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中職幼師專業英語教學存在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基礎差,起點低,參差不齊,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在此現狀下,尋找英語教學的對策,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刻不容緩。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
伴隨著生源的減少,各個中職學校開始招生大戰,入學的時間也從九月逐漸演變成隨到隨學。而幼師專業由于門檻低,畢業生供不應求,生源素質也在逐年降低。班容量大多到六七十人,以往三四十人的小班教學也成為過去。在新形勢下,如何把英語課堂中的每分鐘充分利用起來,讓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成為英語教師面對的一個難題。
為了更好的應對這個問題,我們學校的英語教研組的老師們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辦法,也組織教研組老師去外出聽課,集體備課,互相聽課,反復研討,終于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對策。
一、立足學生實際,開發校本教材
現行的中職教材中,沒有一套適合幼師專業學生學習的教材,因為學生將來要走上講臺書寫板書,他們的基本功,也就是26個字母的大小寫是必須寫好的;另外,正確的語音和語調也是必須掌握的。入學時學生多來自農村,普通話大多說不好,在小學和初中時的英語老師也帶有口音。這就造成他們開口讀英語時南腔北調。所以我校編寫了一套校本教材,開學伊始,學生們先學字母的正確書寫和48個音素的正確發音。這樣,就給學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校本教材的編制完成基礎英語到專業英語的轉變,用什么學什么。加入一些幼兒園英語課程和教學實例,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饋,增加刪改,以適應學生和就業的實際情況。
二、以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
多數學生英語基礎差,對英語沒有興趣。心理上害怕、厭惡甚至抵觸英語。學生的英語水平有嚴重的參差不齊現象。教學中常用的學生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讓英語好的學生參與到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上講臺講解知識點,歸納重點難點等,使學生們成為相互之間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這種做法能滿足英語水平高的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愿望,調動起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從而充分調動起水平低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以優帶差的目的。而學習小組的建立,則需要老師去選擇英語好又負責任的同學當組長,在整個課堂中,教師要有控制力,讓整個課堂處于有序的,可操控的狀態。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育是愛的藝術,教師的愛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的,是師生之間的共同活動。教是由內而外的,而學是由外而內的。要使“教—學”的過程有效,師生雙方間必須有一座良好的“聯系的橋梁”。這樣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彼此影響,形成交互作用,互相溝通。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活動中顯示出極其重要的作用。假如教師所構建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被壓制、被羞辱或被貶抑,學生對這門學科會毫無興趣而不愿意學習。對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在小學,初中一直是差生,備受打擊,同學歧視,老師批評,嚴重缺乏自信,自卑感強,需要在教學中多表揚,多鼓勵,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更有愛心、關心、耐心和信心。
四、創設英語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奇是孩子的天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指出:兒童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實物、直觀教具等教學手段,盡量創設情景和語境,讓學生進行豐富有趣 的對話活動。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在學習動物名稱時,我帶來了布偶玩具,大家興趣很高。在學習時間點時,我設計了一個卡紙做的時鐘,教師問:What time is it?學生紛紛回答。轉動鐘表,再次練習。說對后表揚,再讓學生來轉,判斷回答對錯。這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而且記憶深刻。
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常規
中專生在課堂上經常狀況百出,每節課都有遲到的,睡覺的。上廁所早退的,上課吃東西的,玩手機的,喝水的……教室里經常人來人往,靜不下來。老師要耗費許多時間來維持課堂秩序和紀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課堂教學要想取得預期的效果,就必須以恰當的課堂常規為基礎。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甚至比教學更重要,一年級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1.制定一套貫穿整個課堂而且能朗朗上口的口令、拍手、動作歌曲或韻律詩等吸引學生注意的信號,讓學生做出口頭上和行為上的反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在第一節課上與學生初次見面時,就試著與學生用英語問候,并告訴學生在課堂上老師會用全英語教學,請大家要仔細地傾聽老師的發音,對于聽不懂的單詞和句子,同學們則可以配合圖片、單詞卡和老師的動作表情來理解其意思。
3.與學生約定一般情況下,在課堂上不要用中文,而應積極地使用英語表達,培養運用英語交流的習慣。
4.在一些開放性的教學活動環節中,學生往往很興奮,而忘記了紀律的約束。這時候則要求學生在聽到口令時開始活動,而聽到口令時立即返回,保持安靜并坐好。這樣教學活動才能有序有組織的進行,做到收放自如,學生不會猶如斷了線的風箏,完全失去控制。
5.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跟學生交待清楚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哪些是不應該做的行為,學生心里就有了一個標準,這樣能使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
六、組織課外活動
學校組織幼師班學生英語書法比賽,英文歌曲比賽,英語講故事比賽等等。每周放一次英文電影,成立英語興趣小組,小組成員在班里帶動英語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邀請外教來校與學生一起聯歡,學生和外教能夠面對面交流,更讓他們增加了學英語的動力。課外內容的補充,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彌補了課堂知識吃不飽的狀態,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水平。
七、英語教師自身的培訓和提高
活到老,學到老。老師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比如說在教學語言的運用上,教師要勤下苦功夫,加強平時學習,做好課前備課。堅持用英語講課,用最簡單的英語表達,讓學生聽懂,讓學生充分領略到英語是一門很美的語言。《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初學階段,盡量采用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使學生直接理解英語。隨著學生英語知識的增長和運用英語能力的提高,更應使用英語進行教學,用英語教英語實際上應形成教師的一種習慣,同時也應轉化為學生的習慣。同時教師要花大功夫在課外,緊跟國際時事,不時給學生介紹新近國內外發生的大事,把這些事件用英語介紹給學生,如奧斯卡獎,重要體育賽事,總統選舉等。總之,教師要多用英語組織教學,營造英語語言環境,配以感性材料和電化教學手段,多給學生提供英語對話、表演、朗讀的機會和時間,使學生在語境中學好英語。
英語教師還要掌握教學現代化必要手段,學會制作多媒體課件。英語教學應該在唱中學,在情景中說,在游戲中運用掌握,而多媒體的應用正好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教師可以通過光盤、網絡等途徑獲取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制作課件,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更多樣、更靈活。通過精心準備,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從而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以上措施,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打破了英語課上死氣沉沉的局面,學生愛學,老師愛教,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上只是針對我校教學的具體操作,不足之處,還請廣大同仁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張紅梅.論如何提高中職英語教學實效[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1)
[2]張艷華,宋林亮.王耀貴.論中職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J].衛生職業教育,2008(14)
[3]張健.淺議中職校園英語環境的創[J].職業時空,2011(01)
[4]趙江.淺談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的困惑和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