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切入點,分析我國高職院校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為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在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結合數控技術專業和學校數控加工省級胡曉東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情況,提出了數控技術專業引入“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并實踐探索了“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組織與實施,對人才培養的特色與創新進行了提煉與總結。
關鍵詞:數控技術 工作室 高技能人才 特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b)-0132-02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事業,尤其是近期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無疑將成為我國快速促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高等職業院校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技能大師工作室作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模式,其充分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攻關創新的作用,將高技能人才培養融合到高技能人才技術攻關創新活動的過程中,在技術攻關創新的過程中,承擔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諸多因素的限制,高等職業院校傳統人才培養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能力短缺,難易滿足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人才培養亟必創新。以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數控技術專業和浙江省胡曉東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例,研究探索在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引入“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模式。
1 現狀及存在問題
數控技術專業是利用計算機實現數字程序控制的一種技術,是技術技能性強、知識結構涉及面廣、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就業面寬的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專業。通過幾年發展,中高等職業院校為社會培養輸送了一大批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數控操作人員,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高端精密數控機床快速發展,對數控技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上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一將難求”,金藍領高薪難聘等現象。究其原因,目前高等職業院校傳統數控技術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1 傳統的人才培養難于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主要是以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形式開展,教學內容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以及專業方向選修課等四個模塊,理論與實踐教學課時比例保持在1∶1左右。教學內容基本上在學校教室或實訓室內完成。但是,基于學校實訓設備、實訓師資、教學成本、課堂組織、生產管理等問題,制約著項目化、案例化、生產過程性實踐教學在校內實訓基地的開展,導致教學內容單一,與企業生產實際脫軌,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創新能力,以至不能滿足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
1.2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深度不夠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與企業行業合作還處于“一頭熱”“單相思”的處境,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畢業生就業、訂單班培訓或繼續教育等方面,很難觸及教學科研方面的合作,產教融合更無從談起。
1.3 實訓師資團隊力量薄弱
師資團隊尤其是實訓師資團隊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力軍。目前,受高等教育相關體系影響,高等職業院校普遍存在“重學歷、重職稱、重科研、輕技能”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實訓師資隊伍的建設,打擊了實驗工程系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大多數實訓教師是學校到學校,缺乏從事相關企業工程實踐經驗,缺乏參與企業鍛煉經歷。
針對不足,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院級研究所、技能大師工作室、研發中心等研究機構,充分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作用,廣泛開展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攻關創新等活動任務,彌補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不足。2013年,以數控加工技能為研究方向的浙江省胡曉東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校內正式掛牌成立,為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2 “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2.1 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思路
在傳統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引入“技能大師工作室”,其目的就是要以行業需求,職業能力為導向,在傳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嵌入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構建“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數控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一是調整優化傳統人才培養方案,在第5學期開設企業產品項目化課程,學生通過申報、前期培訓、選拔等方式,進行重新組班,分類教學培訓。教學內容采用技能大師工作室橫向課題或縱向課題相關知識和技能,教學方式采用項目化、企業產品案例化,生產過程導向化,教學手段采用名師帶高度現代導師學徒制。二是制定技能大師工作室人才培養方案,重點突出專業知識、核心技能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培養。制定完善建設、管理、運行、考核等制度。三是建立專業與技能大師工作室個體化教學相關機制。研究探索培訓課程與教學計劃、評價體系與考試制度、培養過程與教學過程等方面的對接問題,建立高技能人才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四是加強校企合作。以專業為基礎,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以企業新產品試制為切入點,通過橫向課題方式,切實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五是組建技能大師實訓師資團隊。按行業、企業、院校1∶3∶6師資結構,組建以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冠軍、全國技術能手、省技術能手、技師及高級技師、國家級教練、專家、能工巧匠、首席技師等為主的技能大師實訓師資團隊,切實保障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攻關創新的質量。
2.2 人才培養的組織實施
2.2.1 功能定位
“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數控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是一種創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有區別于傳統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傳統專業作為整個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公共基礎課、專業選修課以及部分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的教學任務,由學校按照正常教學計劃負責組織實施。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傳統專業相關教學資源為依托,充分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作用,將專業核心技能教學過程融入到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攻關創新活動的過程中,承擔起培養核心技能的重要任務。
2.2.2 管理模式
在學校二級教學單位的領導下,技能大師工作室以第二課堂形式組織教學,對企業和在校優秀學生開放,由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具體負責的相對自主的管理模式。領辦人主要負責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運行與管理,對團隊成員實行二級管理,教學團隊具體負責日常教學、培訓、帶徒傳藝、技術攻關創新、科研以及校企合作等任務。同時,每年接受學校和省廳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績效考核內容主要有:基礎建設、制度建設、經費管理、成果產出(包括:高技能人才培養、技術攻關創新、技術研討交流、社會服務等)、教學科研等指標。
2.2.3 教學組織
相對于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組織而言,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了專業技能更強、企業參與度更深、職業素養更高、培養方向更明確的綜合能力培養平臺。教學組織過程由技能大師工作室團隊成員負責實施。在大師、名師全過程指導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已轉換為師徒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面對面零距離接觸,營造師生間的良性互動關系,使得師生之間能夠順利溝通交流。技能大師團隊成員也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制定相對應的個性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而非“填鴨式”灌輸,并通過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橫向課題,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對技能特別突出,成績優異者,根據雙方意愿,由技能大師工作室簽訂拜師學藝協議,進入更深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
2.2.4 教學內容與方法
教學內容結合傳統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各自的優勢,分別實施。傳統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內容注重公共基礎課、部分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技能大師工作室則側重培養專業核心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教學內容以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企業新品開發試制為導向,采用行業最前沿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來組織、提煉、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推行“教、學、做、工”融合的一體化教學理念。
2.2.5 教學評價
學生在技能大師工作室完成教學計劃內容或完成相應的項目工作任務,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學分互認方式。由技能大師工作室自主命題,并考核通過,給予相應課程學分,與傳統專業相應課程學分互認方式進行綜合評價;二是職業技能鑒定方式。由技能大師工作室自主組織申報省(市)職業鑒定中心鑒定任務,由鑒定中心委派考評人員鑒定合格者,頒發相應職業工種職業資格證書的方式進行評價;三是采用完成產品生產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學生獨立或團隊協作完成企業新產品試制,按完成產品難度、質量、效率、成本控制等進行綜合評價;四是參加各類各級比賽獲獎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2.2.6 實訓師資結構
合理的實訓師資結構是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技術攻關創新的首要問題。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功能定位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高技能、高素質,并具有一定的企業工作經驗和創新能力。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之前,通過內培、外引等方式,培養了7名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冠軍,3名全國技術能手、3名國家級裁判專家、2名省首席技師,3名省技術能手,具有技師及以上15人,高級職稱5人,博士1人,碩士學位8人,并聘請了企業行業國家級專家、能工巧匠、首席技師、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作為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或技術顧問,有效地保障了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學團隊合理的師資結構。
3 “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與創新
3.1 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
3.1.1 融合性
實施“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接受傳統專業人才培養的同時,自主接受技能大師工作室設置的相應專業課程、技能大賽、參與企業產品生產實踐等方面教學,通過技能大師工作室自主教學評價,實現課程學分互認的目標管理,具有融合性、互動性等特點。
3.1.2 真實性
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資源和優勢,推行“教、學、做、工”融合的一體化教學理念,淡化教室和實訓室的界限,注重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產品質量等各環節的教學與實踐,極具真實性。
3.1.3 學徒性
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教學模式,是秉承名師帶高徒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的,師生關系自然轉換為“師徒”關系,具有現代導師學徒制的特點。
3.1.4 雙重性
技能大師工作室以校企合作為依托,以橫向課題方式完成企業產品試制、研發等任務,這就意味著學生進入技能大師工作室就是進入企業,具有學生和員工雙重身份的特點。
3.1.5 企業性
技能大師工作室以企業運行方式進行管理,教學內容項目化、案例化、工作過程導向化,教學管理企業化,具有企業化的特點。
3.2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1)培養模式的創新。傳統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相對接,實現學分制互換,運行機制靈活、突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
(2)教學模式的創新。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學模式是秉承名師帶高徒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實現了現代導師學徒制的教學創新。
(3)教學內容的創新。技能大師工作室教學內容采用企業真實案例,使用項目化教學等方式,實現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相對接,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相對接。
(4)教學過程的創新。將專業核心技能教學過程融入到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養、技術攻關創新、技術服務以及技術研討與交流等活動的過程中。
總之,在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引入“技能大師工作室”,是促進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一條有效途徑。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結合了傳統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領軍人才在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攻關創新等方面的優勢,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提升了教師職業技能水平,促進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趙堅.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指南[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3.
[2]林芳.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0(11):84-85.
[3]葉國豐.構建“工作室制”教學平臺,培養創意產業高技能人才[J].浙江工藝職業學院學報,2010(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