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該文擬以水體常見的污染物苯胺為測試毒物,以自然水體常見的小球藻為測試藻種,擬定光照強度、光暗比、溫度、容器大小等作為條件因子,研究其對半效應濃度(EC50)值測定的影響。結果顯示:苯胺對小球藻的毒性在不同條件下相差甚遠,其EC50值在12~89 mg·L-1之間;而且苯胺對小球藻的EC50值隨著溫度的增加、光強的增強、培養容器的增大而減小,隨著光周期的延長而增大。經過極差分析顯示,對其EC50值影響最大的是溫度。
關鍵詞:EC50值 小球藻 苯胺 培養條件
中圖分類號:X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b)-0182-03
作為水生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藻類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水生生態毒理研究中,單細胞綠藻往往因其周期短,易于分離、培養和可以直接觀察細胞水平上的中毒癥狀等優點,是較為理想的實驗材料,常用作急性毒性測定[1-2],因此,也被包括在本科生毒理學實驗的教學大綱中。但根據目前的文獻資料以及我們的目前的實驗結果表明,藻類EC-50值在不同實驗室測定的結果相差非常大,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實驗條件的不同。如同是來自武漢水生所的蛋白核小球藻,同是五氯酚對它的生長抑制實驗,南開大學的黃國蘭研究組在25 ℃,光照強度為4000 lux,光暗比=12 h∶12 h條件下得出五氯酚對蛋白核小球藻96 h EC-50值是3.49 mg/L[3];而我們在23 ℃,光強為3000 lux,光暗比=16 h∶8 h條件下得出,即使在10 mg/L五氯酚濃度下,96 h蛋白核小球藻的抑制率才達到30%左右[4]。同是苯胺對小球藻的生長抑制實驗,殷震育等人的結果表明,苯胺對小球藻24~96 h的EC-50值為1~11.7 mg/L[5];而我們的毒理學實驗課的結果卻表明,苯胺96 h的EC-50值約17 mg/L,針對不同實驗條件下如此大的實驗結果,教師、學生倍感疑惑。因此,搞清楚其中的原委,即研究各種條件因子對藻EC-50值測定的影響程度,不僅會大大改善課題實驗教學的效果,而且對完善藻EC-50值來評價化合物毒性等級的技術規范方面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鑒于此,該項目擬以水體常見的污染物苯胺為測試毒物,以自然水體常見的小球藻為測試藻種,擬定光照強度、光暗比、溫度、容器大小等作為條件因子,研究其對EC50值測定的影響。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劑、儀器及實驗材料
苯胺(分析純)、SE培養基(見表1)、光照培養箱、分光光度計、顯微鏡、血球計數板、小球藻藻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
1.2 實驗條件
擬定光照強度(4000 lux)、光暗比(14 h∶10 h)、溫度(25 ℃)作為藻EC-50值測試的基本條件,觀察某條件因子對藻EC-50值測定影響時,在基準條件的基礎上每次變換一個條件進行。具體(如表2)。
上述各條件的實驗苯胺濃度均設置為0、0.1、0.4、1.6、6.4、25.6、102.4 mg/L,共計7個濃度,每個濃度3個平行,接種密度5×105個/mL。在上述條件下培養96 h后,用顯微鏡計數。
1.3 數據處理
參照徐曉白等人編著的《典型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及生態效應》中相關方法[6]計算EC50。
2 結果與討論
2.1 溫度對苯胺EC50-96h測定的影響
從圖1可見,隨著溫度的增強(從20°增加到30°),EC50-96h值迅速減小(從89.0 mg/L降到12.0 mg/L),即隨著溫度的增加,苯胺對小球藻的毒性增加。可見,溫度對EC50值的測定具有非常大的影響,這可能是由于溫度增加了,藻類的新陳代謝也相應的增加,從而加速對外界環境各種物質包括污染物的攝取,從而導致體內毒素積累,毒性增加。
2.2 光強對EC50-96 h測定的影響
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EC50-96 h值逐漸減小,即增加光強,可增加苯胺對小球藻的毒性。這有兩種可能:(1)在強光刺激下,小球藻細胞的通透性增加,導致苯胺進入藻體的速度增加,從而毒性增加;(2)在過分光強條件下,小球的生理狀態有所改變,即對抗逆境(如高濃度苯胺環境)的能力有所下降,導致毒性增加。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探索。
2.3 光周期對EC50-96 h測定的影響
光周期對EC50-96 h值也有影響,光暗比越大,EC50-96 h值越大,即毒性越小。這說明苯胺對小球藻的毒性作用主要發生在暗期,這可能是由于在光期光合作用的存在,小球藻體內產生了抵抗苯胺毒性的物質,而到了暗期,光合作用結束,抵抗能力則相應減少。
2.4 容器大小對EC50-96 h測定的影響
從圖1可知,容器大小對EC50-96 h測定也存在影響,苯胺對小球藻的EC50-96 h,大容器(250 mL)測定值要比小容器(100 mL)小,即大容器培養條件下苯胺對小球藻具有更大的毒性。這可能是小容器比表面積較大,單位體積的藻溶液所受的光照較大容器多,因此,在相同接種密度下,小容器中藻的增長速度較大容器快(對照組小容器藻的增長速率0.50×106/d;對照組大容器藻的增長速率0.34×106/d),從而小容器中單位細胞所受的毒物量相對少了,則毒性也相應低了。
2.5 溫度、光強、光周期、容器大小對EC50-96 h影響程度的比較
雖然溫度、光強、光周期、容器大小對EC50-96 h值的測定都有影響,但究竟是哪個影響最大,并不知曉。為此我們對上述正交實驗結果進行極差分析,過程及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中的R值可見,苯胺對小球藻EC50值測定影響最大的是溫度(77.05),而光強(25.6)、光暗比(18.95)、容器大小(16.9)則相對影響不是那么大。因此,在今后的實驗教學或者科研性的毒性測試中,要特別注意溫度的控制,其他條件也要盡量統一,這樣不同物質之間的毒性才有可比性。
3 結論
溫度、光強、光周期、容器對EC50-96h值的測定都有不同程度影響,但影響最大的是溫度。
參考文獻
[1]孟紫強.環境毒理學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孔志明,楊柳燕,尹大強,等.現代環境生物學實驗技術與方法[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3]Huang,G.L.,Mao,Y.X.,Headley,J.V.,Sun,H.W.,Temporal changes in the toxicity of pentachlorophenol to Chlorella pyrenidosa algae[J].J.Environ.Sci.Health,Part B,2003(38):551-559.
[4]Hong,H.C.,Zhou,H.Y.,Lan,C.Y.,Liang,Y.Pentachlorophenol induced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changes in Chlorella pyrenoidosa culture[J].Chemosphere,2010(81):1184-1188.
[5]殷震育,于玲紅,李玉梅.苯酚、苯胺對黃河水中藻類的急性毒性研究[J].人民黃河,2008(11):54-55.
[6]徐曉白,戴樹桂,黃玉瑤.典型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及生態效應[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