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伊塞亞·托馬斯
他是金字塔所有成員里惟一一個曾經威脅要對我進行人身傷害的,下面是一列“誰贊成誰反對”清單:
誰贊成:擁有“史上最佳純控衛”的稱號。如果列一個“我心中最完美控衛應具備能力”的規范,他滿足的項目會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得分、關鍵得分、傳球、洞察力、敏捷、領導力、競爭意識、強硬、防守,除了三分球,作為控衛他擁有你所期望的一切。他能成為一支兩連冠(而且理應是三連冠)球隊中最好的球員,這可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你懷疑這點,就去看看1990年成功衛冕后他的隊友們都干了些什么吧——大家直沖向托馬斯,把他高高拋向了空中。
誰反對:糟糕的三分球命中率降低了他的歷史地位。伊塞亞在他的13個賽季中平均每賽季出手105次三分,命中率是慘淡的29%(1373投398中)。但你不能把一切都怪在他身上,因為NBA在1981-1986年間三分球命中率普遍偏低。把這些三分從履歷中去掉,伊塞亞的兩分球則是14577投6796中,命中率46.8%。如果他早個10到15年出現,就不會受到三分線勾引;如果再晚5到10年出現,肯定會有更高的命中率。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恰是馬拉維奇的對立面。
誰贊成:在重大比賽和關鍵時刻往往不可阻擋。還記得1984年對陣尼克斯的系列賽第五場他在常規時間最后91秒里砍下16分拯救活塞么?還有1988年總決賽第六場第三節砍下25分?這就是我愛伊塞亞的地方,在球隊需要他的關鍵時刻,他總能釋放自己的得分能力。
誰反對:不知怎的就犯了NBA和ABA合并以后最愚蠢的關鍵時刻重大失誤,從而成就了伯德的神之搶斷,改變了1987年東部決賽走勢。說真的,這真是腦子一次性進兩波水,首先,他本應該叫一個暫停;其次,他根本不應該往自己隊籃筐的方向隨便扔一記懶洋洋的傳球。
誰贊成:是控衛和斗牛犬的結合體,成為了當時那支特別強硬活塞隊的主脊梁骨。無論怎樣,你都必須欽佩一個身高只有1.85米,卻在蘭比爾和卡特懷特的干架中第一個動拳頭的人,以及一個在比賽中動手掐自己訓練師脖子的家伙。
誰反對:同樣的性格還使他成為了道德最低劣的球員之一。他曾兩次在季后賽出局后給球隊丟臉,煽動了1985年全明星周末對MJ的孤立,在阿德里安·丹特利馬克·阿奎利的交易中背后捅了丹特利一刀……
誰贊成:無論身邊站著什么樣的隊友,他都有辦法把他們凝聚起來,發揮出最大威力。他的搭檔包括過純得分手丹特利、阿奎利、凱利·特里普卡,無法自己創造投籃機會的約翰·薩利、里克·馬洪、羅德曼、蘭比爾,抽風型投手維尼·約翰遜、詹姆斯·愛德華茲,甚至還有不怎么樂意投籃的喬·杜馬斯。是他把這些人收攏在一起,打出了最好的籃球。
誰反對:不知道為什么,退役后,這種天賦沒能應用到人生的其他方面。可憐的伊塞亞是過去20年中NBA最爛的教練、最爛的總經理之一,如果你覺得他在尼克斯的所作所為糟糕透頂?那最好去看看他對CBA(美國大陸籃球協會)都干過些什么吧(曾經買下CBA自己當總裁,在他掌管的幾年中,CBA小聯盟地位逐漸被NBDL取代,最終破產歇業)。
誰贊成:如果你詬病他只打了13個賽季就退役?別忘記1993-94賽季中期他撕裂了跟腱,必須休戰9個月,且深知康復后再也不能恢復到過去的水準,于是選擇了退役。我始終為此而贊賞伊塞亞,又有幾個偉大球員能做到在最應該退出的時候就立刻體面地離開?
誰反對:難以理解為什么他要在1988年總決賽的每一場開始前親吻“魔術師”,從來沒有人給過我一個合理的解釋,從來沒有。
關于伊塞亞的職業生涯,最后,你不得不提的就是他落選“夢一”這件事。原因很簡單,如果有伊塞亞的話大概MJ就不會參加了,而其他人也普遍都看他不爽,于是籃協決定了:不值得為這么一個人招來這么多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要知道,他們可是在1991年夏天選拔球員的,當時伊塞亞在過去五年中三進總決賽、兩進分區決賽,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四名球員之一(另外三人是伯德、MJ和魔術師)。把他踢出夢之隊,就像是不讓比利·希爾參與《We Are the World》錄制一樣(你就是不能這么做)。伊塞亞的數據并不能真實反映出他在生涯前十年的巨大影響力,入選夢之隊本可以彌補這一點,但就這樣赤裸裸地被剝奪了權利。

25.斯科特·皮彭
該怎樣評價這個MJ身邊最重要的巨星級隊友?只取決于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犯了個愚蠢的錯誤,那么你會就此放棄他么?
大家一定都還記得1994年公牛同尼克斯那個扣人心弦的東區半決賽七場大戰吧?皮彭拒絕打完第三場,因為教練選擇讓庫科奇執行最后一投(最終后者命中絕殺,前者則在板凳上慪氣)。比爾·卡特懷特賽后淚流滿面地朝皮彭怒吼,說這是他職業生涯最令人失望的一件事。
或許吧,那個賽季,皮彭獨自帶領公牛取得55勝,公牛已經是他的公牛。當你成為球隊老大時,就會有這樣的心態:所有重擔皆扛于我肩,我必須夜以繼日地奮斗,除非用超級英雄的方式去思考所有,否則將無法存活。這場比賽,本該由皮彭來完成最后一投,“禪師”卻把這個機會給了庫科奇,這無異于打他的臉。
出生于阿肯色州一個臟亂差的小鎮,家里有11個兄弟姐妹,父親常年患病無法工作,大學期間經歷了身體瘋長之后,1987年皮彭進入各大球探視線中,成為了這屆新秀中迅速上升的一支潛力股。公牛在首輪第五順位選中他,并用一份廉價的6年合同鎖定了他。生涯前11年皮彭錢都拿的少得可憐,1997-98賽季場均貢獻19.1分、5.2個籃板、5.8次助攻、1.8次搶斷的他工資竟然只排在聯盟第122位。很長一段時間(3年)公牛都在苦苦等待庫科奇,這始終讓皮彭耿耿于懷,也是那年分區半決賽G3最后時刻他拒絕上場的導火索——金錢、嫉妒、不安全感、自我中心和不服氣,全都在最不該爆發的時間統統爆發了。
事后皮彭道歉了,隊友們也原諒了他,一年后MJ回歸,公牛又再次實現三連冠,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忘了那件事。如果你認為一時自私就能成為一個無私球員一生的黑點?或許你在摔下前自己就該先從道德高地上跳下來。
在波特蘭的歲月,皮彭終于徹底擺脫了MJ光環的籠罩,他幾乎將一支完全由殘兵敗將組成的開拓者帶到了2000年總決賽的舞臺。西決G7終場前10分鐘波特蘭人還領先15分,可隨后由于連續三分不進、搖擺不定的判罰及糟糕的戰術布置,他們與總決賽失之交臂。有人說這場比賽充分證明了皮彭不具備成為總冠軍球隊核心的實力?好吧,既然如此,我還可以說這份名單中包含庫西、貝勒、羅伯特森、格文、巴克利、卡爾·馬龍、大衛·羅賓遜、KG……
我希望歷史能將皮彭定義為一個重新詮釋了小前鋒位置意義的杰出球員,他輔佐MJ登上了“史上最偉大球員”的寶座,自己也拿下了能戴兩只手的戒指。每當我試著勸自己不要將其排進金字塔前25位時,都會想想那支在1996年圣誕節前戰勝凱爾特人、即將成為傳奇的公牛隊。當時他們19勝2負,正在一波10連勝之中,并引起了又一波“史上最強球隊”的討論熱潮。那場比賽,第四節,花園球館三分之二的觀眾都在一種“我們知道偉大,我們也理解偉大,而眼前發生的就是偉大”的氛圍中為公牛隊加油。終場哨響,是MJ和皮彭各砍37分,后者還怒摘9板送12助。然后,他們飛往一個又一個其他城市,再將別的球隊分別踩在腳下。
以下五個分散的觀點最終將匯聚成一個解釋:
1.“夢一隊”最先垂青的三個人分別是MJ、伯德和“魔術師”,皮彭、大衛·羅賓遜緊隨其后。這五位是任何人用腳趾思考都會將其納入陣容中的球員,在此基礎上,才有了接下來的巴克利、德雷克斯勒、馬龍、斯托克頓、尤因和穆林等。
2.在所有我親眼見過的球員中,皮彭是最好的防守者。沒有人比他移動更快、外線防守覆蓋面積更廣,如同獵豹一般,此刻還閑庭信步,下一秒卻已經開始閃電突襲。史蒂夫·科爾1997年總決賽的致命跳投讓大家至今難以忘懷,但卻很少有人記得皮彭此前連續破壞爵士的邊線發球,然后滿場飛奔追著球跑,最終撥給快下的庫科奇完成一次助攻。除了MJ、勒布朗(可能也有科比),我真想不出還有誰有這么好的天賦和能力能奉獻出這樣的表演。
3.上世紀90年代,有且只有MJ比皮彭更全面,而且這一點還值得商榷。1999年,羅恩·哈珀曾經告訴《體育畫報》說:提起巔峰時期的公牛隊,首先出現在人們腦海中的永遠是邁克爾,但其實斯科特要更全面,無論進攻、防守,有他在,我們就總能打得很輕松。
4.“夢一隊”集訓期間,主教練查克·戴利將其稱為是隊內第二好的球員,他甚至跟大衛·哈伯斯塔姆(美國著名記者兼作家,普利策獎得主)說:“直到你執教一個球員時才會真正發現他有多好。”不得不說,皮彭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絕對是個大驚喜,他在攻防兩端展現出的那份自信是人們之前從未見到過的。打完奧運回到芝加哥,MJ也對“禪師”說:剛入隊時斯科特跟其他人沒什么兩樣,但他兢兢業業,一周后就征服了所有人,成為比“魔術師”、伯德、羅賓遜還要受戴利教練青睞的球員。
5.無可辯駁的事實——如果1998年MJ確切知道皮彭要離開公牛的話,他絕不會退役。我總愛用《邁阿密風云》的劇情來類比——克羅受到了他理應得到的大眾關注,但假如沒有塔布斯幫助,還是不能干掉卡爾德倫。塔布斯可以時不時地成為主角,雖然他從未像1994年皮彭獨挑公牛大梁一樣主演一整季的《邁阿密風云》。貶低皮彭的人總是有意無意地忽視他那個賽季,就像他們后來無視年邁的他幾乎幫開拓者挺進2000年總決賽一樣。還記得1998年季后賽那個帶傷作戰的公牛33號么?即便在場上步履維艱卻依然堅持作戰,只因為球隊需要他。
所以,千萬不要跟我說這個家伙不夠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