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公寓糾紛已經成為高校管理中的普遍問題,而在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常常可以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公寓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一個宿舍居住著來自不同地域、性情不一、背景各異的學子,如果發現有心理障礙者必須給予及早干預。
關鍵詞:危機干預;人格障礙;心理咨詢
我國藝術類大學生大多經歷過高考前短時間、高強度的藝術學習,這種經歷往往會造成藝術類大學生比起非藝術類大學生有著對自由生活更多的期待。升學后,藝術類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萌發迅速,特立獨行的性格較為明顯。一個宿舍中,同學之間因性格各異而造成矛盾激化的案例時有發生。這就要求輔導員必須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合理的引導,尤其是當發現存在心理障礙者時就需要及早進行心理干預。
一、案例概況
王同學,女,1991年生,湖南岳陽人。湖南長沙某高校藝術設計專業2011級學生。入學三個月后,該生所在班級學生干部反映她與宿舍同學關系緊張,專業成績下滑嚴重,曠課比較嚴重,不參與任何班級活動,沒有穩定的交友圈。據她個人陳述,她感到自己缺少學習能力、自己長像也不好、對周圍的事情都沒有興趣,目前的生活很空虛,無法與周圍的人正常交流,與同宿舍的同學時有吵鬧。由于人際關系緊張、缺少生活目標、專業能力差經常被老師批評,王同學感到非常痛苦.希望自己能快點擺脫這種苦惱,但是又感到找不到方法。某天晚。班干部反映王同學與同寢室友發生激烈爭吵后跑出宿舍。凌晨1點仍然未歸。輔導員立即聯系王同學,確認情況是她感到內心痛苦,不想再回宿舍,還在學校附近跑步。經過勸解片刻,王同學回到宿舍休息。
輔導員將情況上報學院領導、學生家長,并對宿舍糾紛進行調查。輔導員咨詢對象認識到是不合理期待引起了情緒和行為后果,而不是誘發事件本身;只有改變了她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她目前存在的各種情緒癥狀。在緩解該生內心痛苦的情況下,輔導員要求所在班級班干部密切關注該生心理動態,安排信息員繼續跟蹤該生的心理情緒。目前,該生心理狀態平穩。可以完成正常學習、生活活動,與同學緊張關系緩和,與輔導員能經常聯系。
二、案例分析
王同學的心理感受和行為表現具備邊緣型人格障礙特征,邊緣性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系、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并且伴隨多種沖動行為為特征。是一種復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且嚴重時會出現自殘行為。
心理病因分析:1、生理原因:該生處于青年期,情緒調節能力較弱。2、社會原因:(1)與人交流能力比較差,對人的依賴性較強使得周圍的人漸行漸遠。(2)在早起成長環境中家人的過度呵護,父親工作壓力很大對家庭關系有影響。(3)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未得到理解和關注,缺乏正確的指導。3、心理原因;無法很好的將兩極融合,無法對世界產生統一和綜合的觀念。從而對于世界缺少安全感。形成絕對好和絕對壞的不現實期待。認為愛我的人就必須絕對一直愛我、呵護我,如果不能就是不愛我,甚至是可恨的。認為自己形象不好、頭腦不好、不會說話是別人遠離我的原因,遠離我的入團結在一起拋棄了我。
輔導員綜合判斷:該生的知、情、意統一,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并且沒有表現出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對照癥狀學標準,該生表現出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癥狀,對他人的關愛要求很高存在不合理期待。從嚴重程度標準看,該生心理問題可能已經持續時間很長,具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表征,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沒有影響邏輯思維等,無回避和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但仍需要長期密切關注。
三、案例點評
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是輔導員的重點關注對象,班干部的及時反映和輔導員的及時介入對于保證學生身心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輔導員需要具備基本的心理輔導技能和溝通藝術,才能與關注對象保持良好的關系。由于關注對象對輔導員的信任。才會采納輔導員的見解和建議,打下了良好的關系基礎,保證了問題處理的質量。當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時且出現自殘風險較高。事先制定的《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方案》起到了重要作用。該案例在職業類高校的藝術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具有典型意義。整個過程發現及時有效,與學校、家長溝通充分,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維護了校園的穩定。如果沒有基本完善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與體系,沒有輔導員、學生干部的培訓,沒有認真負責的學生工作管理工作者。很難保證學生安全并幫助學生繼續完成學業。
四、結語
通過對此案例的干預處理,給自己帶來了啟發性的思考。該案例處理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在于:關注對象并沒有主動向輔導員反映個人情況,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感到羞于啟齒,這是由于目前高校仍存在于心理衛生宣傳力度不夠的問題。通過思考,有了一些想法:心理衛生宣傳務必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心理衛生知識需要經過“包裝”。以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為載體,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學習知識、改變想法。學校學生工作部門要著力打造心理預防質量工程,對活動給予必要支持。培養一支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標準、盡快評估。心理健康教師隊伍既要保證數量,又要保證質量。組織參加各類培訓、交流,保持戰斗力。心理衛生宣傳多渠道、多形式。建設好網絡陣地,在學校組建心理健康類社團,定期開展實踐服務。讓宣傳進教室、進宿舍,大力挖掘網絡渠道,在世界大學城建設心理咨詢站,建立“愛心之家”博客、QQ群、微信等。邀請專家開展系列講座和心理評估。積極聯系與綜合類院校、社會團體等成熟心理健康團隊的合作,幫助建設、完善體系。
作者簡介:鄒超榮:男,1978年出生,民族:漢族,籍貫:湖南邵陽人,學歷:碩士學歷,講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