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旨在建立某黃芪制劑中黃芪甲苷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含量。所采用方法:采用蒸發光散射檢測器(ELSD)以黃芪甲苷為對照品對黃芪中黃芪甲苷進行HPLC-分析,色譜柱為C18柱,甲醇-水(75∶25)為流動相,流速1.0 mL/min,柱溫40 ℃;漂移管溫度83.8 ℃,載氣(空氣)流速2.0 L/min。結果:所建立的含量測定方法結果準確,便捷,專屬性強,無干擾,可用于控制該制劑的質量。
關鍵詞:黃芪甲苷 HPLC-ELSD 含量測定 含黃芪制劑
中圖分類號:R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b)-0036-02
中藥黃芪含有黃芪甲苷、黃芪多糖等多種成份,其中黃芪甲苷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壓、保護心肌、減輕心肌缺血和增強免疫力等作用[1-2]。該研究建立某黃芪制劑(六類新藥,研發中。主要含黃芪、砂仁等)中黃芪甲苷的含量測定方法,為該制劑的質量控制提供方案。
1 儀器、試藥與樣品
1.1 儀器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議;Alltech2000蒸發光散射檢測器; AB250D十萬分之一電子天平。
1.2 試藥
黃芪甲苷標準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甲醇為色譜純和分析純;其余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黃芪等藥材購自廣州致信藥業有限公司。
1.3 樣品的制備
按制劑處方稱取黃芪30 g和其他藥材。將除黃芪外的其他藥材置圓底燒瓶中,加12倍量水,接揮發油提取器,提取1 h,所得揮發油棄去,水提液過濾,保留待用;藥渣加入黃芪,加8倍量水,加熱回流提取1 h,所得水提液過濾,保留待用;再加6倍量水,加熱回流提取0.5 h,水提液過濾,與前兩次水提液合并,濃縮至每毫升藥液中含藥材1 g,攪拌加入95%的乙醇至含醇量為60%,放置過夜,抽濾取濾液,即樣品液。
2 方法與結果
2.1 溶液的制備
2.1.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的黃芪甲苷對照品15 mg置100 mL量瓶中,加甲醇適量使溶解,并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上述溶液2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 mL中含黃芪甲苷30 μg)。
2.1.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樣品液3 g,置蒸發皿中水浴上蒸干,加水20 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4次,每次20 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試液洗滌2次,每次10 mL,取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飽和的水洗滌2次,每次10 mL,取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適量使溶解,轉移至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2.1.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用缺黃芪藥材的處方按1.3項的方法制得陰性樣品。精密稱取陰性樣品液3 g,按2.1.2項的方法制備,即得。
2.2 色譜條件的選擇
色譜柱DiscoverC18柱(25 cm×4.6 mm, 5 μm),流動相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柱溫40℃;ELSD:漂移管溫度83.8℃,載氣(空氣)流速2.0 L/min,撞擊器關閉。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黃芪甲苷的保留時間合適,大約在8.7 min且峰形較好(圖1);在與對照品對應的位置上,供試品溶液中也有一色譜峰,且前后沒有其它組分干擾,達到基線分離(圖2);而陰性對照溶液在該位置上沒有色譜峰(圖3)。
2.3 線性關系考察
用對照品溶液分別進樣10,20,30,40,50 μl,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以峰面積的常用對數為縱坐標(Y),進樣量的常用對數為橫坐標(X),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1.5341X+7.3418;r=0.9994。表明黃芪甲苷在0.3~1.5 μg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4 精密度試驗
重復進樣對照品溶液5次,每次25 μl,分別測定峰面積,按上述回歸方程計算出進樣量,結果RSD=2.00%。
2.5 穩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5 μl,每隔4 h進樣一次,8 h內共測定3次,分別測定峰面積,按上述回歸方程計算出進樣量,RSD=1.28%。
2.6 重復性試驗
取樣品液,平行取樣6份,制成供試品溶液,依法測定,計算黃芪甲苷的含量,結果平均含量為0.0034%,RSD=4.23%。
2.7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已測知含量的樣品液6份,分別精密加入一定量的黃芪甲苷,依法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9.47%,RSD=3.46%(表1)。
3 討論
ELSD是高效液相色譜儀新一代通用型質量檢測器,其檢測樣品組分應是非揮發性的而流動相應是易揮發的溶劑,其中載氣流速和漂移管溫度是該檢測器的2個重要的可調參數,流速過高或過低會直接影響信噪比,從而影響峰面積和保留時間,而溫度過高或過低會直接影響溶劑的揮發程度,以致影響基線的穩定性,因此,在試驗中應反復認真進行調試,本實驗經反復試驗與觀察,確定載氣流速為2.0 mL/min,漂移管溫度為83.8℃。所確立的方法可準確測定該制劑中黃芪甲苷的含量。
參考文獻
[1]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813.
[2]孔祥瑞.中華醫學微量元素研究進展[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6:42-44.
[3]溫燕梅.黃芪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0,28(6):879-883.
[4]馬曉豐,田曉明,陳英杰,等.蒙古黃芪中黃酮類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2005,36(9):1293-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