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是該專業教學的重要過程,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對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提高實踐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開拓創新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制藥工藝學課程實習是制藥工程本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制藥工藝學課程實習教學中必須注重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興趣。
關鍵詞:制藥工藝學 課程實習 教學改革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b)-0165-02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2]。設計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的橋梁和紐帶,工業科研成果只有通過工程設計,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工業生產力。制藥工藝學是研究、設計和選用操作最安全、路線最簡捷、成本最經濟、最切實可行的藥物工業生產途徑的一門學科,也是研究與選用適宜的中間體和確定優質、高產的工藝合成路線和工業生產過程,實現制藥生產過程最優化的一門學科。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藥物制造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及其相應的基本技能,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制藥工藝的創新,改革老產品生產工藝及開展新藥的研制與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了解制藥工藝學的最新方法及研究進展。制藥工程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只是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生產出安全可靠的藥物。要培養出既懂藥物制備又懂工程技術應用的復合型人才, 必須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原有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有實驗條件,強化工藝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從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制藥工藝學》課程實習是綜合應用本門課程和有關先修課程所學知識,完成以單元操作為主的一次設計實踐。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為學生今后從事制藥實驗室工作、科學研究工作以及新產品、新工藝和新單元操作技術開發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能夠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3]。
1 課程任務明確,注重能力培養
《制藥工藝學》課程實習是在《有機化學》《藥物合成反》《藥物分離》《制藥工藝學》四門主要理論課和《基礎化學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制藥工程專業實驗》三門實驗課的基礎上,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實驗操作的技能培訓課程,是制藥工程專業學好制藥工藝學這門重要專業課程不可缺少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制藥專業基礎理論、藥物合成路線設計的理解,正確和較熟練地掌握藥物合成實驗技能和基本操作,學會設計合理的藥物合成工藝路線,學會分析、解決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培養和提高實驗基本技能技巧,培養嚴謹的實驗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努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畢業論文和未來從事科學研究及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按照自己情況自由組合成課題小組,每組成員3~4人,每組一題,為了防止相互抄襲或照搬實驗方案,每組之間的課題名稱各不相同。根據學生自己選定的實習題目,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資源,通過中國知網、ACS數據庫、RCS數據庫、sciencedirect數據庫以及SCIFinder檢索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根據文獻檢索的結果,對文獻進行分類總結,寫出相關文獻綜述,文獻綜述必須達到規定要求,參考文獻不少于40篇。根據文獻設計合理的合成路線,確定實驗方案,包括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和藥品、試劑濃度用量、實驗條件及注意事項,實驗方案要求可操作性強、安全,根據擬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必須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出現問題要求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小組人員要認真討論,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尋找解決方案,最終得出真實合理的實驗結果。對所合成化合物進行結構表征,并進行圖譜解析,最后寫出詳細的實驗報告。
2 改革教學手段,訓練綜合能力
課程實習與理論課教學有明顯不同,特別是地方性二本學校,基礎設施差,實驗條件有限,實驗經費不足。因此,在選題時必須綜合考慮,要做到因地制宜,既達到教學目標又節約實驗成本[4-5]。
2.1 精心選擇實習內容
最近幾年,根據《制藥工藝學》課程實習教學改革的要求,對實習內容進行了精心選擇和調整,并不斷更新和完善,基本上形成了穩定實習內容選擇標準。(1)所選內容必須是經典藥物或其中間體,這樣可以保證充足的文獻來源,學生在查閱文獻時不至于為找不到文獻發愁;(2)充分考慮學校實際情況,所選題目必須保證在本校實驗室能夠開得出來,不至于到外校去借用實驗室,同時要考慮實驗成本,做到低成本高效果;(3)所選課題必須保證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制藥工藝的基本技能進行綜合全面的訓練,包括重要反應類型操作、產品后處理方法、產物結構表征等。
2.2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綜合能力
2.2.1 注重實驗方案的制定
在課程實習開始前一個月,召開課程實習動員大會,列出本次課程實驗備選題目,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組的實習課題,每組課題不能重復。實習課題確定后,每個小組可以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通過通過中國知網、ACS數據庫、RCS數據庫以及SCIFinder檢索相關文獻,寫出文獻綜述。要求學生根據文獻情況,設計合理的工藝路線,原料要易得,所有操作必須是常規操作。課程實習正式開始前一周提交文獻綜述及實驗方案電子版,不合格必須重寫。在課程實習開始時提交文獻綜述和實驗方案紙質版,若還有不合格者不能進入實驗室。
2.2.2 規范操作,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及團隊精神
在課程實習的開始的第一天,強調實驗室安全,防火防爆,杜絕“跑、冒、滴、漏”。對實驗過程可能會碰到的典型實驗操作進行示范,講解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由于每組課題不一樣,所遇到的具體實驗操作可能會有區別,再根據每組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分別指導,以提高實習效果。完成課程實習所需時間長,涉及操作多,大部分操作需要合作完成,在實驗過程的碰到問題,先要求組內學生認真討論,尋找解決辦法,這樣可以達到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精神。實驗過程中必須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認真記錄,做到內容真實,數據準確,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制藥工藝學》課程實習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2.2.3 規范實習報告
課程實習報告是實習教學結束后的總結,要求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結果與分析現象,獨立完成,要求實驗數據準確,格式規范結果正確,由于每組實習課題不一樣,可以有效防止抄襲其他組的實習報告。對于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要提出解決方案并注明該實驗應注意的事項。每組實習報告必須附上相關圖譜,并利用所學知識對圖譜進行合理的解析。
3 優化考核方法和評分標準
實習考核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實習積極性,為了能讓每位學生認真的完成課程實習,課程實習完成后得到一個合理的實習成績,必須有一個科學可行的考核方法和評價標準。
3.1 考核辦法
《制藥工藝學》課程實習考核辦法由四部分組成:(1)實驗方案設計(20%);(2)出勤及在實習中的安全、文明表現(15%);(3)課程實習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及必要的技術考核(25%);(4)完成課程實習報告情況(40%)
3.2 評價標準
實習成績按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級評定:(1)優秀:實習態度端正,能很好地完成實習任務,實驗認真,操作規范;實習報告能對實習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能運用學過的理論對某些問題加以分析;能對產品圖譜進行全面解析;實習中無違紀行為。(2)良好:實習態度端正,能較好地完成實習任務,實驗認真,操作規范;實習報告能對實習內容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總結;能夠對圖譜進行認真解析;實習中無違紀行為。(3)中等:實習態度端正,能夠完成實習任務,操作規范;實習報告能對實習內容進行較好的總結;實習中無違紀行為。(4)及格:實習態度較端正,完成了實習的主要任務,達到實習的基本要求;能夠完成實習報告,內容基本正確,但不夠完整、系統。(5)不及格:凡具備下列情況之一者,均以不及格論處。A.未能完成文獻綜述,未能設計合理實驗方案,通過指導后仍然不修改實驗方案;B.未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規范,實驗過程出現問題未能及時處理;實習報告馬虎潦草,或內容有明顯錯誤;C.實習期間,請假時間超過全部實習時間的1/3以上(含1/3)者,或無故曠課3天以上(含3天)者。
4 加強師資建設,改善教學條件
學校不應只重視理論教學,而忽略實踐教學,應投入更多的財力和人力,改善實踐教學的條件和實踐教學指導老師的待遇,加強實驗室建設,加大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力度,成立制藥工程實訓中心,著力改善實驗條件,統籌資源,優化配置,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條件和環境。
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學生自身的素質、積極性及努力程度,還取決于參與實踐教學教師的實踐水平。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結構,培育既有較好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指的是“教師”加“工程師”)。建設一支具有“雙師型”素質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鼓勵教師積極從事教研、科研活動,在提高研究能力同時,強調要以教研、科研促進教學,可以將部分科研課題設計成課程實習題目,供學生選擇用。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可以將研究成果滲透到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郭輝娟,賀學禮,趙金莉.植物生物學課程教學實習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2(6):3815-3816.
[2]王云,彭友林.構建植物學實踐教學新體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黑龍江教育, 2009(1):139-141.
[3]鄧蘭生.《植物營養學》課程實習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1(9):236-238.
[4]曾祥燕,譚建新,趙良忠.地方性本科院校食品類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模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14):185-186.
[5]郭東起,趙金芬,朱麗霞.食品微生物學課程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2013(1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