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許多學生已經習慣于被動的接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低。但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已被廣泛接受,提高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將給出一些建議來幫助中學生提高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從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來改善中學生的內部因素,從而幫助他們提高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并且討論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主要從訓練學生的學習技巧,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提高教師的指導作用等方面給出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總之,學生較低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提高,應該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此外,在教學和學習中應該采用更多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這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努力。
關鍵詞: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因素
1.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任何學習源于自身的動力,如果學生自身意識不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其他的一切方法和策略都是空談,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所以作為自主學習的內因,學習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顯得格外重要。
教師應幫助學生激發他們的英語自主學習意識,使得學生意識到它的重要性。老師的幫助會使學生對英語自主學習漸漸地感興趣,,他們關注自己的學習,關注自主學習。
在促進學生的學習英語自主性過程中,教師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應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培養英語學習自主性,學生應該意識到的是什么是自主,如何學習。他們還需要提供機會,反思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以便他們可以獲得很好的節奏,控制自己的學習。教師指導和鼓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會意識到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提高。教師真誠的鼓勵和有效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焦慮和恐懼,通過這樣做,學生可以相信自己,不斷提高。
2. 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
想要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僅僅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是不夠的,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也是十分必要的。
動機是影響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動機缺乏或不足,一定會造成自主學習的失敗,或者無法取得很大進步。文秋芳在1996年發表的《英語學習策略理論》表明:當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通過考試(外在動機);他們往往更被動地學習。但如果內在動機(如。,他們都喜歡的語言和語言)希望與他人溝通,他們傾向于使用更多的學習策略,通常需要比外在動機更多的努力。因此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取得進步在英語學習自主權。研究人員發現,成功的語言學習者通常是通過內在動機起作用,他們是積極的學習者和自主學習者。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即使他們拒絕自主學習。此時教師的耐心引導和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提供的不只是方法上的指導更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人文關懷,讓學生輕松自由地學習,沒有任何焦慮和困惑,必然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外部因素
1.訓練學生的學習技巧。
學生的學習技巧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一種好的學習技巧,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自信,更加有效地學習。
溫登,在1991年出版的《學習者自主學習策略》說,“成功的學習者已經學會了如何學習。他們獲得了學習策略,學習知識,態度,使他們充滿自信地使用這些技能和知識,自己成為了靈活、獨立的老師,因此他們是自治。
培養學生的學習技巧是至關重要的。針對于他們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并且使他們意識到將已有的內在知識和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進行合理地過度與結合。在培養學生學習技術時,學生可以在教室里采取以下方法,如重復和翻譯。他們可以聽和讀的單詞后,視頻和模仿一些著名的演講。這樣他們就能提高他們的聽力和口語。另一種方法是翻譯。學生們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語為基礎理解目標語言,這將提高他們的寫作和閱讀。老師有計劃地逐步地,介紹部分培訓活動給學生,旨在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發展所需的策略。
2.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學習者可以共同討論或研究經驗,或者他們相互配合,促進知識的學習。學習自主性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學習者可以從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這意味著這種能力可以在與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
學習自主性也意味著與他人合作。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以便支持分享彼此的學習,完成目標。學生將提供互相支持和鼓勵。學生在同一個團隊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學習。他們互相交流,一起討論問題。所有這些改進了他們的合作能力,促進他們的關系。漸漸地他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可以自己解決困難。是學生們不斷提高合作能力,同時做到了在合作中自主,在自主學習時又受益于合作學習。
3.注重教師的引導
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指導。在教師引導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方面有許多建議;在下面將介紹其中一些。
在談到學習策略和自主時,很多中學生說他們并不總是設定目標可以使他們的英語學習有計劃地進行。他們不知道如何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結果,這主要是由于缺乏元認知策略。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可以幫助學生確立目標,設定目標可以激勵學生去完成它們,因為設定目標的過程中凸顯了他們的行為和目標之間的沖突。總之,為英語學習設定自己的目標時,他們會主動,愿意為自己的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
如果學生們可以受益于老師的指導和長期學習技巧的訓練,他們可以在英語自主學習方面逐步獲得很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Wenden 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1.
[2]張殿玉.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J].外語教學,2005年第1期.
[3]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