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這門課程不僅對于計算機專業是門必修課對于其他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是一門必須要掌握的基礎課程,但眾所周知這門課程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比較不易掌握,講課方法掌握不好,就會使人覺得枯燥,課堂氛圍流于沉悶。如何搞好計算機教學一直困擾著許多教師,本文就該問題做了新的觀念論述。
關鍵詞:教學方式;教學啟發;生動語言
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腦更加普及。在信息技術大爆炸的今天,計算機技術同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計算機技術課也成為學校的必設課程和重點課程,但由于科技的發展速度過快,導致學到的東西總是落后于目前現實的應用。另外計算機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糅合很多其他學科知識。這些特點都成為制約學生學習和教師授課的難點。
為了培養合格甚至優秀的計算機人材,必須提高教學效益,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針對在教課過程中所出現的教學問題,談幾個自己的看法。
一.計算機教學應注重實際操作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技能性極強的課程,它的理論性東西比較抽象,學生不必深刻理解,可以借助許多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它能把各種信息表現形式如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這樣來調動學生主動性,同時這些形象能夠直入學生腦海,使學生留下印象更加深刻。充分協調地剌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能更好地領悟和記憶,且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計算機教學更應注重實踐。計算機對于絕大部份人重在使用,對于它的軟、硬件理論部份,非專業人員可以不必要求。計算機教學它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比任何一門其他學科的知識都要更新得快。因此教學應以上機為主,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機房上課要求我們的教師除了講解書本上的固有內容外,多多穿插現有計算機方面出現的新成果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興趣以及他們的參與感,變成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向導或顧問。
二.計算機教學方法采取相互學習、啟發教學
“電腦不是學出來的,是玩出來的”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計算機操作學生學得特別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東西盡管老師沒有介紹,通過同學們自己上機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它的確有一定的道理。C語言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比較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大一階段進行學習。但是,C語言并不是現階段市場上使用較多的編程語言。C語言的教學如果只是教會學生C語言的語法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C語言的學習,掌握學習編程語言的技巧,培養編程所需要的思維方式以及自學的能力。這樣,當學生以后碰到一門新的語言時,就能夠在短期內掌握并進行運用。通過這些方法,計算機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化,讓同學們開心,學東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計算機教學中語言的藝術性
(一)使用懸念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喜歡上機操作,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單調。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如果采用電視節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此時懸念已產生,興趣也調動起來了,學生會懷著極大的好奇心要編出程序來驗證一下這個問題,教師這時恰當地點出編這個程序的幾個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操作,預期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
(二)富有哲理的幽默語言,可讓學生輕松愉快掌握知識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在計算機課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往往使教師感到棘手,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在講授時,如果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的比喻或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雜化為簡潔,沉悶化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三)教材的改良
現在高校所用教材都是由老師挑選,老師在挑選教材時難度也很大。選教材時老師常是挑選專業或更高層次的學生使用的計算機教材。但導致的結果是在不同起跑線上的學生,都使用一樣的教材,會出現學生聽不懂課,老師講課吃力的現狀。最終結果是,學生真正沒有學會應該掌握的知識,導致動手能力相當差。
另外,現在計算機與許多專業課程都結合相當緊密。大量的專業都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現在非計算機專業所選的教材都是大眾化教材,大部分教材并沒有把計算機結合進自己的本專業來講解。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材一直是走趨同化的路子,基礎課教材無任何區別。
在基礎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介紹如何打字,如何排版的內容,忽視了結合自己專業特點的內容。幾乎所有專業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都涉及到沒有結合專業知識來編寫的問題。實踐證明,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操作水平、乃至實踐中之應變能力,與實習教師的教學效果密切相關。備課是教學工作之基本環節,備好課又是上好課之先決條件。因此,計算機實習課教師應對備課的準備條件、實習計劃、實習環節了然于胸。學生在理解課題,完成實習任務的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目前技能掌握的情況,以及學生在專業技能課及其他理論課程方面學過哪些知識,掌握程度,運用能力,熟練程度等。
現在的教育模式還是偏重于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模式直接結果是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薄弱。當然,對于自己的學生,最清楚的莫過于老師了。教師本人所編寫的教材不能以任何理由讓自己的學生使用。雖然此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一些不良現象,但也可能帶來一個弊病,就是學生用不上適合自己的教材。
四.結語
總之,通過對大學計算機教學的改革,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電腦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切實推進教學改革,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才能培養出技術型和技能型的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移芝,羅四維.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秀,姚瑞霞等.計算機文化基礎上機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丁愛萍.計算機公共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喻宗泉.計算機基礎與實訓指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