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中鋒安東尼·戴維斯收到了一份五年1.45億美元的天價合約,灰熊隊也給了他們的中流砥柱馬克·加索爾砸出了五年1.1億美元,馬刺為了得到阿爾德里奇也拿出了四年8000萬美元。這些能夠稱為巨星的大個子拿這么多薪水沒人能夠質疑,因為他們是各自球隊的絕對核心,有可能帶領球隊奪冠的實力,但是當一些猶如小喬丹似得荒謬合同出現時,你就會發現原來實力或者球技并不重要,個頭似乎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小喬丹在調戲了達拉斯小牛一番后,最終與老東家快艇簽了一份四年8800萬美元的大合同,但是他能拿超過2000萬美元的年薪憑什么?有身高,有彈跳,有……貌似沒有了,他就像一個主動進攻能力為零的“魔獸”霍華德,或是更加炫目版的泰森·錢德勒,而且最起碼這兩位都獲得過最佳防守球員的榮譽,小喬丹現在可是什么頭銜都沒得過。
克利夫蘭騎士為了留住勒布朗·詹姆斯也是大撒鈔票,先是為凱文·樂福送上了五年1.1億的合同,然后又拿出五年8000萬留下了特里斯坦·湯普森,這樣做確實討好了“皇帝”,但燒錢行為值得唾棄。樂福在來到騎士之后進攻上遲遲找不到感覺,就連他引以為豪的籃板都被自己人湯普森搶走一半,防守更是漏洞百出,或許他在場上的惟一長處就是負責顏值,這個價錢都不如開給德懷恩·韋德或者卡梅隆·安東尼。湯普森的活力和拼勁確實很高,但其他方面乏善可陳,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開口要這個價,也不知道騎士是怎么想的就滿口答應下來,他和樂福兩個人一起拿那個1.1億的合同還說得過去。
另外還有一大票堪稱荒謬的合同,可以讓你感受到大個子多值錢——在羅賓·洛佩茲以四年5400萬加盟尼克斯后,已經失去兩位主力內線的開拓者把目標瞄準了埃內斯·坎特,結果被雷霆最后“截胡”,匹配了四年7000萬的合同。雷霆這么做令人費解,除了低位強攻,坎特簡直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家伙。當他在場時,雷霆每100回合要丟110.4分,幾乎是全聯盟最差,而且被坎特防守的球員在禁區內的命中率是56.9%,在大個子中也是倒數,而最大的問題是雷霆隊根本沒有從低位發起進攻的習慣。新賽季杜蘭特回歸,威斯布魯克也躍躍欲試,坎特還能摸到球嗎?可以說他的強項,雷霆一個用不上,軟肋倒是會露出來被人掐住,真是失敗。

鵜鶘大手筆續約“濃眉哥”算是物有所值,但他們以五年5800萬續約阿西克似乎值得商榷。土耳其人上賽季打出生涯最爛的蓋帽率(2.1),本來他是作為護筐者從火箭隊挖來,但對手面對他時的得分成功率,也就是禁區內限制對手命中率高達51.1%,堪稱“內線提款機”。戴維斯已經擁有強大的防守能力,鵜鶘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錢來續約他,其實給他一份四年4000萬左右的全額保障合同會是不錯的選擇。阿西克的大合同就是今年自由球員市場的一個縮影,大個子必須簽大合同。聯盟今年簽中鋒成風,好幾支球隊兜里揣著閑錢都準備出手,雄鹿可是用三年5000萬第3年為球員選項的合同簽下了格雷格·門羅,布魯克·洛佩茲三年6000萬留守籃網,而像開拓者、小牛、湖人這些球隊,在追求高富帥失敗后,勢必會積極尋求備胎,所以中鋒還是挺貴的。
我們先看看現在都有哪些中分比阿西克貴(見后表)——有很多媒體都認為,作為聯盟前十或者前十五的中鋒,阿西克拿到的錢其實并未達到這樣的排位標準,他的工資在所有先發中鋒里只能排在第18位,比平均水準還少了20%左右。而到了明年德拉蒙德、瓦蘭丘納斯和莫茲戈夫也都會簽下大合同,屆時阿西克可能連前20都排不上。要知道過去三個賽季,他在聯盟總籃板率上的排名是第二,第二和第三。對于鵜鶘隊來說,用這份合同簽下阿西克不一定是最這個休賽期最完美的答案,說不定其實原本還有其他更加合適的拼圖,但是阿西克合同里的第五年協議就是聰明之舉——如果阿西克兢兢業業,表現良好,那他們就賺了;反之,如果他越來越水,他也可以作為交易的一個好籌碼。
所以,當今的聯盟并不是大個子溢價,而是好的大個子更值錢,原因無他——身高就是一種天賦,而且是一種教不會的天賦!NBA再怎么改規則,有一條物理規則是沒法改的:越靠近籃下,越容易得分。因此,任何球隊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都要扎緊籬笆,不讓人扼住自己的咽喉,這就是大個子們存在的意義。想想總決賽,面對勇士的小個陣容,騎士隊一度拿莫茲戈夫這種被易建聯騎扣的家伙鑿內線,而勇士居然除了對轟之外沒法遏制,可見大個子的威力是多么巨大。
面對這樣的大趨勢,各支球隊只能滿世界找大個子來填充禁區。身高是大個子們天生的優勢,除非塔比特那種手腳不協調,身體軟如面的另類,否則怎么都能在NBA生存下來。如果你腳步還算利索,千萬少不了;如果你還能跳幾下搶個籃板,一千五百萬;什么?你還能投籃?頂薪拿下!小喬丹只占前面兩樣,但這足以讓別人沖擊籃下的時候有所忌憚,這就是為什么快艇隊用盡盤外招也要留住他,哪怕他在球場上思考人生。“小皇帝”想要樂福輔佐,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時靈時不靈的三分球,而是因為詹姆斯一輩子都沒有跟一個籃板高手同隊過。至于坎特,算了,大家都在抬價,雷霆也是被逼無奈才匹配合同的。所以,就算你的手腕僵硬,步伐生硬,沒有技巧把球放進那該死的籃筐,但是只要你可以讓那該死的球進不了自家的籃筐,那就已經夠了。
因為大個子這樣的先天優勢,NBA乃至整個籃球界對巨人的追求是一以貫之的,但現在的大個子確實不如四大中鋒時期,也比不上鄧肯、加內特、韋伯的大前鋒盛世。客觀上,NBA對速度的追求讓一些過于重型的大個子逐漸被淘汰,連姚明這樣的內線原子彈也一直頭痛于跟不上速度,最后毀于膝蓋壓力過大。主觀上,內線負荷太大,對抗太激烈,大個子們越來越不愿意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活,都學起了遠投和面筐,想想看布雷克·格里芬這樣粗線條的球員從上賽季開始也玩起了花活兒。此外,球員低齡化也導致很多年輕內線根本沒有磨煉技術,小時候身體碾壓,然后就進了成人世界,也沒時間讓你再去打磨。所以,現在聯盟里大個子大部分都是“賣肉”為生,沒有把自己的競爭力提到更高的層面。當然了,反正拿錢也不比人少,都是頂薪,多練還不如多吃多長個。
不過在今年開始,這種狀況正在逐漸改觀,大個子們也在進化。戴維斯、考辛斯、門羅這些內線都是擁有身體和技術的大家伙,而今年選秀也一反多年的后衛統治,竟然是大個子年。唐斯、奧卡福、波爾津吉斯、邁爾斯·特納,威利·考利-斯坦,卡明斯基……樂透秀就有六個大個子,而他們也非常巧合分別代表著大個子發展的幾個方向。唐斯之所以成為狀元,就是因為他是最像鄧肯的家伙,其身上具備了巨人進化的一切特點:快速,跟得上現在的比賽節奏;能跳,蓋帽能力不俗;會投籃,偶爾能扔三分;還兼具了傳統內線的基本技術,尤其是勾手。受制于運動能力,奧卡福把技巧練到了極致,他是大號的埃爾·杰弗遜。波爾津吉斯呢?都說他的發展方向是諾維茨基和大加索爾,但要想成功,他應該變成投籃很準的戈貝特。靠投籃的大個子特納,往好了看會是阿爾德里奇或波什,至少夏季聯賽中,他在防守端還是有一手的,但千萬別變成巴格納尼只把自己當投手用。考利-斯坦是工兵型內線的又一代表,泰森·錢德勒的即視感。卡明斯基身體極為平庸,但技巧尤為扎實,還會投三分,有點姚明的意思。

所謂進化后的內線,就是在原有的大個子基礎上,他們擁有更快、更準、射程更遠的特征,這樣才能跟得上比賽的節奏。適當拉開擁擠的內線空間,同時又保持了一顆敢于肉搏的心,這些進化完成的大個子誰不愛呢?所以如果他們在未來都能得到更大的合同,你可一點別吃驚。絕命海拔,有身高就是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