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沈山高速公路(編號G1)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由北京出發的7條放射狀路線之一,是東北地區公路交通運輸的大動脈,由于現狀交通量較大,計劃對其進行改擴建,國內目前還沒有多車道高速公路,而國外多車道高速公路比較常見,該文對國內外多車道高速公路進行了調研,對橫斷面布置形式、進出口匝道安全設計、多車道高速公路的標志標線設置、交通運行組織方案進行了分析,并對整體式與分離以及分幅管理的兩種模式分析了各自優缺點,多車道高速公路是我們面臨的新挑戰,也是再上新臺階的機遇,希望通過努力,為交通行業作出新貢獻,為我國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帶來啟示。
關鍵詞:多車道高速公路 整體式 分離式 分幅管理
中圖分類號:U4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b)-0072-03
沈山高速公路(編號G1)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由北京出發的7條放射狀路線之一,是東北地區公路交通運輸的大動脈,由于現狀交通量較大,計劃對其進行改擴建,國內目前還沒有多車道高速公路,而國外多車道高速公路比較常見,因此此次對國外多車道高速公路進行調研,將為其提供基礎資料,進而確定其改擴建方式。
1 橫斷面布置形式
國外多車道高速公路橫斷的布置通常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整體式。當車道數為雙向六-八車道時,通常采用整體式斷面,在路側用地受到限制時雙向十車道甚至十六也采用整體式斷面布置形式。
(2)分離式。當斷面車道數較多時通常采用同向分離式斷面,這種斷面布置形式分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內外幅之間徹底分離,外側一幅車道只供貨車行駛,內側一幅專供客車行駛。第二種是內外幅之間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條內外轉換車道,內外幅之間車輛可自由轉換。第一種形式的斷面,互通立交的匝道需要分別與內外側車道相接,第二種形式的斷面,互通立交的匝道只需與外幅車道連接。
從目前國外使用情況來看,采用整體式斷面和同向分離式斷面的均有。經與當地交通管理部門了解,因多車道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區域,受各方面條件限制的較多,為節約用地等才采用整體式斷面,考慮到大部分多車道高速公路也是經改擴建形成的,有條件時,宜采用分離式斷面。
分離式斷面主要采用的是快速與集散、客貨分離的方式,互通立交主要與外側集散車道連接,在有條件時通過左側流出右側匯入的方式與快速車道連接。快速車道一般不是與全部出入口連接,其流入與流出可分為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右側流出左側匯入與集散車道連接,二是通過單獨設置的匝道實現流入流出。有些部分地區要求,卡車只能在集散車道行駛,不能進入快速車道,一般情況下對于客車的行駛未進行任何的限制。
從國外使用情況看,由于多車道高速公路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區域,往往主要行駛車輛為小客車,卡車很少,部分城市還對卡車的行駛路線進行了限制,部分主要道路禁止通行。小客車也主要為單人駕駛出入城區的情況較多,部分城市還設置了不與沿線互通立交銜接的潮汐車道。由于北美地區行駛卡車的性能較高,除部分區域不允許6軸以上的卡車行駛內側車道外,其余對于卡車的行駛未進行任何的限制,卡車與小客車基本在一個行駛水平上,因此車道的劃分均以目的地劃分。由于在城市中心區域,互通立交的間距較為密集,一般情況下是標示外側一個或兩個車道為出口車道,一般客車車輛由于不受卡車的行駛影響,當靠近出入口的情況下,也選擇外側車道行駛。
整體式與分離式各自優缺點如表1所示。
2 進出口匝道安全設計
國外多車道互通立交進出口匝道形式變速車道普遍采用兩種形式,第一種為直接式,第二種為平行式。歐洲高速公路一般習慣減速車道采用直接式,加速車道采用平行式;北美高速公路均習慣采用平行式。
與國內規范規定的加減速車道長度相比國外高速公路加減速車道長度一般稍長,尤其是北美高速公路加減速車道要比國內長很多。
同向分離式、分車型形式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加減速車道與國內有很大的不同,加減速車道分車道分車型而設,大大的減少了進出處分合流交通安全隱患,如圖1所示。
3 多車道高速公路的標志標線設置
多車道高速公路標志標線與四車道高速公路的區別主要在于車道指示及出口的預告(如圖2所示),國外多車道高速公路在車道數的變化上預告標志比較好。
在出口預告方面國外多車道高速公路預告的距離和預告牌得數量與國內有一定的區別,其設置情況如下所述。
(1)樞紐互通立交預告牌設置位置為:4000 m、2000 m、1000 m、0 m,國內樞紐互通立交預告牌設置位置為:3000 m、2000 m、1000 m、500 m、0 m。
(2)一般互通立交預告牌設置位置為:2000 m、1000 m、0 m,國內一般互通立交預告牌設置位置為:2000 m、1000 m、500 m、0 m。
4 交通運行組織方案
(1)分車型管理模式。
采用同向分隔式橫斷面的高速公路,則采用外幅全部通貨車,內幅全部通行客車的管理模式(圖3)。
(2)分目的地管理模式。
采用同向分目的地的管理模式,一般采用內外副將長途車輛與集散車輛分開的管理模式,如圖4所示。
分車型管理模式與分幅管理模式的各自優缺點如表2所示。
5 結語
該文對國內外多車道高速公路進行了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對整體式分離式進行了比較,并且對分幅管理的兩種模式分析了各自優缺點,多車道高速公路是我們面臨的新挑戰,也是再上新臺階的機遇,希望通過努力,為交通行業做出新貢獻,為我國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帶來啟示。
參考文獻
[1]韓寶睿,馬健霄,林麗,等.多車道高速公路的適應交通量計算模型[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1(1):4.
[2]陳顯余.八車道高速公路的交通現狀分析及管理對策思考[J].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3.
[3]徐文軍,呂品陽.分車道設計與施工在八車道高速公路養護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11):51-52.
[4]韓寶睿.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方案研究的關鍵技術分析[D].東南大學東南大學,2005.
[5]楊素超.既有路基寬度下提高通行能力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
[6]鐘連德,侯德藻,武珂縵,等.高速公路左側路肩設置必要性研究[J].公路,2011(2):106-110.
[7]廖朝華,王家強.多車道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路面分車道設計探討[J].中外公路,2009,29(2):6.
[8]張超.分離式立交橋改擴建方案設計——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擴建工程[J].科技資訊,2010(1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