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基礎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隨之產生的建筑垃圾也成為各大城市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西安市市政公用局在道路施工中提出了“節能、環保”的口號,倡導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充分有效的利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原有的道路結構層以達到改造與環保、節能并行的目的。市政道路翻建施工中,對有些路基較好的混凝土道路,如要將原有路面直接挖除、外運,重新鋪設耗時較長,有些道路地處交通要道,車流量很大,工期的長短將會直接影響市民的通行質量;且施工中產生的大量混凝土塊,破除和運輸費用較大,造成浪費。如何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變廢為寶是我公司近兩年來一直研究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水泥就地冷再生 主控項目 配合比 灑水養生 碾壓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b)-0112-01
水泥就地冷再生技術是指利用專用的就地冷再生設備,對混凝土路面、瀝青路面面層和預先確定的一定厚度的基層材料,也可包括路基土材料,均勻刨碎摻入一定數量的新集料、再生結合料--水泥進行拌合,使之穩定后成為新的基層材料。經攤鋪、碾壓、養生等工序,形成路面基層或下面層的一種技術。水泥就地冷再生技術應用于道路基層。
1 現狀調查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層檢測項目分為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其中壓實度、厚度、強度為主控項目,合格率必須達到100%;縱斷高程、橫坡、平整度、寬度為一般項目,合格率必須達到80%以上。施工前根據現狀情況,對所建道路200m進行試驗段施工,在養生期完成后根據規范要求對其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壓實度、強度合格率僅為96%,達不到規范要求的100%。其他一般項目為93.5%,滿足規范要求。所以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層中壓實度、強度、厚度是我們解決的主要問題。
2 水泥就地冷再生技術影響因素及改進措施
通過對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層中影響壓實度、強度、厚度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2.1 原因分析
(1)拌和設備性能達不到施工工藝要求
試驗段拌合設備采用傳統的灰土拌和機,該拌合機的最大拌合深度為25 cm,有效拌合深度一般為20 cm。而冷再生基層深度控制要求拌合時應深入下承層1~2 cm,設計要求為27 cm。所用設備遠不能滿足拌合深度的要求。
(2)施工配合比不正確。
水泥就地冷再生配合比一般為:水泥:再生骨料:豆石:水為1:14.1:1.57:1.2,施工時豆石、水泥、水量控制不嚴格,水泥用量沒有精確計算到每平方米,豆石用量也只是根據現場拌合后的情況對再生骨料的縫隙進行了填塞,水量使用不當,壓路機碾壓后有的地方冷再生料是松散的,有的地方有沁水現象。
(3)碾壓不正確。
拌合完成平整后應及時用振動壓路機、三輪壓路機、膠輪壓路按照規范進行碾壓,但是現場存在碾壓不及時,壓路機碾壓順序不正確,碾壓速度過快,碾壓遍數不夠等現象,且碾壓過程中無人指揮。
(4)養生不到位。
施工現場雖進行了灑水養生,只是灑濕了表面,且未對成品進行覆蓋,水分蒸發較快,使再生料中水泥沒有起到作用,同時養生時間也控制不嚴格,養生期間未封閉交通,基層上有施工車輛、社會車輛行駛等現象。
改進措施
2.2.1 針對拌和設備性能達不到施工工藝要求
(1)租用具有計算機控制、計量準確、銑刨倉防塵、減噪效果好、刀頭更換速度快的大功率WR2500S就地再生機。
(2)項目部相關人員重新學習了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藝,明確施工過程中拌合深度要求,拌合深度應深入下承層1~2 cm,達到27 cm以上,每次搭接寬度為10~20 cm。
(3)再生機后設專人跟隨,隨時檢查再生深度,并配合再生機操作員進行調整。施工中再生深度的檢查以相鄰已經再生或原路面為標準,用鋼纖刺入土中,測量其刺入深度是否合格,在再生機每次下刀的兩側進行檢查。
2.2.2 施工配合比不正確
(1)精確計算每袋水泥的攤鋪面積,用打方格網的方法進行控制,保證每袋水泥的攤鋪面積相等。人工將水泥散開、刮開、攤平,保證攤鋪的水泥厚薄均勻,無過分集中現象。
(2)精確計算再生料中豆石需要量,將豆石在拌合前均勻攤鋪,拌合后對不平整地方平地機配合整平,再用人工配合機械的方式攤鋪鑲嵌材料--豆石,保證再生骨料表面平整無坑槽。同時派專人在現場對高程進行嚴格控制,已達到控制厚度及平整度的目的。
(3)施工現場保證施工用水的供應,冷再生機連接灑水車,根據冷再生機行駛速度5~6m/min計算用水量,控制進水閥門大小,攤鋪過后及時檢測再生料含水量,使其達到最佳。施工現場的水車由原來的一臺增加至兩臺,保證施工過程中的用水問題及施工的連續性。
2.2.3 針對碾壓不正確
(1)在再生機后應緊跟一臺22t單鋼輪壓路機進行靜壓一遍;靜壓后再用25t單鋼輪振動壓路機以高幅低頻進行壓實3遍,壓路機速度不超過3km/h。
(2)初壓完成后,對不平整地方及時整平,立即用25t單鋼輪壓路機高幅低頻振壓3遍,低幅高頻振壓3遍進行壓實。每次碾壓鋼輪重疊1/2輪寬,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為1.5~1.7km/h,后為2.0~2.5km/h。
(3)終壓采用26t膠輪壓路機進行收面,保證再生層表面的密實性,減少水害的發生。壓實遍數一般在6-8遍,壓實速度1.5~1.7km/h。
2.2.4 針對養生不到位
(1)碾壓完成后及時對粒料進行灑水、悶料,保證粒料的含水量,并及時用養生布全面覆蓋已成型冷再生基層,保證已成型基層的覆蓋率達100%。
(2)現場配備兩臺水車,對基層進行全封閉灑水養生,養生期齡嚴格控制在7天以上,養生期間封閉交通,除灑水車外不準任何車輛通行。
(3)養生期結束后立即進入下一結構層的施工,避免冷再生基層長期爆曬造成開裂。
3 效果驗證
對主控項目進行檢驗,結果如下:
(1)厚度要求;±10mm,實測結果均滿足設計要求;
(2)壓實度:設計要求大于等于98%,實測結果均滿足設計要求;
(3)七天無側限抗壓強度:設計要求不小于2.5Mpa,實測平均值2.7Mpa。七天后再施工現場進行鉆芯取樣,試件完整。
從質量評價情況來看,整體施工質量情況滿足規范要求。且達到了成本低,效率高,質量好,污染少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沙慶林,等.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第1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1-23.
[2]孟書濤,王國亮,等.JTGF0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1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14.
[3]張閩,國有剛,等.CJJ1-2008,《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第1版,北京: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