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作品因為借助歌詞的原因,能夠透過語言的描述直接與聽眾的心靈和情感產生共鳴,是傳遞情感和藝術的中介審美形式。在聲樂作品的表演過程中,共包含了聲樂技巧和表演效果兩個方面,演唱者在表演時獲得良好的演出效果,除了掌握聲樂技巧外,其中對學習和表演中的審美體現的方式的理解和運用同樣重要。也就是說用恰當的審美體現來達到想要的表演效果,將聲樂技巧和表演效果相互糅合,通過彼此的推動來完成聲樂表演。因此,在聲樂學習和表演中來看,審美體驗是不可或缺的。
【關鍵詞】聲樂;學習;表演;審美體現
聲樂藝術中融合了美學、表演學、聲學這些不同內容而成,在經過歷史和時間的沉淀、推動后,聲樂藝術已經逐漸將演唱科學理論和演唱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自成體系的成為一門表演藝術。就其他表演的門類相比較而言,聲樂藝術應該是時間最久遠的,并且最接近人民群眾。聲樂藝術所具備的群眾基礎和審美效果等特點,而表演者所表現的音樂作品,除了包含表演者的創造性之外,不論是什么類型的聲樂作品,都是表演者根據詞曲作家的創作所開展的。但實際上在樂譜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標記,是作曲家創作時將頭腦中音響轉化到紙面上時的標記,也就是說也許表演者并不能完全按照作曲家的意圖的將樂譜表現出來,最終的藝術品所呈現出來的審美效果是經由演唱者來完成的。從演唱者的角度出發,即使具備良好的技巧和嗓音,但并不意味著在演唱中容易感動聽眾,那是因為在聲樂學習和表演中缺少了對審美體現的關注。
一、聲樂藝術審美的原則
(一)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在聲樂藝術中客觀性指的就是按照樂譜所表示的內容來再現作品,聲樂作品的創作是在歷史背景和整體風格內完成的,在作品的表現題材和內涵等許多方面都會受到音響。因此,在聲樂藝術的學習和表演中,對音樂作品的社會背景和創作特點進行了解,能夠對作品的內容和表現方式的要求切實的進行把握,是對聲樂展開審美體驗,也能為整個表演過程和結果提供真實性。在樂譜的客觀性和表演中的主觀性結合的過程中,首先要將樂譜作為表演的基石,通過對樂譜的分析、練習,以準確的表達樂譜的內容。作曲家用樂譜來反映當下的心情和畫面感,因此表演者通過仔細的分析能夠盡可能的還原作曲家的想法。
于此同時,還應該重視聲樂作品中的歌詞內容,當為旋律譜寫歌詞時,歌詞與旋律的結合使得歌詞中蘊含出濃厚的情感和內容。作為表演者來說需要完全按照樂譜進行學習,才能夠在表演時獲得客觀的真實性的保障。而對于聲樂學習過程中的主觀把握而言,實際上就是對客觀的樂譜進行主觀性格上的把握。演唱者通過個人的審美習慣和演唱能力將聲樂作品展現出來,體現了聲樂表演藝術中個性化。
(二)再現與呈現的統一
在聲樂學習和表演中,還需要對作品進行再現和呈現的同一化。聲樂作品的創作時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的反應,在作品中必然會存有歷史性的痕跡,展現出創作當下的風格特點。比如巴洛克時期和古典時期的聲樂作品就有著不同的藝術面貌,優秀的演唱者應當從歷史方位出發來對聲樂作品中的風格進行把握,并且通過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盡量的再現作品的歷史性。這個過程需要演唱者通過對音樂作品創作的時代、文化風格等背景的了解和熟悉,盡可能的表現聲樂作品中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
在聲樂學習和表演的過程中,對聲樂作品中歷史痕跡的再現也就是對作曲家意愿的再現。在演唱的過程中,對作品中的歷史痕跡的忽略,也就是打破了聲樂作品的完整性,同時更是對聲樂藝術中歷史痕跡能夠表現美的認知不夠的表現。當然了,即使通過仔細的分析樂譜、精心的理解作品,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完全再現,只能是將表演者在盡可能再現作品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方式將聲樂作品呈現出來。
(三)技巧與藝術的統一
技巧是聲樂表演中重要的基礎。也就是說要想使得聲樂的表演在藝術面貌上獲得充分的展示,演唱者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在聲樂藝術中,技巧并不是簡單的氣息的平穩和高音的控制。在演唱中還需要通過心理上的條件,來支配演唱中所使用技術時的心理狀態。如果在演唱中缺少了心理狀態的調控,是不能夠在表演中收獲完美的演唱效果的。所以技巧的學習是受到審美心理的影響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要將技巧當做藝術賞析,從而在審美情趣上獲得滿足,將技巧和審美結合,實現良好的訓練結果。
當然,對于聲樂藝術而言,并不是只有技巧就可以的。在聲樂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將作品中的精神和內涵表現出來,這并不是指具體的音樂元素,而是指演唱者長期的積累,通過自身的藝術修養將作品中的靈魂傳遞出來。如今,聲樂藝術的地位提高,同時也是聲樂教育和系統化教學地位的提高。掌握聲樂技巧能夠使得演唱效果展現出華麗的一面,但最終音樂作品缺少了藝術的內涵表現和靈魂就很難喚起聽眾呼應。
二、審美體現在演唱中的應用
(一)重視準備工作
審美體現在演唱中的應用,首先在演唱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就有所體現:
第一,不同的聲樂作品涉及各異的創作背景。聲樂作品的創作離不開社會和歷史背景的影響,也就是說在作品中會蘊含著歷史痕跡。并且在聲樂作品中,音樂風格的面貌對于演唱效果來說是重要的影響,當然演唱效果也會對創作的風格有所音響。因此演唱者要通過對作品準確的把握,通過再度創作將作品傳達出來,這就需要對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學習,使得聲樂表演能夠透過作品中的歷史痕跡展現審美體現。
第二,不同的聲樂作品所表現的是各異的題材內容,這并是不是在樂譜上簡單就能看到的,還是需要表演者通過準備工作,對作品進行理解和分析才能夠作品。在聲樂藝術中,并不是只有單一的體裁,也正因為如此聲樂藝術的題材也十分豐富。對體裁和題材的把握和理解也是演唱前準備工作中體現審美的步驟。
第三,在有了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題材、體裁有所了解之后,還需要對音樂作品進行詳細的分析。也就是對聲樂作品的結構、創作手法進行分析,以此來了解作曲家創作背后的內涵。詞曲作家將內心感受通過音符表現出來,那么作曲家和詞作家的創作手法必然是演唱風格的依據。
(二)聲、情、字、形
在聲樂學習和表演的實際演唱過程中,需要通過聲、情、字、形來體現審美體現:
(1)“聲”在演唱中就是通過科學的方式獲得美好的音色。在中西方美聲藝術的發展中,盡管存在差異但科學的方法都是兩者所追求的。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的音色是有非常多的塑造性的,例如在演唱進行曲感覺的聲樂作品時,需要用雄壯的音色;圓舞曲特色的搖擺音樂,通過靈巧的音色展現;搖籃曲特色的的輕柔音樂,通過柔美的音色展現。在演唱不難發現,作品題材透露出來的情緒會影響演唱者的情緒,在演唱歡欣的內容時,需要用明亮的音色、洪亮的音量、搖擺的節奏、較快的速度;在演唱愛情內容時,需要用溫柔的音色、柔和的音量、悸動的節奏、較慢的速度來進行表達。這些在演唱不同作品中出現的不同音色,需要配合科學的方法進行傳達,在“聲”上實現聲樂作品中的審美體現。
(2)“情”就是聲樂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聲樂藝術是演唱者將作品表達出來,最終聽眾可能并不會對作品中的旋律、節奏等音樂元素有多么強的記憶,但觀眾卻能夠透過聲音感受到其中的情感,這就是聲樂中“聲”和“情”的關聯。當然聲樂作品中的旋律、力度等元素都是情感表達的工具。旋律的浮動帶來了情感上的跌宕,演唱者很容易伴隨著旋律傳遞出情感;演唱的速度就是演唱者對作品理解的表現,只有適合的速度才能傳遞正確的情感;不同音色使用是刻畫各異角色的需求,也就是情感傳播的媒介點;旋律的美感加入力度的配合才能更形象;而節奏則是賦予旋律活力的重要元素,這決定了演唱者與聽眾溝通的頻率。只有通過不同元素的學習,才能共同推動情感的描繪。
(3)“字”在演唱中就是聲樂中的文字。聲樂藝術與器樂的不同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聲樂藝術是一種包含“字”的藝術,它將人聲作為了“演奏”旋律的工具,通過語言的具體描述將音樂作品中的內容和情感展現出來。也就是,在咬文吐字的最終呈現結果就是藝術面貌的直接展現。語言與旋律的配合,使得聲樂作品的表達十分直接有效,如果演唱中對“字”的把握都出現問題,那么聲樂藝術的審美體現可想而知。
(4)“形”就是音樂作品在舞臺上呈現時的形象。對于聲樂藝術來說,雖然它一門以聽為主的藝術,但聲樂藝術的畫面感也十分重要。在不斷變化的需求下,聲樂藝術已經具備了視聽的效果。演唱者的舞臺形象是由表演者的投入狀態和肢體動作所決定的,這些舞臺效果的體現需要根據聲樂作品的內容來進行。
三、對演唱者的培養與訓練
圓潤、豐富的美聲音色能夠更好的表達音樂作品中的內容和情感,還能夠為觀眾和演唱者之間提供溝通的媒介。演唱者的音色對聲樂藝術來說,是聲樂作品內涵的表現,同時還為作品的進一步延伸提供了可能。這是因為,不同的演唱者所具備的音色是不一樣的,各異的音色效果對聲樂藝術的面貌來說就是不同的審美體現,因此需要多演唱者進行培養和訓練,在演唱中收獲豐富的審美體現。
(一)專業能力的訓練
在對演唱者的培養和訓練中,學生的生理條件和素質都演唱的效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演唱者的聲音條件視乎于嗓音狀態、聲帶以及相關的肌肉和腔體構造,都與演唱的效果有關系。在演唱中,音色的美、音量的大、音樂的廣都是塑造聲音條件的元素。對演唱者進行相關的訓練,也是通過這些元素的訓練來實現演唱肌肉的塑造。有先天的條件,還需要歌唱者的素質表現。主要包括音準、內心聽覺、節奏把握等,其中音準和節奏的把握是音樂涵養的重要體現,這是因為這兩個元素對于演唱者的歌唱是直接影響的。在聲樂教學中,經常能夠看到演唱者具備了良好的先天條件,但卻在音樂素質方面有所欠缺,這對他們的演唱效果來說是必然不佳的,當然音準和節奏是可以通過反復的訓練進行提升的。
除了這兩個基礎的音樂素質外,在聲樂藝術的學習和演唱中,還需要演唱者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演唱者的審美能力關乎到對聲樂作品中美的體驗。演唱者作為作曲家和觀眾之間的溝通者,他的審美能力品質決定了最終演唱出的作品的審美體現。因此,演唱者對于聲樂作品的旋律美、情感美、內涵美等方面的體會,決定了聲樂作品的最終呈現。
(二)心理和人文能力的培養
對于一位聲樂演唱者來說,在通過先天條件的運用和后天音樂素質的訓練后,具備了良好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和人文能力。這是因為聲樂表演的過程中心理狀態對其表演狀態來說是受到直接影響的。在一定意義上說,如果演唱者已經具備了相當優秀的專業能力,但在演唱中因為緊張等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得表演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這個聲樂表演就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對演唱者進行培養和訓練時,還需要對心理狀態進行疏導。
除此之外,聲樂藝術是一個與其他文化和藝術密切相關的類別,因此它的表演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技術性呈現的過程。聲樂藝術的表現效果是要將作品中的精神和內涵呈現出來,所以對于演唱者來說除了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外,還需要對自己的人文內涵進行拓展,使得聲樂作品的呈現更具有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楊易和.音樂表演藝術原理與應用[M].安徽文藝出版社,2003(3).
[2]李寧.歌曲的藝術處理—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0(1).
[3]楊海源.淺議當代聲樂美學的擴張及其審美價值[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1).
[4]喬愛玲.談聲樂演唱中的審美情感[J].人民音樂,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