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先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是個重要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傳統文化;正確對待
我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先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是個重要的問題。正確對待傳統道德文化,堅持繼承和創新的統一,加速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文明,是我們應有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一、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由歷史沿襲而來的觀念思想的綜合體。它具體體現在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征和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淀于每個社會成員的心靈深處,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一個民族傳統文化之所以得到傳承和延續,是這個社會成員的社會觀念自覺認同的結果,而決不是以強制性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因此,只有正確地對待傳統文化,才能正確地對待整個民族的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固具有極大的相對穩定性,它往往是反映和代表了一個民族的社會整體意識和行為傾向,并使得傳統文化得以傳播和積累。因而,傳統文化要想對現代文化具有正確地導向性,就必須堅持現代化與民族化的統一,它既可以堅持反對“全盤西化論”、“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又可以堅持反對過了時的所謂的保守的復古的意識現象的發生。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時代精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過程,但往往優秀的道德文化,一方面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營養,另一方面也是具有深刻的歷史局限性,并呈現了精華與糟粕相互交織的復雜狀態,仍需我們作出科學的合理的自覺的選擇,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判斷優劣是非的能力,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正確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的改革必足于本國實際,充分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心理承受力,國勢利導,努力尋找傳統和現實的結合點,揚長避短,超利避害,繼承和發揚我國優良傳統,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對外來文化的消化吸收,否則就會無原則地,失去理性地否認“自我”,陷入迷茫之中,最終背離社會主義大方向。因此,我們必須站在現代化和民族化相統一的高度,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二、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一)對待傳統文化的二種觀點
1.“民族虛無”論持這種觀點的人把傳統民族文化視為“沉重的包袱”、“歷史的惰力”,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 貶斥得一無是處。他們明確地主張“擺脫中國文化的傳統形態”,“根本改變和徹底重建中國文化”,“要反傳統,要全力動搖、瓦解、震蕩和清除舊傳統。
2.“儒學復興”論 持這種觀點的人看不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局限性和消極的一面,不加分析地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甚至認為中國的儒學會在一個新的基礎上得到復興。在這里,有兩種錯誤地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是不可取的:一是采取虛無主義或取消主義的態度,不問青紅皂白,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把它們統統歸之為“封建、迷信、落后”,乃至“反動”的范疇,甚至把近代中國的貧弱、目前中國存在的困難統統歸咎于傳統文化。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全盤肯定,并且不允許人們對之有任何懷疑與批判,否則就是貶低中華文化,數典忘祖,崇洋媚外。這兩種表面上極端對立的態度,其后果則是一樣的,即斷送我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我國的發展步伐,導致我們走上錯誤的道路。
(二)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走進21世紀,影響中國文化未來發展方向的因素有兩個:其一,作為主導方面,它將吸收容納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的精華,它是中華民族內聚力的象征,是聯結全民族的精神紐帶。其二,中國現代文化將盡可能地吸收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成果,為現代化服務。
對傳統文化的合理揚棄:
對于傳統文化的態度應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合理地揚棄。一定的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社會環境,但由于文化具有滯后性,因而當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傳統文化并沒有消失,反而是跨階段地影響與制約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因此我們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要有選擇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綜合,用歷史和 科學 的觀點來考察中國的傳統文化,切實把握和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現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進行有選擇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發展和創新。例如,社會主義本來是西方的思潮,在中國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用中國人所能接受的方式來建設社會主義。從前我們也曾生搬硬套地學習西方的社會主義,實踐證明,由于脫離中國的實際,所以成效不大,推廣不開。
當然,對待傳統文化,需要我們辯證地看,并非一切都好,一切都具有現代價值,它有精華,但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東西,如權力崇拜、個人崇拜,封建等級觀念,專制主義、個人迷信、封建家長制、閉關鎖國、踐踏知識與人權、任人唯親,唯書唯上,官本位,皇權思想,依附性人格,缺乏國民、公民意識,缺乏民主、法制觀念,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科學精神,重農抑商,重義輕利,重群體輕個體,反對競爭,輕視效率等等。這些都是封建落后的東西,還對我們當今的社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需要我們去判斷去甄別去篩選去批判,但過去那種對傳統文化不問青紅皂白,一概懷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