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提問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課程教學顯得更為重要。可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生物課堂提問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從當前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使用以來,高中生物教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新課標對生物課堂的要求,探討優化課堂提問,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生物;課堂提問
當前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提問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課程教學顯得更為重要。可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生物課堂提問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實驗教材在許多實驗區使用以來,由于新課程改革明顯提出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課堂的提問在生物課堂中,普遍存在著表面“繁榮”的提問現象,這些現象引發了我對新課標下對課堂提問的新一輪思考。
為進一步了解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高中生物教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參考陶志瓊等翻譯的《透視課堂》一書中的問題類型檢測表,改編出以下課堂提問編碼表,以觀察記錄教師提問的行為。
根據調查數據,當前我校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高中生物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以下問題:
(1)從提問的問題分類看,重視識記型的問題,輕視理解與評價型的問題。還有一些課堂提問與課程內容無關,僅僅是為了維持課堂秩序或提醒那些精力不集中的學生,例如“你為什么沒有聽課?”
(2)從學生回答問題的思維來看,絕大多數問題學生僅憑記憶或照教材讀就可以回答,20%的問題是讓學生回答“是”與“否”、“有”與“無”等封閉性的問題。
(3)不能關注所有的學生。要么讓舉手的同學回答,要么故意讓不舉手或者是讓那些沒有遵守課堂紀律的同學回答,更有甚者有5%的問題是教師先叫起一個同學然后再提問題。
(4)教師提出問題后,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普遍不足。有些老師能夠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但是由于師生地位不平等、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等原因,使學生無法思考、討論充分。
二、問題的分析及對策
(一)問題的分析
對上述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歸納,發現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認識不足。
(2)教師對新課標下課堂提問的功能認識不足,大部分停留在測試基礎知識或維持課堂紀律方面。
(3)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效度不高,與新課標要求不大相符,課堂提問流于形式。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重新認識新課程改革形勢下課堂提問的功能
新課標提倡的提問不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記憶理解程度,更是為了激發學生思考學習內容,并將這些內容與以前所學知識聯系起來,然后探究這些知識的實際應用,進而構建自己的生物知識結構。換句話說,提問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主要手段,學生通過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思考其意義和含義,通過這種方式把學習的內容變為自己的知識。提問的出發點是建構一定的知識網絡,不是促使學生死記硬背各種信息。因此說,新課標下的課堂提問不僅僅是檢測方式,還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2.提高問題的效度
提問前冷靜地思考一下:學生是否愿意回答這些問題、學生的回答與教材敘述一致就表明學生理解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如何判斷學生的理解程度?這樣的問題充斥課堂,必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所謂的主體參與主動學習就會落空,這些問題就是效度很低的問題。那些純粹為維持課堂秩序,與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沒有關系的問題對促進學生發展更是毫無益處,教學中應該徹底摒棄。教師應該靠自身的知識修養、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學技藝吸引學生,而不是上課時挖苦式的反問或為提醒學生注意課堂紀律而提問。
3.優化提問的方式
目前新課標倡導的提問方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直接”式發問:對某一簡單問題直接發問,它屬于敘述性提問,是教師進行敘述性談話中的提問。其表現形式為“是什么?”,“有什么?”等等。
3.2“引趣” 式發問:常用于新課開始,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學習“DNA分子復制”前,可先設問:“你母親是雙眼皮,你也是雙眼皮,為什么你與你母親如此相似呢?”
3.3“比較”式發問:對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等進行比較,分別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幫助學生清晰掌握各自的本質。例如:“無籽西瓜”與“無籽番茄”、“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光反應”與“暗反應”等有何異同?
3.4“連環”式發問:例如:在小結“X隱性遺傳”時,可設計一系列問題提問:①什么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②哪些遺傳病是X染色體隱性遺傳?③為什么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④為何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根源來自于外婆家?⑤為什么是交叉遺傳?
3.5“質疑”式發問:鼓勵學生對教材或資料中的內容進行質疑,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3.6“誘發”式發問:教師先提出問題,接著便告訴學生答案,但問題與答案之間無顯而易見的聯系,從而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4.優化課堂提問的評價
新課標注重學生學習行為、學習過程的評價。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貝蒙認為:通過評定人們的行為,能改變自我知覺,從而影響態度的改變。因此,在生物教學的課堂提問中,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的回答一個評價,但評價學生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4.1以表揚為主,批評也要體現愛心,不能出現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字眼。
4.2鼓勵求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不要輕易下“不正確”“錯誤的”等結論。
4.3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和評價,使學生感到“自己在學” 而不是教師“要我學”,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
三、結語
在進行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實驗教材的教學時,教師要在深入認識和理解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交往”,認識課堂提問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手段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實際和自己的教學特色,提出能促進有效教學的問題,同時采用多種提問方式,在鼓勵和支持的氣氛中提出問題,做到提問后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盡可能地引導更多的學生思考、參與討論,發展提高學生的交流技能,促進學生知識網絡的構建,最后對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確的同學予以中肯的表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有效運用課堂提問,不僅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發展,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關鍵,它可以使課堂教學真正得到改革,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