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該論文通過對課程實驗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畢業論文環節教學和積極開展課外科研活動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途徑。創建了通過強化實踐教學創新型輕化工程人才的培養模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提高。
關鍵詞:創新能力 實踐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0(b)-0225-02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of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by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Hu Xuemin Zhang Zhanzhu Zhang Haiyan Zhang Yongjiu Wei Yujuan Zhang Lianb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Shijiazhuang Hebei,050000,China)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nd creative ability.In this paper,the ways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we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the teaching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Created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light engineering talents by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Students’creat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have been improved.
Key Words:Creative Ability;Practical;Talent Cultivation
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整體戰略中明確指出,應著力提高大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中國的大學生肩負著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的大學生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不辱使命。論文從以下幾方面研究了實踐教學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
1 課程實驗教學
1.1 實驗內容的更新
一般大學實驗教材開設的實驗全部是針對理論教學的驗證性實驗,且內容陳舊、缺乏創新性,遠遠落后于當前科技的飛速發展。更新原有實驗內容,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迫在眉睫。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工廠實際及科技發展新成果,增設綜合性、研究性、創新性實驗。例如:在染整工藝原理實驗中,開設了設計綜合性實驗:扎染印花實驗。將企業、科研機構的部分實驗工作,作為大學生的實驗內容,這給實驗教學注入了創新含量。例如:學生實驗期間,正值某企業有一技術問題求助,我們將這一問題融入到學生實驗內容,十幾組處方同時進行摸索,學生知道這是“真實驗”,做起來一絲不茍,感到專業實驗真的有用武之地;企業對此很感興趣,這不但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主動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1.2 實驗模式的更新
改變以往傳統的實驗模式,采用在實驗過程中由實驗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獨自操作完成實驗的一種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從選擇并確定實驗內容、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材料及染化料準備、實驗工藝制定、實驗樣品完成、實驗報告撰寫,全部都由學生自主完成。例如:《纖維鑒別》綜合實驗中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了解整個實驗的全部內容,通過完成實驗提高了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該實驗模式是一種適合于高校的實驗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2 社會實踐教學
法國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貝爾納所說:“創造力是沒法教的,必須在實踐中讓學生動手,有機會把自己的創新思想付諸實施。”創新源于實踐,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合理的知識結構,某種程度上更依賴于直接經驗的積累,因此,大力推進實施研究性實踐教學。染整是顏色應用學科,是以打樣為基本技能的專業。為滿足染整行業的實際社會需求,參照國際染整人才培養方式,針對染整行業這種以顏色為主要質量控制指標的特點,創新設立《染整技能強化訓練A》(打樣實驗)。打樣也稱為打小樣或者仿樣,是在正式生產大貨之前,通過小樣實驗確定工藝處方、工藝條件,因此,小樣實驗也成為染色先鋒實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從接到客戶要求的目的樣、開始分析顏色、制定染色處方、確定染色工藝,通過反復實驗直至達到客戶要求的目標樣,最后形成產品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通過實驗提升了學生對顏色的認識,使學生提高了創新的興趣,強化了輕化工程專業制定工藝處方、制定工藝的實踐能力。
同時,要加強認識實習,拓寬市場調研、深化生產實習,通過應用大學生喜歡的應用現代的影像手段使學生拓展了創新的視野,學習到了書本上課堂中無法獲得的實踐經驗。實踐教學有效促進了大學生知識獲得與直接經驗積累的有機結合,也培養了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 畢業論文環節教學
畢業論文環節教學對大學理論學習和社會生產實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整個畢業論文環節即是對大學理論教育的一次考核也是步入社會生產實踐的練兵,它在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畢業論文環節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目的。深化畢業論文內涵,采取了創新性選題,系統過程管理,尊重實驗數據,注重分析討論,啟發式答辯一套完整優化畢業論文內涵的方法。使學生學習高等工科學生必備的:提出問題(生產實踐提出)→分析問題(依據理論知識,提出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法)→解決問題(提高動手能力、實驗能力、交流,協作的團隊精神)。通過實驗得出實驗數據并進行表征(熟悉測試指標及方法、新型儀器),分析實驗數據并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及邏輯思維能力),得出結論(提升總結歸納的能力),撰寫論文(科技論文的書寫能力),答辯(展示成果,語言表述,經歷質疑,完善提高),使大學生獲得創新精神、研究能力高峰體驗,得到一個知識和能力上的提升和總結,以此來完成對大學生本科教育的終結。
4 積極開展課外科研活動
除了通過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外,要積極開展課外科研活動。同時,從三方面著手開展大學生的科研活動:一是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從低年級開始引導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通過參與科研使學生了解專業發展動態,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并尋找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創新的信心。二是產學研結合選題開展大學生的科研活動。通過開展產學研結合,讓學生了解生產實際需求,讓學生知道所學有用武之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和為本專業發展奉獻畢生的決心。三是參鼓勵學生參加國家和省舉辦的各種科技賽事。通過參加比賽,讓學生體驗努力后收獲的喜悅,讓學生了解只有經受歷練,才能放飛夢想,堅定學生積極投入科學創新的信念,為創建創新型強國的中國夢而奮斗。
參考文獻
[1]魯杰,平清偉,楊瑞豐.新型輕化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輕工教育,2009(2):57-59.
[2]王振東,李偉.強化輕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的探索[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21(5):50-52.
[3]霍瑞亭,陳克寧,楊麗,等.輕化工工程專業課程涉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天津紡織科技,2007(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