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普工作也不斷的深入,而普通話也成為學習普通話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現階段普通話課程開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普通話教學改革成為必然趨勢。該文就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從多個方面分析普通話教學方法改革的要點以及實踐對策,供有關人員分析。
關鍵詞:普通話教學方法 改革要點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b)-0173-02
隨著我國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不斷深入,在高等院校中,普遍開設普通話課程,這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口語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是由于受到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師資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普通話課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就必須進行普通話課程改革,提升普通話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充分發揮普通話教學的作用。現階段,我國的教育事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加強對普通話課程改革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普通話教學方法改革要點
普通話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改革以及開課方式改革這三個方面。其中教材改革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開課方式改革、教學方法改革往往被忽視,但是這三個方面的改革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做好普通話改革工作,其改革的要點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1 轉變教學思想
現階段,普通話課程教學中,一些學校主要是為了應對普通話測試,從本質上并沒有對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重視,將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作為培訓的重點。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普通話課程的本質,因此,普通話教學改革首先要從教學思想上進行。
普通話課程的教學指導思想:將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作為教學的根本目的,將培訓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主攻路線,將傳授學生相關的基礎知識作為教學的基礎與前提。在普通話教學過程中,以語音部分為例,應該在普通戶語音知識基礎上,重點進行地方方言與普通話在語音之間的區別,讓學生逐漸探究兩者之間的差異,真正掌握兩者之間的相互對應關系,這也是學生學習好普通話語音知識的有效途徑。
1.2 適當調整開課方式
目前,普通話課程開課方式主要采用大班授課方式,前來學習的學生甚至能超過100人。這種開課方式帶來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由于上課學生過多,課時有限,所以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訓練;(2)學生大多是來自于不同的地方,方言性差異大,普通戶水平也不盡相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不利于掌握教學內容的深淺以及難易程度,這樣就造成了教學的針對性差。
普通話作為一門語言類科目,在實際的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加強針對性的訓練,基于現階段普通話開課存在的問題,需要合理的調整開課方式,具體方法為:(1)對學生進行摸底測試,根據學生普通話水平進行分班,一般分為快班與慢班。教師根據每個班不同的情況,合理的設計教學計劃,明確不同班級不同的教學目標,幫助每一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都上升一個新的臺階。(2)將大班開課方式改變為小班制,每個班的人數應該不超過30人,這樣就能在課堂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普通話訓練;(3)開設課后課堂,特別是在一些地域性、方言性較強的學校,可以開設普通話角,為學生提供一個普通話訓練的平臺。還可以在課堂中采用小組互助合作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1.3 更新教學內容
根據普通話課程的教學目標,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語音基礎知識、正音訓練、發音原理、音變練習、說話訓練及方言詞匯、朗讀訓練、語法的對應練習、語法和普通話詞匯等。在此基礎上,可以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與調整,具體的做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3.1 對教學內容的調整
現階段,普通話教學內容教學順序一般是語音、方言辯證、普通話朗讀訓練、詞匯訓練、語法、口語。但是這樣的教學內容編排不利于學生接受知識,對普通話技能訓練也具有一定的影響,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具體的調整策略包括:(1)在語音教學部分可以采取三個貫穿教學方式,包括聲母、聲調、韻母等教學過程中貫穿講授一定的朗讀與普通話技巧訓練;在詞匯、音變、語法教學過程中貫穿一定的口語訓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正音訓練。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能夠將不同的訓練適當的穿插在其他內容教學過程中,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2)需要將語法、詞匯教學適當的提前。這樣安排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普通話教學內容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難以程度進行安排,遵守由簡到繁的原則。在普通話教學中,語音、詞匯以及語法是最主要的內容。然而各大方言體系中語法以及詞匯大體相同,也就是說這兩個方面是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而語音教學實質上是改變人們多年的聽讀習慣,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其次,語音是普通話與方言之間存在分歧最多的地方,同時語音也是普通話教學中較為復雜的部分。將語音加血內容安排在后面,能夠消除學生的恐學心理,建立學習普通話的自信心;最后,傳統的普通話教學中,由于詞匯、語法被安排在最后,常常存在被忽視的情況,造成很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普通話其實就是語音學習,造成普通話詞匯、語法教學質量低下。基于上述這三個方面的原因,需要將詞匯以及語法教學安排在語音之前,同時按照貫穿教學方式,進行相得益彰的訓練。
1.3.2 適當的增加教學訓練內容
普通話教學的目的在于能夠使學生熟練的掌握普通話,能夠利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活動以及交流。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但是所說的訓練既不是隨意的,也不是過于規則的,不能拘泥與應試教育模式,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長期以來,普通話課程中相關的訓練往往局限于教材上面提供的材料,這就造成學生在朗讀其他材料時張口就錯的現象。想要提升學生的普通話運用能力,學生的訓練內容就不能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內容,還需要包括更多的內容。
另外,普通話運用能力的培養,并不能局限于聽讀,還需要適當的增加寫作訓練,采取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方式才能全面提升學生普通話運用能力。從某種方面來說,聽力訓練在普通話訓練中更為重要,不僅需要能夠聽清別人的普通話發音,還應該保證別人能夠聽清自己的發音。在具體的訓練中,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對比訓練,提升普通話發音水平以及應用能力。
2 普通話改革實踐對策
2.1 強化教學方法改革
為了強化普通話教學改革,應該充分的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采取以教師為主導的普通話課堂教學。具體的運用對策包括:(1)一些學生由于多年的語言習慣,對普通話存在片面的認識,同時也存在怕笑話等心理,所以普通話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信心較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白普通話教學并不是對方言的排斥,而是為了能夠促進更多人的交流。還可以從國家政策、個人前途等方面分析學習普通話的必要性,讓學生從根本上接受普通話教學,調動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2)強化對比,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異同的辯證。包括對兩者之間發音規律、詞匯表達等方面的對比;(3)要求要具體,即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抓住重點、難點,提出具體的訓練要求;訓練方法多樣化。如:用觀察法、夸張法訓練聲母、韻母的發音,用手勢法訓練聲調,用比較法進行正音訓練等。另外,還可以利用電化教學手段進行聽辨、跟讀、自錄、正音等訓練。
2.2 合理創設普通話語言環境
語言學習過程中,特別是普通話教學過程中,要想在一定的時間內完全改變學生的發音習慣,消除方言對其的影響是很困難的。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掌握普通話相關內容。具體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制定完善的學校制度,要求全校教學活動、課外活動中,盡可能使用普通話。這樣就能為學生營造一個普通話的語言環境;(2)方言區的學生通過普通話課的學習,在基本掌握了普通話的基本知識以后, 還有一個逐步提高其內部語言外化效果的問題。因此,校、系、班級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參加口語實踐活動,如演講比賽、朗讀、辯論、模擬教學比賽等等,為他們提供口語實踐的機會。
3 結語
普通話是我國最官方的語言形式,加強普通話教學,能夠提升人們的普通話水平,為人們交流合作提供便利。隨著推普工作的深入,加上現階段普通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普通話課程改革工作勢在必行。做好普通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開課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創設良好的普通話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升,為我國推普工作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淑平.普通話課教學改革芻議[J].池州師專學報,2012,26(7):124-125.
[2]宋偉.普通話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河
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32(14):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