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音樂藝術發展的越來越好,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對音樂教育者們來說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分析了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一些問題,論述了怎樣培養應用型人才,促使音樂教育的發展,以期為我國高校音樂教學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應用型人才;培養
在當前的社會,應用型音樂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高校此時的任務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解決當地應用型人才緊缺的問題,推進當地音樂文化的發展。這就規定每個學校必須要依照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合理地制定培養目標,實行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一、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準確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的大學開設音樂專業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輸送音樂研究人才、音樂老師以及藝術工作者。但是當前很多的學校,特別是一些綜合性的大學并沒有規定音樂教育應當要達到什么樣的培養目標,通常都是統一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有一些音樂老師身兼多職,教授多個專業,只有很少的時間用于音樂教學,也沒有時間去指導學生,對音樂教育特殊性沒有足夠的重視,使得培養出的人才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1]。
(二)音樂專業教學課程內容及體系不合理
當前,有一部分學校音樂專業的學生沒有扎實的音樂基礎,專業口徑較窄,特別是沒有興趣從事教育行業。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在于課程結構安排不科學,內容不新穎,與實際不相符。在課程的內容上,很多的音樂理論教材多年來沒有任何的變化,盡管有一部分做出了改動,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沒有任何變化,內容不新穎,難以及時向學生呈現音樂領域的研究成果。在教學方法方面,通常都是老師說學生聽,盲目訓練,以老師為主導,這種局面大大阻礙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三)不重視音樂專業實踐環節的教學
學校開設音樂專業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在于向基礎教育領域輸送教育人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踐課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一部分的學校并沒有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實踐課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使得學生實踐能力不高,進而在走向社會以后難以適應工作的需要。
(四)缺乏一支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
因為高校的辦學層次在提升,這使得音樂老師不但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還要具備理論研究和科研能力[2]。但是音樂專業每年的學生數量都在增加,這導致師資問題進一步嚴重。在招生數量增多以后,為了應對增多的課程,學校聘請了很多的新老師,在這些老師中大部分都是剛剛畢業的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在畢業之后就直接走上了講臺,這使得學校的老師平均年齡過于年輕,并且經驗過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的教育水平高低不齊,教育質量也就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二、高校音樂教學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優化措施
(一)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明確培養目標
學校的教學發展與教育觀念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所以,要想培養出專業的應用型音樂人才,第一步就是改變教育理念[3]。音樂教學應當在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讓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和音樂表演能力,使其具備創新音樂的能力,在遵循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時候還應當要調整音樂課程。以教育發展規律為前提,學校應當要考慮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制定實用的、全新的、多元的培養目標,更新教學內容,開設必要的課程。
(二)擴展教學內容,重構教學體系
要想培育出優秀的人才,就必須要拓展教學內容,要把理論和技術放在一個同等的地位,將其與應用型課程結合到一起。在篩選教材及培訓技能的時候,應當要考慮到實用性和覆蓋面。例如在合唱課上可以考慮融入業余合唱和童聲合唱;在樂隊排練的時候,在熟悉指揮技巧的情況下,了解鼓樂隊、軍樂隊等編排體制。健全學生的知識架構。在拓展教學內容的時候要創建以專業課程為核心、以學科群架構、種類為基本的全新教學體系。如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社會需求來分類教學;不僅如此,還可以依據學校的特點創建課程模塊,培育綜合型人才。
(三)重視實踐和實習教學,加強對學生實踐環節的教學指導
學校在音樂教育中主要是將實踐能力的培養轉變為人才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能力,創建更能滿足社會需求、體系科學、內容完善的能力培養體系。詳細的可以把實踐分為課堂實踐、舞臺實踐以及自我實踐,每個部分都應當要具備詳細的實行方案和考察方案,要切實落實。重視學校實習基地的創建,把學校的藝術節、歌唱比賽、迎新晚會、畢業晚會等大型活動利用起來,將校內實習基地發展起來,在校內為音樂專業學生創造各種實踐的機會,鼓勵音樂學生多多參與各種比賽、演出,提升音樂學生的專業水平、表演能力以及與社會交流的能力。
(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在規定了招生最高數量以后,老師的教學壓力明顯降低,可以將時間用于專業學習上,所以制造條件讓年輕老師出去學習,提升自己的學歷,優化學校教師隊伍。從名校聘請專家、教授來校開設講座傳授經驗,指導老師們的科研實踐、專業教學,提升年輕老師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組建專業的實踐機制,讓年輕老師參與當地舉辦的一些音樂晚會,在參加的過程中積累實踐經驗;實現講臺到舞臺,再從舞臺到講臺的轉變,獲得豐富的經驗,以此來豐富教學,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三、結論
總而言之,當前音樂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培育應用型音樂人才,但是學校所具備的培育模式還不完善,依舊有著很多的缺陷,這大大阻礙了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所以,各個大學在音樂教育方面還應當要堅持變革和研究,健全教育體系,創建科學的培養模式,向我國的社會輸送更多的應用型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維佳.我國民辦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市場需求[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5):125-126.
[2]孫世有.高校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J].音樂時空,2015(10):211-212.
[3]朱佳.普通高校音樂專業“一專多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探析——以海南省高校為例[J].瓊州學院學報,2014(01):179-180.
作者簡介:王娟(1975—),碩士,西安文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