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畫片的觀賞對象都是以少年兒童為主,所以故事多為兒童生活中的身邊故事,主體也比較單純明了,然而宮崎駿動畫片雖然題材不同,卻都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主題融合其中,寓意深遠。有意思的是,“宮崎駿系列”動畫的主角全是清一色的少女。那么宮崎駿為什么對少女如此情有獨鐘,這些少女形象又有哪些特征呢?本文試作一探討。
關鍵詞:宮崎駿;動畫片;少女
一、宮崎駿簡介
宮崎駿(Miyazaki Hayao)是一位知名日本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1941年1月5日生于東京。宮崎駿在全球動畫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他執導的電影獲得許多不同的國際獎項。宮崎駿與高畑勲共同創立受到國際上廣泛贊譽的動畫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的女性主義思想經常反映在電影當中,所以電影中的主角往往是堅強且獨立的女孩或年輕女性。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后的精神支柱人物。
宮崎駿創作的影片背景的畫風始終是清新浪漫的,總有一種能讓人想要回歸自然的感覺。尤其是影片中出現的天空背景,給人以廣闊無垠的感覺,使人不禁生出一種遐想,似乎想要到那背景中去尋找遠離城市污濁空氣的清新中,去感受自然之美。大片大片的潔白云朵如棉花糖般,柔軟而又充滿著幸福和甜蜜的回憶,襯托出片中主人公結局的美好。綠色的掩映下,一個個充滿了生機的世界又重新展現到了我們的面前。這更為影片增添了美感??梢哉f,只有在宮崎駿的影片中,才能釋放自己許久以來為工作、學習而感到的壓力,重新找到真、善、美,重新找到返璞歸真后的悠然與愜意。
二、宮崎駿動畫中的少女形象
(一)宮崎駿動畫的主題
在宮崎駿的哲學中,他認為日本應該自己來創作他們想讓日本小孩看的東西,所以,遵循宮崎駿哲學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從未向海外其他國家的工作室請求任何援助。吉卜力將會維持一貫的風格,單純只為日本的觀眾制作影片。關于宮崎駿動畫電影主題由這樣一些:關于反戰的、回歸童真的、環保的、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對立與戰爭、關于夢想的等等。主要從影片表達出的生存與自由、缺失與尋找、孤獨與救贖、凈化與再生方面。
從宮崎駿的作品中透漏出他雖追求奇幻,但首先要堅持真實。宮崎駿的作品美好,但他的內心卻很悲觀。他稱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讓人類變成地球的敵人,認為人類難以逃脫大自然地懲罰。宮崎駿用“人類與自然,生存與死亡”兩大不斷碰撞的主題向我們闡釋這他的思想觀點。不管我們是如何向千瘡百孔的自然報以同情,我們仍然是人類,仍然要為人類的生存的需要而奮斗。
主題與現實理念的結合,是宮崎駿動畫的主要亮點。美國動畫片出于商業定位的考慮,在主題方面一直偏于淺層次化,多以善惡、勇氣、友誼等無爭議的絕對價值作為主題,以符合每一位觀眾的審美。宮崎駿的影片則不同,往往把不可調和的現實世界矛盾作為影片主題,如《幽靈公主》中人與自然的矛盾最終并未解決?!肚c千尋》中的是非標準也如現實一般復雜。日本動畫片由于普遍在運動畫面上節省成本,且普遍改編自連載漫畫,復雜人物就成為日本動畫的普遍特征。因為只有人物經得起推敲,能引發觀眾的思索和同情。從觀眾心理學的角度講,觀眾選擇為他的電影走入影院時,預期的就是為堅持純真而感動。
(二)宮崎駿動畫中幾個經典少女角色
看過宮崎駿動畫片的人大都知道,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大多數主角都是少女,如《千與千尋》中的千尋,《風之谷》中的那烏西卡,《天空之城》中的公主希達等。這些少女角色都是有著真誠不變的生命準則,善良堅定的神情,以及冒險欲的完美的人。而且作品中的少女角色的結局大多是大團圓,就算是反面角色,在最后也會給予機會改邪歸正。下面介紹幾個經典的少女角色。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作為風之谷的公主,善良、勇敢、溫柔,乘著滑翔翼像鳥兒一樣的飛行著。為了阻止戰爭和毀滅,為了拯救風之谷,她在漩渦中張開自己的懷抱,只為壓下倍吉特士兵的槍頭。當她猶如傳說中的圣人一般行走在王蟲的黃金草原上時,她那被王蟲鮮血染成藍色的衣裳,神圣,美麗,而憂傷。這一刻,娜烏西卡重生了,觀眾的心靈在這一刻也重生了。
《千與千尋》的千尋,在宮崎駿的作品中,這是一個最平凡和普通的女主角。這個性格軟弱,笨手笨腳,對任何事情都無精打采的瘦弱女孩,既不漂亮,又沒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面對陌生的環境、冷漠的人事,她只能付出相當的努力,發掘自己內在的潛力,克服各種困境。最終,解救了父母和白龍,并成長成一個堅強的女孩。
《千與千尋》的湯婆婆,一個貪圖錢財,隨意掌控他人生死,但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魔女。她外表強硬,脾氣暴躁,但是對大頭嬰兒卻近乎溺愛,內心充滿脆弱和辛酸。這個看似壞人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千尋的成長。在最后,她放過了千尋的一家,對自我的欲望進行了反思。
三、動畫角色的引導性
(一)宮崎駿動畫中幾個經典少女角色分析
“成長”是宮崎駿動畫中主角必然的結果,也是推動劇情前進的動力。比如《千與千尋》的千尋,這個沒有任何能力、無精打采的瘦弱小女孩,在失去父母的庇護后,她必須獨自面對那陌生的世界,自食其力。剛開始她軟弱膽小,在痛哭之后,慢慢堅強起來,勇敢地面對失控的白龍,請求錢婆婆的原諒,教導大頭嬰兒,最后拯救了父母和白龍,變成一個堅強,有獨立意志的女孩。動畫讓這個角色迅速地從一個孩子變成一個懂事的“大人”,而觀眾也跟著千尋一起成長起來,在湯屋里洗滌自己的心靈,并相信自己的能力,重拾信心。
“包容”是宮崎駿動畫中少女角色所特有的品格之一,也是調和動畫中那些殘酷現實的調和劑。比如《風之谷》的娜烏西卡,這個能御風飛翔,與其他生物心靈相通,充滿不可思議親和力的女孩。不論是對殺害自己父親,霸占了自己家園的多魯美奇亞,還是對為了復仇而殘害幼王蟲的倍吉特,她都用自己嬌小的身軀包容起來,保護起來,不希望任何人受到傷害,就算犧牲自己。面對這個猶如圣人般化身的理想角色,人們除了感動,就是反思和向往。
“選擇”是宮崎駿動畫中另一個提醒人們注意的內容。比如《風之谷》的娜烏西卡,一開始選擇了復仇,想要殺死多魯美奇亞士兵為父報仇,但是最后她還是選擇了原諒?!队撵`公主》的珊,開始她仇視人類,與山神共存,但是最后她還是選擇與人類共存,監督人類對森林的行為。宮崎駿像從這些角色里告訴大家,不論是正義的還是邪惡的,都會面對善惡的交叉口,只要選擇正確,壞人也可以改過自新變成好人。宮崎駿給予觀眾一個機會,一個重新思考,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也是給予人類一個機會。
(二)突出少女角色的意義
作為少女形象的典型,娜烏西卡和千尋等人身上都有著不同的善良和堅毅。這些宮崎駿的少女身上有成人沒有的純真,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有助人為樂的好心腸??墒钦f少女是女性中最美好的一個群體,她們的價值還沒有被世俗干擾,雖然在故事的發展中會被影響到,但她們都能很快的調整自己,找到原本的自己,也許有害怕也許有恐懼,但還是能坦然面對。這對于很多人來說難能可貴,因為世人遇到困難大多選擇逃避。
宮崎駿完美地把握了現實和想象的平衡。他讓人知道想象世界的美好——一切如天花亂墜,永遠在人類狹窄的后腦勺上開著一個廣闊的天窗,讓人相信夢想的力量,因為夢想的存在是人類借以與神比肩的理由。
在通常的觀念中,孩子和女性都屬于人類社會的弱勢群體。在傳統日本家庭中,女孩必須遵守各種約束,家庭地位也很低,她們可以看作是社會中最柔弱最無力的分子,社會大任理所當然的是由男人承擔。然而宮崎駿的影片卻總讓女孩子擔任主人公,就算不是主人公,也是劇情中至關重要的人物,他筆下的這些女孩子們絕對是傳統女性形象的反叛。這些博愛的女孩子們常常冒著生命危險去完成作者“交給”她們的神圣使命,哪怕災難的根源與她們并無實質的關系。在這些女孩們的身上,宮崎駿闡釋了一個真理:有著博愛之心的少女們,有著戰勝一切困難的希望,她們可以拯救整個世界。
結語:“宮崎駿系列”繼承了日本傳統動漫制作中人物清純可愛這一特點,但更多的還是對“男主女從”這一傳統理念的反叛。宮崎駿采用年齡在20歲以下的少女做為主角,這些女生總是充滿了激情與活力,人物造型雖簡單卻難以讓人忘懷,而男性形象反而成為女性形象的一種鋪墊。以少女形象為主角,不光體現了宮崎駿的反傳統理念,也更能達到老少皆宜的要求。宮崎駿的作品,我從少年一直看到了成年。每個人都曾經是孩子,只是有些人忘了。而宮崎駿的影片,就像是我們口袋里的那張朋友贈送的卡片,想要喚醒我們對單純自我和美好世界的回憶。當有些人還認為動畫是小孩子看的幼稚藝術的時候,宮崎峻卻能向人們證明,動畫同樣是嚴肅的藝術形式,它是適合所有人的電影。在日本,宮崎峻被譽為“國民動畫家”,如果說80年代之前是手冢治蟲(《鐵臂阿童木》的作者)的時代,那么在那之后的,是宮崎峻時代。
美好的事物永遠無法用文字完全表達。在影片內容上,宮崎駿的作品也不同于傳統日本動漫。在他的影片中沒有日本動漫中慣有的暴力與血腥,也沒有那些讓人看了很不舒服的悔恨與傷感,反而總能讓人感到一種特有的溫情和大自然的親切,以及宮崎駿那獨有的幽默感。看了宮崎駿的作品后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受。愛、童年、青春、友情、成長、夢幻、勇氣、純真,這就是宮崎駿留給我們的印象。他的作品充滿了對生活的美好情感,洋溢著對未來的希望,深厚的人文關懷思想和反傳統的少女情結更是他的特色所在。
在社會意義上,選擇年齡小于二十的孩子做主角,更能廣泛的起到教育意義。影片中的小主角們都是從什么都不懂的溫室花朵,經過風吹雨打,最后成熟懂事。在兒童的眼中,同齡人的經歷更具教育意義。而大人從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長大成人的經歷,回想起只有自己知道的經歷過的艱辛,才明白成長的過程中必須經歷風雨的重要性,從而可以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