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法律觀念不斷強化,維權意識不斷加強,學生和學校之間的訴訟案件越來越多地出現。本文結合近年來一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經驗,對高校學生管理中法律風險規避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從中提出一些策略,以供有關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 " "法律風險規避 " " 措施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和發展,以及社會主義法律體制的不斷完善,一些在校大學生自身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維權意識不斷強化,學生和學校之間的訴訟案件呈現出現更多的趨勢。對于這些訴訟案件,學校的敗訴比例非常高,也付出了較大的訴訟成本,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仍舊存在許多法律風險問題。要切實加強依法治校工作,使學生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這是每一位高校管理人員所面對并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分析
我國的《教育法》以及《高等教育法》都規定了我國高校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法人而存在的。高校和學生之間是屬于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在法律的角度上有兩個方面的法律關系。其一是行政管理法律的關系,學生與學校之間的行政管理法律關系基本上體現在學校給學生頒發學位學歷證書,以及學校對學生的學籍進行管理等方面。從這個方面講,學校依據有關教育法律法規,對學生的學籍進行管理,然后對學生實施有關獎勵或者處分等權力和決定。而對學生頒發的證書也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所賦予的,因此說高校和學生之間兩者存在著行政管理上的法律關系。學校對于學生具有行政意義上的行為,如果學校違反有關規定,學生對學校的起訴屬于行政起訴。
其二,從民事法律關系上說,我國有關教育法律法規規定,高校在獲得批準之日起就具有法人的資格,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和責任。學生交付一定的學習費用,學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服務,使得學生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形成了一種合同型的民事法律關系。
三、高校學生管理中法律風險的有關分析
很長時間以來,我國高校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一直都是對學生的通用管理模式。很多教師堅守著傳統的文化堅守,使得這些教育工作者堅持師道尊嚴,對于法律意識有些淡薄,基本上把學生作為一種機器來對待。在對學生的管理活動中,還大量存在著關注權力的應用而忽視學生的權益等現象,對于學生的一些合法權益視而不見,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理解,從而使得學校對于學生屢屢出現以權干預和侵犯權益的事件發生,導致學生狀告學校的案件大量增多。
學校侵犯學生的權益比較常見的,如,侵害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學生在法律意義上享有聽課權和考試權以及學位、名譽權等,不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任何人都不得剝奪或者故意限制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在當前的一些高校中,很多環節上卻容易出現這些法律風險。在2014年高考的錄取過程中,發生了一些知名高校簽訂有關錄取承諾書而出現了一些糾紛事件,以及各種因違反校規校紀而遭到學校開除等案例。
學校侵害學生的公正評價權和個人財產權等。一些學校在實際過程中,往往不注重學生的公正評價權利。例如,一些教師故意泄露或者透漏一些考試內容給學生,在評先評優以及積極入黨等過程中,不能有效公正、正確地評價學生,使學生的公正評價權利受到損害。一些學校還存在挪用學生的助學金以及獎學金等各種情況,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失去生活上的幫助等情況。
四、高校學生管理中法律風險規避的措施
高校要規避法律風險,就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和理念,一切為了學生著想,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改變傳統的落后管理思想,注重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強化對學生的服務,加強教育理念的創新和改進,把學生當成平等的主體來對待,創設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
高校要樹立依法治校的觀念,在日常的學生管理事務中,要加強對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要對全體教師員工和后勤工作人員加強法制的學習和宣傳,定期開展法律講座,請各院法律老教授講解,做好普法和守法工作。要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切實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和其他權利,建立一整套法律法規制度,使全校上下維護好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信任關系。
五、結語
學校和學生之間雖然是管理與被管理者,但是要運用科學和法律的手段處理關系,在依法治校中注重對學生合法權益的保護,并從中找到一個合理的切入點,減少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摩擦和糾紛,使學生狀告學校的訴訟不斷減少,使學校和學生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杜以昌, 李繼光, 張媛媛.論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規避[J].教育與職業, 2013 (18):47-48.
[2]徐天舒.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防范探微[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9, 26(6):18-19.
[3]路景山.談高校依法治校與防范學生管理法律風險[J].教育探索, 2007(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