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學中,聲樂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職學校一直沿用的聲樂教學模式是較為單一、刻板的,一些教學訓練方法和教學理念同實踐脫節,新課改下要創新中職聲樂教學模式,逐步構建新的中職學校聲樂教學體系,從而促進中職學校聲樂教學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中職聲樂;教學;改進策略
聲樂也被稱為藝術歌唱,指通過科學的歌唱方法,達到塑造出鮮明生動和悅耳動聽的聽覺形象效果的歌唱藝術。聲樂課在中職學校中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課程,中職學校的聲樂課教學目的不是培養歌唱家,而是想通過全面的系統教育培養出諸多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實用型和復合型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職學校聲樂教學受到原來陳舊教學理念及過時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學弊端逐步凸顯了出來。因此,在新課改下,中職學校必須采取切實措施進行有效改革,通過拓寬專業知識途徑、更新教學觀念、開拓多元化的音樂課程、調整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使中職學校的聲樂教學能夠實現良性發展。
一、與學生個性特點結合
中職學校的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好動活潑,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然而大多數的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行為自制力也比較差,缺乏專業學習的思想,對知識的深層理論理解能力還比較欠缺。針對這樣的教育對象,中職學校聲樂教學老師應從教育對象的實際特點出發,遵循學生身心成長的自然規律,根據學生不同年齡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構建多元化的聲樂授課體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中職學校聲樂課程的開設形式要盡力做到多元化,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可以把當前流行的小組課和以前通行的個別課進行融合。其中的個別課主要是用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學生的發聲技巧和藝術表現能力。聲樂教學采用小組課的目的是能讓學生觀察到教師進行的個別輔導過程,這樣學生可以了解教師是如何對不同學生進行指導的,從老師的指導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采用有效的辦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盡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間接觀察,學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綜合聲樂素質。
(二)需要把聲樂基礎理論課和聲樂藝術實踐表演課融合,做到多頭并進。一些中職學校聲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對系統的聲樂理論知識的教學卻經常忽視。聲樂教師應明白,只有運用系統而科學的聲樂理論知識為指導的演唱技巧才能更顯實力,只有具體實踐指導下的聲樂理論學習才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所以,教師要建立起完整科學的,并且有層次感的系統的聲樂理論知識體系來指導學生的聲樂專業學習,把基本的聲樂基礎理論課和聲樂藝術實踐表演課融合。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應對中職學校的學生聲樂學習做到因材施教。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科學的和正確的訓練,逐步提高中職學生的聲樂專業水平。聲樂演唱藝術是一種復雜的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要求演唱者積極熱情地投入,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和培養中職學生學習聲樂藝術的興趣。
(一)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學校的學生基礎比較差,基本處于聲樂啟蒙教育階段。這一階段需要學生去多看和多聽,信息技術多媒體恰恰有集視、聽、唱于一體的獨特優勢。聲樂教師應通過播放名家的范唱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共鳴,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邊聽邊進行模仿,以便能了解和把握演唱的真諦。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
(二)通過引導學生多讀音樂書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歌唱不僅僅是唱出來就可以,它是一門需要深厚的文化蓄積做基礎的藝術,所以應引導學生多讀與音樂有關的書籍,通過多讀音樂書籍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要能從深層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要讓學生真正明白生動的藝術表現力是必須要有廣博的文化藝術修養來支撐的。
(三)要改革聲樂教學方法,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環節中來,以便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這需要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認真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然后分類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體會到參與和被重視的快樂,這樣才能使學生都有飛躍性的提高。此外,聲樂演唱除了需要演唱者自身的身體素質外,還需要從心理上和情感上進行適當調控,所以在平時聲樂課上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可以采用小型演唱會等教學形式來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去除怯場和自傲等不健康的影響歌唱效果的不良情緒。
三、激發學生內在潛能
(一)在中職學校的聲樂教學中,首要的問題是訓練學生的正確歌唱姿勢。歌唱姿勢的正確與否嚴重影響到歌唱的藝術效果,因此,聲樂教師必須要努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姿勢。比如嚴格要求學生歌唱的時候兩腳分開,并且距離要達到半尺左右,兩腿站直站穩,頭部端正,堅決糾正聳肩、塌胸和歪嘴眨眼等不良習慣。
(二)中職學校的聲樂教學基本功訓練中要嚴格訓練學生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呼吸運動同平時的呼吸運動有著原則上的區別,一首歌曲抑揚頓挫的表現力是靠正確的呼吸才能完成的。具體到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單純性呼吸練習和在發聲練習中練習呼吸兩種訓練方法交替進行,經過大量訓練,學生的氣息才能更加飽滿。
(三)積極引導學生使用混聲歌唱和練習。所謂的混聲就是指歌唱或練習時需要使用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的混合音,這樣聲音不但具有真聲的明亮及力度,而且還具備了假聲的柔和及圓潤特點。如果在歌唱或練習的時候能應用混聲,就能使聲區達到統一,聲音就會更加圓潤、更加流暢,也更加優美動聽,而且還能使聲音有強烈的穿透力。訓練學生使用混聲的時候,首先要解決好換聲區的聲音統一問題,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真正掌握好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真聲和假聲的混合比。聲樂教師還可以采用哼唱練習法來引導學生使用混聲,通過這樣的引導方法讓學生真實體會和感受到混合共鳴、頭腔共鳴的真實感覺,這樣才可以保證歌唱出來的聲音更協調優美。
社會在進步,藝術教育也在不斷地探索更新更好的方法,教無定法,有效即可。對于新形勢下的中職學生,在教學方面也要遵循先研究學生,定出可行的,符合教學新規律的教學方案,然后再實施教育。尤其對于聲樂這門專業性強,個體差異大,受心理情緒影響大的專業來講,研究中職學生的特點、個性、心理的新動向對于聲樂的教學實施才能保證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