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有效的去除圖像中的噪聲,保護圖像細節,在研究了非采樣下Contourlet(NSCT)變換和貝葉斯閾值的基礎上,綜合考慮NSCT變換后系數尺度間和尺度內的相關性,提出了一種新算法。該算法結合NSCT系數的相關性和貝葉斯風險最小準則估計區域自適應貝葉斯閾值,再利用硬閾值函數去噪,最后通過最小均方誤差準則進行比例萎縮,得到真實系數估計。對于被高斯白噪聲污染的圖像,實驗將該算法與經典算法相比較,結果表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該算法在峰值信噪比和視覺效果上都優于經典算法。
關鍵詞:非下采樣Contourlet變換 貝葉斯閾值 區域自適應 比例萎縮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b)-0057-02
圖像在獲取與傳輸過程中常常受到噪聲的污染,噪聲會對人類視覺感官和圖像的后續處理產生影響,因此圖像去噪已經成為圖像預處理的重要方法。1994年,Donoho等人提出了非線性小波閾值去噪[1]。由于小波變換多尺度、多分辨率的思想,更好的保護了圖像的邊緣及細節信息,抑制了噪聲,但其存在方向信息少和偽吉布斯現象的問題。為解決此問題,Minh N. Do和Martin Vetterli提出了Contourlet(CT)變換[2]。此變換不但繼承了小波變換的多分辨率的時頻分析特征,還解決了良好的方向各異性,但由于其下采樣的原因導致缺乏平移不變性,偽吉布斯仍然存在。在此基礎上,Cunha和Minh N.Do提出NSCT變換[3],解決了偽吉布斯的問題,并將其用于圖像去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相關理論
1.1 NSCT變換
CT變換是由拉普拉斯塔式分解(LP)和方向濾波器組(DFB)實現,而NSCT變換借鑒atrous的思想,取消了LP和DFB中的下采樣操作,因而具有平移不變性,所以不存在偽吉布斯現象;NSCT采樣冗余的表示方法,豐富了基函數,其濾波器的設計更加靈活;NSCT變換滿足圖像的完美重構條件,因此其具有更好的方向選擇性,更容易提取圖像的特征。
1.2 貝葉斯閾值
貝葉斯閾值是在貝葉斯準則下得到的,貝葉斯風險函數如下:
(1)
則在貝葉斯風險最小條件下得到的理想閾值:
(2)
求解(2)式中的具體表達式和計算過程過于繁瑣,所以我們利用數值方法求其近似解:
(3)
其中為噪聲方差,為信號標準差。從(3)式中我們可以看,噪聲方差增大時,閾值增大,噪聲方差減小時,閾值減小,從而在去噪的同時保留更多的細節,具有一定的自適應性。
2 算法實現
原始圖像NSCT分解后的高能量區域主要對應劇烈變化的圖像特征,如邊緣和紋理,而低能量區域主要對應平滑區域,如噪聲。基于這樣的思想,對貝葉斯閾值進行改進,作法是各NSCT系數的閾值由基于該位置的圖像方差自適應選擇,即將貝葉斯閾值替換為:
(4)
其中表示尺度,表示方向,()表示空間位置。
從(4)式中可以看到,閾值只與噪聲方差和信號方差有關。NSCT子帶的噪聲方差在尺度間和尺度內是相關的,在NSCT變換中,小尺度為高頻系數,噪聲方差大,大尺度為低頻系數,噪聲方差小。根據文獻[4],不同尺度的噪聲方差沿著分解層次近似為指數分布,而同一個尺度內各方向的噪聲方差基本相等。從而得到的噪聲方差模型來估計不同尺度的噪聲方差:
最小尺度的噪聲方差估計采用經典的魯棒中值方法[5]:
(5)
其中為子帶系數,Median為求系數中值。
NSCT系數鄰域系數的方差有很強的相關性,所以的最大似然估計:
(6)
其中的選擇采用以為中心的窗口,M是鄰域內象素的個數,的設定直接影響信號方差的估計,對去噪效果的影響大,需要人為設定,常用的為5×5和7×7的正方形窗口。
因為NSCT變換的冗余性,所以該文采取硬閾值處理。
經過閾值去噪后得到的“大”系數再經過最小均方誤差估計得到:
(7)
其中,為(6)所求,為(5)式所求。
算法的流程如下:
將含噪圖像進過NSCT分解。
根據(4)-(6)式求各子帶系數貝葉斯閾值。
將各子帶系數硬閾值去噪。
根據(7)式進行比例萎縮。
NSCT反變換求得去噪圖像。
仿真結果及分析
該文仿真實驗選取2張512*512的標準測試圖像Lena、Barbara進行測試分析,分別加入均值為0,方差不等的高斯白噪聲。為了驗證本算法的有效性,選取其他兩種經典去噪算法進行對比,小波全局閾值去噪和小波貝葉斯去噪。去噪結果的客觀評價標準用峰值信噪比PSNR衡量。
從表1中可以看出,該文算法在噪聲較大時明顯優于其他算法,而當噪聲較小時,該文算法體現不出優勢。
從圖1中可以看出,本文算法結果不僅清晰,而且保留了更多的圖像細節。
3 結語
該文結合非下采樣Contourlet變換的多分辨率、多方向和平移不變性的特點,利用貝葉斯自適應閾值去噪,再進行比例萎縮估計系數,得到較好的去噪效果。通過對標準圖像加高斯噪聲進行模擬,該文的算法要優于經典算法,但由于NSCT變換的冗余性,算法計算耗時,而且本文計算區域自適應貝葉斯閾值時,參數需要人工設定,增加了計算復雜度,有待改善。
參考文獻
[1]Donogo D L and Johhstone I M. Ideal special adaptation by waveletshrinkage[J].Biometrika, 1994, 81(3): 425-455.
[2]Minh N. Do, Martin Vetterli. The Contourlet transform: An efficient directional multiresolution image respresentation[J].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5, 14(12): 2091-2106.
[3]Arthur L. da Cunha, Jianping Zhou. and Minh N. Do. The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theory, design and application[J].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6, 15(10): 3089-3101.
[4]Yuan X H, Buckles B P. Subband noise estimation for adaptive wavelet shrinkage[C]// ICPR 2004.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2004(4) 858-888.
[5]S G Chang, B Yu and M Vetterli. Spatially adaptive wavelet thresholding with context modeling for image denoising[J].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0, 9(9): 1522-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