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領導干部歷史學習工作,他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提出領導干部要加強歷史學科知識的學習,把學習黨史進一步提高到事關全局的重要地位。而當前貴州干部歷史知識的學習存在認識不夠、培訓形式單一、培訓內容枯燥、師資隊伍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本文試對貴州干部歷史知識培訓存在的問題進行一系的探討。
關鍵詞:貴州;干部教育;歷史學習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2周年前夕,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一、習近平同志關于歷史學習的重要思想
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領導干部歷史學習工作。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領導干部要學點歷史》的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強調指出: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并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領導干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通過學習歷史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后,習近平同志語重心長地說:“近代以后,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終于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首過去,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在西柏坡調研和參觀時,他又說:“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學習多重溫,心中會增添許多正能量。”
二、當前貴州干部歷史知識培訓存在的問題
干部教育培訓是指國家機關及其黨政部門,為了正確實現黨的宗旨和目標,保證黨的事業健康發展、推動黨的事業的不斷前進,根據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并結合黨的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依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黨的各級干部實施的一個繼續教育和發展的過程。當今世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人才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戰略重點。干部教育培訓作為我們黨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工作,對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保證黨的事業順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當前,就貴州黨校系統而言,對領導干部歷史知識的培訓存在著以下問題:
1、 對歷史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歷史學習意識較為淡薄。
領導干部進入黨校學習,對中國近代史、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的學習不是一門選修課,它是一門必修課。因為歷史記述了前人積累的各種科學文化知識,記述了他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思想與智慧,記述了他們經歷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學習和了解這些歷史上的文化知識、思想智慧、經驗教訓,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結合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或者吸取應用,或者作為借鑒,或者引為警戒,這對于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改進我們的工作,是會大有助益的。但現在很多黨校不重視領導干部歷史知識方面的學習,多以培訓領導干部的業務知識、專業技能為主,而各單位組織職工來黨校進行短期培訓的也以這方面的知識為主,這就造成了領導干部對歷史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歷史學習意識較為淡薄。
2、培訓形式單一,缺乏新的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已很難適應新階段、新任務的要求。學習質量不夠高,培訓效果不理想,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當前,黨校就領導干部歷史知識的培訓多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由于部分老師課堂教學形式的單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就會造成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一般是老師講,學員玩學員的,各做各的事情,師生互動交流不夠,一堂課下來,很多學員完全不知道課上在講什么。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發展,干部隊伍文化程度的提高,這就要求干部教育培訓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進行方式方法的創新。
3、培訓內容枯燥,缺乏實踐性。
根據學員的描述,部份任課老師的上課內容幾乎常年不變,相同的PPT,相同的講課思路,根本與學員的學習生活和當前的國家社會熱點問題沒有緊密的聯系,缺乏實踐性。這樣的培訓方式和內容會讓學員覺得非常枯燥乏味,導致學員缺乏學習的積極性,黨校培訓就會成為一項任務完成,而達不到培訓的效果。
4、師資隊伍不健全,出現“一人多課”的形象。
師資隊伍不健全主要集中體現在縣級黨校,在貴州,縣級黨校由于地方政府不重視,常年不進新人,也不進行基礎設施的改建,這就使得縣級黨校的硬件和軟件已無法滿足當地干部培訓的需要。同時,由于縣級黨校教師本身較少,黨史黨建的教學并非由本專業的教師講授,或由上文學的教師講授,或由上經濟學的教師講授,這就把黨校教師變成了萬能學科的教師,在給學員授課時,什么知識點都能講到,但講得都不深入,達不到預期培訓的效果。
三、進一步加強黨校歷史知識培訓的對策和建議
(一)引起重視,加強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講:“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領導干部讀點歷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修養,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我們的領導工作綜合性、系統性強,要求領導干部學習多方面知識,其中歷史知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不少領導干部,基本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知識和基本的文化知識、工作經驗都是具備的,而對中外歷史知識還缺乏深入的學習和了解。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所以,各級領導干部要注重加強對對歷史的學習。領導干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通過學習歷史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為開闊,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大為提高,使自己的領導工作水平不斷得以提升。
而對黨校而言,同樣要加強對歷史知識、黨史黨建的教學。領導干部來到黨校,歷史知識、黨史黨建的培訓是一門必修課,教師必須制訂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黨課學習,引發領導干部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
(二)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
為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各期培訓班必須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改革傳統的單一的授課模式,大膽試行案例教學、答疑教學和現場教學,變單向授課為雙向互動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大幅度提升教與學的效果。
一是試行案例式、答疑式教學模式。案例教學由授課教師向學員提供案例,學員分組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形成答案,然后每組出2-3位代表發表本組意見,全班再針對不同答案加以討論,讓每位學員在參與中增長見識,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標準看問題,提高學員的認知能力。答疑式教學由教師在課堂上講清基本理論和主要問題后,請學員提問題,教師當場回答,或教師與黨員雙向溝通,共同研討,相互啟發、教學相長,激發師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提高學員對處理現實問題的針地性與實用性。
二是采用現場教學。按照《貴州省干部教育培訓特色資源開發工作總體實施方案》,貴州將打造 “貴陽—息烽—遵義—仁懷—習水—赤水”;“金沙—黔西—大方—七星關—赫章”;“都勻—獨山—荔波—榕江—錦屏—黎平”;“鎮遠—碧江—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甕安—余慶—湄潭—遵義”;“西秀—望謨—興義—晴隆—盤縣”共6條以紅色文化為主的現場教學線路。各地黨校根據當地紅色資源開展現場教學,這就使歷史知識的教學即生動又更易被 學員接受。
(三)豐富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
在歷史知識的教學上不能就歷史而談歷史,要結合當前國家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以史為鑒,理論聯系實際。同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學員座談等方式,深入細致地了解把握干部最需要學什么,怎樣學習歷史方面的知識,從而做到有的放失,以學員需求為前提,針對培訓的不同層次和需求,缺什么、補什么,需什么、教什么,使教學培訓內容最大程度地符合歷史教學和干部實際工作的需要,避免教非所需、學用脫節等現象。要改變過去那處先定下主題、設置好培訓內容,然后再安排干部來培訓的以“我”為主的培訓模式。
(四)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首先,把黨校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每年的財政預算,建立黨校專職教師的學習進修制度,每個學期都要選派教師參加培訓班學習,讓每位教師都有學習進修和提高的機會。其次,教師要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終身追求。首先,平時多看書、多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了解黨的戰略部署和中心工作。特別是要多聽本地領導的講話和工作報告,了解本地黨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目標、工作部署。要緊扣本地中心工作進行教學和科研,使教學和科研貼近現實,貼近本地熱點難點。利用遠程教育多聽專家學者的講座,了解本學科理論前沿,把握最新理論動態。多聽學員的討論和反饋意見,了解學員關注的問題、思想動態,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說服力。最后,各部門要大力支持黨校教師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組織部門要選派黨校教師到基層單位掛職鍛煉;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和研究方向,到有關單位實踐或調研,有關單位要給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