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專作文批改的問題
(一)作文批改,向來是一個充滿著主觀性、技巧性、復雜性的工作。對于認知水平一般的小學、初中作文,似乎很多教師還游刃有余,但在中專作文的批改中卻碰到了諸多的問題。老師們用了大量的時間來閱讀,并且在作文批改上花費了很多精力,可是收效甚微。教師為什么要那樣改,批改得對不對;從批改中可以得到什么經驗教訓。他們很少加以研究,甚至從未動過腦筋。教師白費了許多精力不說,許多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當前許多教師還是習慣于過去的作文批改模式,對其中的弊端思考得很少。
(二)尾批俗套,對學生作文缺乏指導性建議
尾批是對一篇文章的總評價與綜合性的分析。不少教師在作尾批時,不是針對某一篇作文,隨便擬上幾句評語,使用空洞的套話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有時以偏概全,更甚者張冠李戴。幾篇文章下來,雷同的尾批就很難避免了。針對這樣的評語,學生反思自己的作文,往往感到困惑,是不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還有些尾批否定多于肯定,嚴重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
(三)缺少眉批,是對學生創造性勞動的一種漠視
眉批是針對文章的局部即一字、一詞、一句或一段而寫的評語,或分析、或褒貶,或指出其問題。它有的放失,具體明白,最能給學生以啟發和指導。從某種意義上說,眉批比尾批更重要,尾批固不可少,而眉批則絕不可無。不少教師一條不寫,學生作文既無精彩可言,也無失誤可道,這樣做對學生作文是一種漠視。
二、提高作文批改效果的一些心得
(一)在評改中要以關懷的態度進行。寫作作為高度綜合的語文能力,它體現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程度,顯示了學生內在的精神和獨特的個性差異.是學生作為“人”之個體的生命力、創造力的文字外化顯現,它折射出寫作者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個性特征。教師在批改時不能在分數上打轉,要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做學生的知音人,與學生進行直接的思想交流,從文中了解學生的思想、立場、感情,學習態度、生活習慣等。要優化作文評改的目標,必須注意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滲透人文關懷,以便“為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
(二)尊重個體差異、因勢利導。人的寫作稟賦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的傾向于藝術型,有的傾向于思想型。有的二者相對均衡。藝術型的人有的重實感,有的重想象;有的工于敘事,有的工于抒情。思想型的人,有的重歸納,有的重演繹;有的長于概括,有的長于分析。注意區分這些差異。并且在評改之中要逐步提高層次,扎扎實實,步步為營。這里也體現了作文評改目標設置的層次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特征的發展。
(三)注意評語的語言、文字。許多中專老師通常簡單地給個分數了事;還有一些千篇一律寫幾句“中心明確,層次清楚,語言通順,結構完整”的官腔;對程度較低或態度不認真的學生,有的甚至干脆貶得一無是處:“語言雜亂,用詞不當,錯字連篇”,這些都不是正確的評語形式。好批語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引發其寫作內驅力,能對學生的語言習得起示范作用,進而提升其語言文化品位。好批語能撫平學生心靈的傷痛,喚醒其熱愛生活、珍重生命的激情,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贏得學生的信任,及時消解師生之間的誤會,使其以積極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總之,好批語能對學生的社會行為產生長期而深刻的積極影響。采用鼓勵的評語,引人深入思考的評語,促人覺悟的評語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方式。
(四)修改作文,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所修改的情況,看到自己的成績與進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寫好作文的。人們常說“行家先看名堂,披砂找寶,平庸者專覓誤差”。換言之,要讓學生獲得作文的信心。如果修改過多,持過多否定態度,不僅無此必要,也不符合中學生學習發展規律:成功導出成功;過多否定,只能使學生喪失自信,抑制創造潛力,或者對教師的修改產生誤解甚至反感。當然,應該修改的而不予認真修改,這種不盡力的疏懶也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教師的疏懶,對學生的積極進取心無疑是一把無形的銼刀。”
在批改和交流中,教師應強調:第一,要學會自我小結,學會從別人的作文中尋找值得自己學習的優點,發現、開掘作文中的積極因素,即使全篇作文只有一句寫得有特色,一個詞兒用得有新意,也值得特別指點出來,加以肯定,學會和養成珍惜和尊重別人勞動的品質和習慣。就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經多年研究指出的“要在每一個學生(毫無例外的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們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個學生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們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作文最能體現學生的創造力,更需要體現出對學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力。第二,既要學會挑別人的不足,也要學會及時對照自己。在交流時,要多挑出被點評作文中值得批改的地方,找出某些有代表性的不足之處,努力提出自己的批改方案,達到“雙贏”。
(五)尾批總攬全局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學生作文里有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該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因此,尾批切忌以偏概全和使用空洞的套話。中專生已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鑒賞水平,不寫尾批或只寫幾個字的套話、或者全盤否定都是不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尾批雖是總的評價。但還是要有重點,不能面面俱到。有重點的批,才能彰顯文章尾批的個性。如一篇記敘文只有對事物的一般記敘.就可在尾批中指出其不足,告誡學生這類文章一定要進行一些描寫,甚至可推薦一些有細節描寫的好文章讓學生去讀;又如一篇議論文觀點不錯,結構也可以,只是在使用論據上存在某些問題,那在尾批中就可寫論據不準確的嚴重后果,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總的來說,尾批要讓學生感到老師的批語是朋友間的交談、是“行家”的指點、是師生思想感情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