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造性思維是新事物得以萌芽和發展的源泉,也是社會得以繼續前進的動力。時代在不斷進步,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教育者們逐漸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本文主要探索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音樂教學;全面發展
創造性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以認識、理解、感知、記憶為基礎,盡可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規則和概念,從而在研究思考中衍生出多種解決方式。創造性思維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后天的訓練培養出來的。
大學生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國家重點培育的對象,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鼓勵、發掘、培養音樂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對學校、對音樂領域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但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過程具有復雜性、層次性、多面性的特點。而且,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亟待受到教育者們的重視并做出有效的改革和創新。下面主要從我國大學音樂教學課堂現存的問題出發,著重探討一下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措施。
一、大學音樂教學課堂現存的問題
結合大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實踐,目前大學音樂教學中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1)重理論,輕實踐;重練習,輕創新;重智力,輕情感。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只關注對音律、音調、樂譜的灌輸和強化訓練,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
(2)不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課堂的主動者、設計者和灌輸者,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吸收者。
(3)教學方式單一,沒能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有些教師一節課甚至一個學期都只采用一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感到沉悶,教師本身也會厭倦,大大降低教學質量和效果。
針對大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使其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學生身心、精神發展的需求。
二、培養音樂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措施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以人為本”是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就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將學生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使學生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在大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站在自己教的角度看問題,更要重視學生學的地位,理解和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展示大膽的想象和表演。例如,在學習《蝴蝶泉邊》這首經典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上講臺講述一下自己對這首作品的理解,包括蝴蝶泉這個美麗的傳說的內容、作品本身的意境、歌詞與音調的結合方式等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的自由發揮和表達,教師從中輔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理解和認識,進而讓學生受到音樂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音樂審美能力和個人創造能力。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二十一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世紀,各種高科技產品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同時也促進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據資料顯示,具有趣味性和靈活性的課堂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大學音樂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樂理、樂譜、音樂歷史、音樂賞識理論等通過高清的大屏幕生動地展示出來,將沉悶的課堂變成活躍的學習園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在帶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享受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展示的方式,讓學生觀看中國的地圖以及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物質遺產、非物質遺產和一些音樂經典作品等,配上適當的音樂,使學生對自己的國家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這樣,有利于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世界,喚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也為學生的創造能力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創設互動環節,如小組討論、競演比賽、課堂小游戲等等,增強師生和生生的互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總的來說,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方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堂中滲透思維教育,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內化為學生個人的學習動機,進而得到更好的外化,落實到實踐中去。
(三)積極舉辦多種類型的活動,使學生的實際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要理論聯系實際,而我國也十分推崇這種教育方式,因此,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要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要多一些身體力行的實踐,少一些不切實際的言辭,實踐才能出真知。在大學這個學術自由的環境下,教師可以積極舉辦多種類型的文化活動,寓教于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曲創作比賽、有獎知識競答、猜歌小游戲、微視頻表演等活動,拓寬學生的想象力,給予學生無限的創造空間,使學生享受創作的樂趣。
(四)把握好繼承和發展、借鑒和創新的關系
一方面,繼承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任何時期的教育都是以前一時期教育的成功經驗為基礎的;發展是繼承的目的和要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倡導發展性的繼承,反對保守型的繼承;另一方面,借鑒是創新的基礎;借鑒是為了更好地創新。因此,在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同時,教師要把握好這兩對關系,在鼓勵學生改編歌曲或戲劇的時候,要提醒學生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而不能扭曲其原本的涵義。例如,在改編優秀的作品時,要適當地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如今自由戀愛的時代,類似“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因封建家族破壞婚姻從而導致雙雙殉情的劇情已經不太符合時代的主流,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在劇本的創作上注入新的因素,加入時代元素,以獲得新的活力。但同時也要處理好傳統與創新的關系,我們不能一味追求創新而丟棄傳統,就如在粵劇劇本里面我們最好不要把“土豪”、“浮云”、“微信微博”等流行用語用上去,做到尊重原著而又超越原著。總的來說,達到繼承與創新的一個平衡點是很重要的。
三、結語
時代在進步,教育事業也在發展,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能說會唱會表演的藝術家,更要培養創作型的藝術人才,為音樂屆、藝術屆帶來更新穎、更有價值的作品。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教學實際中不斷探索,充分考慮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巧妙設計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不斷實踐、不斷創造,力求讓音樂教學能夠保持生機盎然。
參考文獻
[1]王蕓.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教育學文摘,2012(3):32.
[2]黎求益,黃國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時代的需要[J].新校園,20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