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以水利行業繼續教育需求為背景,分析了水利行業院校數字化學習資源開發與應用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行業繼續教育對學習資源建設需求,提出了水利行業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四種建設和共享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不同資源類型來綜合判定和選擇相對合適的學習資源開發模式,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行業 繼續教育 數字資源建設 共享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b)-0227-02
1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定義
根據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試行)定義,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包括媒體素材庫、題庫、案例庫和課程資源庫等數字資源庫,以及適合多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支撐系統和現代遠程教育管理系統的研制開發。這些內容及其他之間的關系構成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體系結構。該文研究的數字化學習資源集中指用于現代遠程教育的各類素材、習題、案例、課程等,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從研究范圍上看,主要根據行業繼續教育特點,局限在高校繼續教育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范圍,區別于高校全日制、中小學數字教學資源、社區學習資源、農村信息資源等方面。
其次,從資源服務對象上看,包括為教師教學服務的和為學生(員)學習服務的兩類,該文中并不明確區分兩者。
2 水利行業數字化學習資源需求分析
2.1 國家規劃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要求
水利部《“十二五”水利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將完成培訓縣市水利局長1萬名、基層水利站所長1萬名和業務技術骨干5萬名、通過遠程手段培訓30萬人、基層水利技術工人隊伍中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的高技能人才規模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萬名等一系列目標任務。人社部2015年8月頒發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明確要求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于90學時,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于總學時的2/3。采取傳統的學習資源建設和使用模式難以滿足國家規劃對行業人才培養的要求,迫切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教育,為基層、一線專業技術人員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能力素質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2.2 水利行業人才培養對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需求
水利行業規模大,涉及面廣,人力資源需求量大,水利職工人數多,分布廣,人才培養任務重。當前水利行業基層隊伍建設所面臨的主要瓶頸問題是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學歷層次偏低,專業知識不足,偏遠地區職工培訓機會偏少,人才培養針對性、實效性不強。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對于水利行業這種具有層級式社會結構和特定教育需求的服務對象,通過建設行業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探索并創新適應行業改革發展的人才培養和服務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3 行業院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發展需求
現代遠程教育是信息化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建設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支撐,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行業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充分開發、利用優質水利高等教育資源,使高水平水利院校的名師、精品課程、優秀教材通過網絡在水利系統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構建水利職工接受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公共平臺。用菜單式教育方式和內容,實現個性化教學,根據受訓對象的差異,充分利用互聯網,隨時補充、修改和更新教學內容,使基層人員及時獲得最新、最需要的知識,成為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為水利行業培養更多的適應性人才。
3 水利行業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現狀分析
在經過多年的封閉式資源建設之后,水利行業院校在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和共享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3.1 缺乏統一的資源管理和開放共享平臺
要實現行業教育的數字化學習資源有序建設管理和開放共享,首先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統一的平臺。目前行業院校繼續教育學習資源多為封閉式建設,在此基礎上建設起來的資源也就多為建設院校服務或少數院校間開放共享,缺乏廣泛的開放性和互連性。
3.2 缺乏統一的資源建設規劃
目前行業教育尚未形成統一的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規劃,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院校、企業和個人在學習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多為獨立開發或購買,缺乏統籌規劃、組織協作和合理分工,對資源的分類也缺乏統一的標準,導致了部分資源的重復建設和分布不均,資源的可用性也相當有限。
3.3 缺乏統一的資源建設標準和評價體系
目前各行業院校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仍自成體系,從工具、平臺到內容,都遵循不同的規范和標準,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彼此之間也缺乏統一的數據接口,無法實現有效的交流與共享。同時由于缺乏專門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管理機構,缺乏必要、科學的資源的評價機制,導致大量的同質課程的低水平重復開發。
3.4 缺乏資源開放共享的意識
行業院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最初的目的都是滿足自身教育教學需求,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很少愿意無償提供給他人使用,極大限制了資源的共建互享。另外,在校際間沒有實現學分互認的情況下,數字化學習資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來使用,對資源共享的要求并不迫切。
3.5 缺乏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
數字化學習資源是基于個人或集體智力的創造性的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知識產權。在強調資源共享時,不能隨便侵犯版權所有人的權益。由于網絡資源知識產權制度的缺乏,很難建立相應的保障體系,在目前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與共享過程中,版權的歸屬與保護,以及版權使用所涉及的利益分配等問題都沒有的到有效解決,成為資源共享過程中的限制性障礙。
3.6 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共享是要以互利互惠為基礎的,只有當各共享主體都能獲得相對合理的利益時,共享合作才能順利開展。由于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準公共物品性,以及由此產生的“搭便車”現象,使得在共享過程中,各共享單位之間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分配不均衡,這也是造成目前行業院校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低效率的直接原因。
可見,行業類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其存在的問題也很多。共建資源高校少,共建互享覆蓋面低,重復建設現象嚴重,資源質量不高,且由于標準規范不統一,缺乏公共服務平臺,數據格式不統一造成的資源異構現象也不利于資源的共建互享。為實現資源有效共建互享,應在行業院校中形成一種合理的學習資源共建互享模式,以期解決資源共建互享難題。
4 行業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與共享模式研究
結合行業特點和需求,水利行業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模式可以有以下類別:自主開發、引進開發、聯合開發和大眾開發,其中以聯合開發模式為主。針對行業繼續教育對學習資源建設需求,應當根據不同資源類型來綜合判定和選擇相對合適的學習資源開發模式。
4.1 水利行業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自主開發模式
自主開發模式是指學習資源制作方根據學科專業或培養培訓目標要求,依據學習資源建設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面向行業依托制作方內部力量,進行學習資源制作,并在一定范圍內共享的模式。具有自建共享的特點,一般用于自主開發各類學歷、非學歷課程和素材庫。對同一學科專業教學資源共享模式進行構建時,可以在院校職能部門協調下,依托此學科領軍的行業院校二級院系作為資源建設中的主建單位,其他院系參與建設,以自建共享的方式在全國同行業其它院校范圍內推廣使用。
4.2 水利行業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引進開發模式
引進開發模式是指學習資源制作方根據學科專業或培養培訓目標要求,對已相對成熟的課程和素材庫通過直接采購方式進行學習資源建設,并在一定范圍內互享的模式。具有引進互享的特點,一般用于開發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等學習資源。對于可直接購買的學習資源,既可采取購置其版本使用權的方式直接與已有系統對接,也可采取鏡像鏈接方式通過網絡教育平臺進行學習資源獲取。
4.3 水利行業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聯合開發模式
聯合開發模式是指學習資源制作方聯合行業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定點培訓機構,與課件開發、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專業企業,根據學科專業或培養培訓目標要求,依據學習資源建設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通過建立數字化學習資源共建聯盟,采取合作共建的形式建設課程(學歷、非學歷)和素材庫學習資源,并在一定范圍內互享的模式。具有共建互享的特點,一般用于開發專業課程等學習資源。在合作共建模式中,有以下3種可能出現的學習資源共建互享情況:制作方成員之間提出的學習資源共建互享需求;使用方向制作方提出的學習資源共建互享需求;由第三方發布的學習資源共建互享需求。
4.4 水利行業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大眾開發模式
大眾開發是指學習資源制作方、使用方甚至第三方,依托云服務模式下行業繼續教育平臺,突破“教”與“學”角色限定,隨時隨地建設各類學習資源,并在一定范圍內實現學習資源互享的模式。該模式具有開放互享的特點,一般用于開發答疑、微課等學習資源。
參考文獻
[1]陳青生,張軍,吳愛華,等.面向行業繼續教育的創新服務模式研究與實踐[J].繼續教育,2014(2):16-18.
[2]王世軍,潘玉萍.特色高校服務行業建設的繼續教育研究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13(7):11-12.
[3]楊姑葉.對水利行業員工教育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討,2011(5):16.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2010,07.
[5]全國水利人才隊伍建設“十二五”規劃[EB/OL].http://ple.chinawater.com.cn,2011,12.
[6]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EB/OL].http://www.mohrss.gov.cn,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