的極大興趣,在這種好奇心及學習興趣的驅動下,指引學生一步步地完成課題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1.教學設計的真實性、有趣性及開放性
任務的設計要貼近于日常生活及生產,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有價值的,這才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動機。同時,任務的設計還應具有開放性和完整性,這樣才能發(fā)揮學生的靈活性及創(chuàng)造能力,學習相關知識時才不會覺得瑣碎,也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能力。
2.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在整個課題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主要任務的驅動下,可以對主要任務涉及相關的分散的知識點以及理論知識進行探索、研究,學生在密切聯(lián)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景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探索相關知識的興趣較深厚。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以及幫助者,并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再現者,對學生的學習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而學生則是教學的主體,是問題的發(fā)現者、分析者、解決者,整個學習過程就是學生圍繞主要任務不斷地對相關知識進行自主探索、研究并與小組內成員不斷地進行協(xié)做、交流,最終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
3.學習過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
通過把生活和生產中真實、良好的情境引入到課題教學中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到學習并解決真實的生活和生產中的情境中來。學習過程總是與一定的生活、生產情境緊密聯(lián)系的,這樣學生不至于覺得學習費力又無用,且枯燥無味。
4.學生是積極、主動地學習
學生在生活、生產中的真實的應用實例的驅動下,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強烈問題動機及好奇心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的應用,進行自主的探索和互動的學習,并獨立、自主地解決預定的任務。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并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
5.學生們共有的知識和特有的經驗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由于對生活、生產中的真實的應用實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為了解決應用實例中的相關問題并最終完成任務,小組成員間共有的知識以及個人特有的生活經驗、潛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并加以發(fā)揮。整個學習過程不僅完成了教學課題任務,還培養(yǎng)了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評價有教師的點評及小組間的互評。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真、積極的一面做出公平、公正、準確、恰當的評價,讓學生的學習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學習欲望得到了滿足,積極性得到了不斷的提高。通過小組間的互評,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工作臺的限位和自動往返控制電路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1.分組
為了教學的方便,以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相互溝通交流的精神,以抽簽的形式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為3~4個人為宜。
2.任務的導入
首先反復播放煉鋼爐的自動取料、送料、加料設備視頻,提示學生注意分析其動作要點,并說明所有的生產機械具有的自動取料、送料、加料的過程與此視頻的動作要點及控制原理相同,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闡述煉鋼爐的自動加料設備的動作要點,最后對各小組分析出來的動作要點進行評比。這樣可以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好勝心理,進而形成對相關知識學習的熱情,指引學生一步步地完成工作臺限位和自動往返控制電路實訓教學任務,同時還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相關知識的學習
在極強的好奇心以及濃厚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帶著完成工作臺限位和自動往返控制電路的任務,對實現往返控制的控制器件交流接觸器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實現工作臺限位、超限位控制的行程開關的結構、工作原理進行學習。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交流接觸器、行程開關進行拆裝,畫出電路符號圖,并以小組為單位,爭相闡述交流接觸器、行程開關的控制原理。此時,學生對交流接觸器、行程開關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的學習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感覺到枯燥無味的,而是帶著強烈好奇心、對實現工作臺限位和自動往返控制對實際的生產過程進行自動取料、送料以及加料這個任務的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
4.設計出工作臺限位和自動往返控制電路、布線并通電試驗
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進入到設計工作臺限位和自動往返控制電路、布線并通電試驗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花費時間最長的環(huán)節(jié)。在這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并不進行操作示范,而是提醒學生整個電路的設計及通電試驗必須要實現視頻中自動往返(正反轉)運動、限位及超限位的動作要點,或是當學生通電試驗有可能出現觸電等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故時,教師才給予適當的提醒。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
通電試驗時,有可能由于電路設計的缺陷或布線錯誤而無法實現預期的動作要點,小組內成員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不斷地進行溝通、協(xié)商、向教師咨詢,分析問題所在,不斷地對前面設計出來的電路進行修改、檢查布線直至最終通電試驗成功。學生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自尊、自強和自信,共同分享到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也分擔了共同付出過程中所帶來的艱辛。
5.評價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及最后完成任務中對表現比較積極、認真的學生做出恰當地表揚和肯定,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對于學生中出現比較新穎、獨特的觀點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開展互評,讓學生在發(fā)現了別人的問題的同時,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這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信、自尊和自強,增強學生之間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三、小結
在實訓教學中靈活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分享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發(fā)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鍛煉其思維的邏輯性和合理性,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參考文獻:
[1]陶圣祥.項目教學法在網絡設備配置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yè),2013(8).
[2]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邵展圖.電工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