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隨著智能手機逐漸普及,APP應用軟件已成為智能手機時代的潮流。知識管理也正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個人知識管理逐漸受到重視。該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大學生利用手機APP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全面的了解了大學生使用手機APP的基本現狀,并且對大學生利用手機APP進行知識獲取、知識保存、知識分享和知識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一定的統計分析,從而發現并總結出了大學生在充分利用智能手機APP應用進行個人知識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知識管理 手機應用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b)-0199-02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1.22億戶。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7.87億戶。可見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普及率迅速提升,軟件市場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 APP軟件已成為智能手機時代的潮流。市場上手機APP數量高達上萬款,手機APP軟件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競爭。
目前,對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研究大多分為三類:一是對大學生的手機使用的整體情況進行的宏觀調查;二是對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某項功能的調查;三是對大學生使用手機引起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但是,針對知識管理的使用情況,還缺乏相關的調查研究。[1]
此次研究,該小組成員通過在河北大學的學生中發放問卷,了解了河北大學學生使用手機APP的基本現狀,分析了大學生利用手機APP進行獲取知識、保存知識、分享知識、利用知識、知識安全等各方面的情況。
1 知識管理的概念與發展
知識管理是一項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崛起的學術與商業應用主題,針對個人及社群所擁有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確認、創造、掌握、使用、分享及傳播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信息學專家烏家培認為,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發展的新階段,是將信息轉化為知識,并用知識提高特定組織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個人知識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涉及個人意識和知識管理及現代化技術的各個方面,只有將它們結合起來,才能使個人知識管理平穩運行,其實質就是借助個人知識管理,將無序的信息和資源變為有序可利用的再生資源,提高個人的競爭能力,充實個人的知識儲備,為個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2]
2 研究方法
該次調查以河北大學為例,采用了抽樣調查的方式,抽樣方法有分層抽樣、隨機抽樣。在調查前期工作中,該小組進行了預調研,隨機抽取若干人,發放問卷,根據回收結果對問卷中不合理的問題進行修正,并調整問題的順序,確定最終的問卷。此后,按抽樣方案確定樣本,分發問卷。最后,定期收回問卷,并進行數據整理。
對整理后的數據采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等分析方法,進行了全面的數據分析。
3 結果分析
該研究對手機個人知識管理進行了獲取、保存、分享和保護等多維度的調查分析,全面地認識移動知識管理的現狀。但無法對造成現狀的內在原因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
3.1 APP安裝情況
APP的安裝個數問題是該次調研的基礎,在安裝了一定數量APP的基礎上,該小組才能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數據顯示,有91.1%的學生安裝個數至少為五個,61.1%的學生安裝個數甚至不少于10個,學生安裝APP數量多,為該次調查研究提供了可能。
各類APP的安裝情況,該小組也做出了統計。在調查群體中,安裝的通訊類APP主要為手機QQ,飛信,QQ通訊錄。手機QQ占50.68%,飛信占28.77%,QQ通訊錄也占有一定比例。可見在學生群體中通訊類APP安裝的主要是手機QQ和飛信,騰訊公司開發的通訊工具在學生中被接受程度較高。在查詢工具中,墨跡天氣占17.20%,我查查占16.13%,沒有安裝這類APP的占30.11%。學生并沒有對哪一款軟件持很高的認同度,在這類軟件中各類軟件并無明顯的優勢。在新聞資料的APP中,騰訊新聞占31.90%,今日頭條占16.38%,搜狐新聞占14.66%,而沒有安裝任何新聞APP的僅占8.62%。從此可知,91.38%的學生都安裝了新聞資料類的APP,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都是注重新聞的獲取的。
3.2 APP基本使用情況
了解APP的基本使用情況,有助于對個人知識管理現狀的整體進行把握與分析。在調查中,對APP使用的時長、頻率及使用時間段進行了統計,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把被調查者填答的具體APP進行歸類,得到以下結果:使用時間最長的前三類為:(1)通話通訊(62.2%);(2)社交應用(36.0%);(3)社交應用(33.3%);使用頻率最高的前三類為:(1)通話通訊(53.3%);(2)通話通訊(36.0%);(3)社交應用(35.0%)。由此可知,大學生對APP的使用,不論從時間還是頻率上看,仍然主要用于通訊與社交。無論目前手機通訊及社交類APP形式如何變化,其仍是手機應用的主力軍。
學生使用APP的時間段主要有起床前、課間、上課時、吃飯時、睡覺前、等車及坐車,體現了其移動特性。按個案百分比可知,有88.9%的學生在睡覺前會使用手機APP;65.6%在課間會使用手機APP;43.3%在起床前會使用手機APP。值得注意的是,“上課時”雖然僅占所選答案總數的8.1%,但個案百分比中顯示有30.0%的學生會在上課時使用手機APP,這部分人上課時用其干什么暫且不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行為會影響課堂的授課質量,對老師和學生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3.3 知識獲取情況
知識獲取是知識管理的第一步。在本研究中對知識獲取的方式及內容進行了調查統計。在獲取信息時,如果遇到需要上網查詢的問題,20%的學生選擇做標記,稍后用電腦查詢;80%的學生選擇隨手用手機查。使用手機查詢,主要通過以下途徑獲取所需的知識:百科(22.2%);搜索引擎(21.7%);問答社區(16.7%);文庫和專用軟件(各15.2%)。而獲取知識類型的情況為:58%的學生主動獲取生活常識;52.2%主動獲取新聞資訊;50.0%主動獲取科普知識。在利用手機APP進行專業知識學習方面,有26.7%的學生沒有安裝與專業學習相關的APP;27.8%僅安裝了1個;24.4%安裝了2個。對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文科和理科在專業學習APP安裝方面存在差異(Sig=.000)。文科平均分高于理科,這個差異存在顯著性。這表明,在安裝手機APP進行專業知識獲取方面,文科生比理科生安裝情況好。目前APP市場上缺乏應用于專業學習的軟件,尤其是理工科專業,這對此類軟件的安裝使用造成了限制。
3.4 知識保存與分享情況
知識保存與分享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知識共享就是學生之間的個人知識財富通過口頭討論、短信、QQ和郵件等形式彼此分享從而成為學校乃至社會的知識財富,知識的共享越充分,其價值就越高[2]。由數據可知,在保存知識時,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38.0%的學生選擇下載到手機的文件系統;31.8%選擇使用APP的書簽或收藏功能;僅15.5%選擇在云盤進行云存儲。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仍習慣用手機的本地文件管理系統來保存和管理所獲得的知識。在記錄生活中希望留存的事件時,78.7%的學生選擇QQ空間;38.2%選擇微博;36%選擇手機自帶筆記本。在分享手機上的資源時,60.7%的學生選擇QQ空間;47.2%選擇藍牙;40.4%選擇微信好友。此結果表明,在進行知識記錄與分享時,多數大學生會選擇公開的社交平臺,而記錄與分享有時會相伴發生。例如:在QQ空間發表說說、日志等,在記錄知識的同時也對知識進行了分享。
3.5 手機知識安全管理情況
知識安全也是知識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越來與開放,一方面為我們獲取知識提供了便捷性;另一方面也使得知識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安全問題的原因包括三點:(1)軟件本身設計不良或系統設計上的缺陷。(2)使用者的習慣及方法不正確。(3)網絡防護不嚴謹[3]。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對手機鎖屏密碼和APP提供的獨立鎖屏功能都選擇不會設置,分別為55.6%和65.6%。對需要輸入密碼進行登陸的APP有76.7%的學生選擇記住密碼。對手機APP的隱私保護和手機防盜功能大多數學生也選擇了不會設置,分別為62.2%和56.7%。此數據說明,目前大部分大學生對于保證手機上的信息安全意識不高。對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隱私安全、數據安全等沒有保護意識。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分析性別對以上五項的影響,可得男生和女生在登錄時是否選擇記住密碼方面存在差異,女性平均分高于男性,且這個差異存在顯著性(Sig=.000)。表明,女生在保護賬戶安全方面優于男性,更具有信息安全意識。
4 結語
通過該次調查研究,該小組對大學生利用移動終端進行知識管理各方面的情況進行了一定的分析,總結為以下幾點結論。
(1)大學生使用手機APP的基本情況,不論從使用時間還是頻率上看,仍然主要用于手機的傳統功能:通話通訊與社交。
(2)在使用時間段上,APP使用有移動特性。頻率最高的是“睡覺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休息;30%的學生在課上使用手機,嚴重影響了學習。
(3)專業知識學習方面,文科生對APP的應用優于理科生,但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市場上缺乏理科類學習軟件的影響。
(4)在獲取知識時,大多數學生選擇便捷的手機,獲取的內容多為貼近生活的知識。
(5)在保存知識時,大學生仍習慣本地存儲,對云存儲利用率低。分享知識時,大多數會選擇公共社交平臺,使得知識的記錄與分享同時發生。
(6)在保護知識時,女生明顯優于男生,但就整體而言,大學生對于手機上的知識保護意識薄弱,急需加強。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利用APP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層次仍停留在表面。對手機的使用“通訊與社交”仍是主要功用。知識獲取與知識分享活動進行較為頻繁,但知識保存仍是以單機的本地保存為主,對知識的安全管理尤為薄弱。個人知識管理是系統地,有組織地對個人信息進行管理。希望今后大學生能有意識地進行個人知識管理,以便更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
參考文獻
[1]張敏,孫楊.大學生手機社交APP使用行為的實證分析——以上海理工大學為例[J].傳媒,2013(11):61.
[2]王勃.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6.
[3]程程.大學生知識共享與心理因素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16):46-47.
[4]張坤芳,徐靜.淺析網絡信息安全[J].農業網絡信息,201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