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粵劇的歷史淵源為切入點,闡述了鑼鼓藝術在粵劇表演中的地位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闡述粵劇鑼鼓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粵劇;粵劇鑼鼓
粵劇的歷史由來已久,據相關學者考證,它源自明代南戲,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于清代中后葉興起于廣東佛山地區,粵劇是糅合了唱念做打、樂隊伴奏、舞臺形體、戲臺服飾等各要素為一體的表演藝術。
一、粵劇鑼鼓的分類和人員編配
鑼鼓在粵劇的樂隊伴奏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粵劇的舞臺演出,主要靠樂隊鑼鼓奏出的鑼鼓點和板式來指揮樂隊,并配合演員的唱、念、做、打等各種手段,來展現舞臺故事劇情發展中的輕、重、緩、急,以此來完成整個劇目的演繹過程。
鼓、鑼、鈸是粵劇打擊樂隊中鑼鼓樂器的三大類別,其中鈸類比較簡單,只有板鈸和大鈸之分。而“鑼”和“鼓”的分類比鈸類要復雜細致很多,通常有“七鑼八鼓”之稱。所謂“七鑼”,指的就是單打鑼、高邊鑼、貢貢鑼、先鑼、文鑼、月鑼和龍舟鑼。“八鼓”則可以細分為雙皮鼓、椰鼓、龍舟、戰鼓、大鼓、獅鼓和鼓沙鼓。
在粵劇演出中打擊樂演員的位子都是在幕后樂隊中的最后一排,共四個位子,分別為 “八手”、“大鑼”、“掌板”和“手鑼”。其中比其他演奏員位置稍高的是“掌板”師傅。掌板擔當著樂隊的指揮任務,同時也是樂隊的核心人物。出色的掌板師傅是要懂得“一緊二慢三寬”這個指揮原則,運用同樣的程式和鑼鼓點子,既可以打出激昂慷慨,威武不屈的氣勢,又可以打出輕快活潑,悲傷離合的情緒,更可以打出奸詐險惡,恐怖陰森的氣氛。
從觀眾席視角看,打擊樂器這一橫排,從左至右四個位子中,左邊的第一個樂師人稱“八手”,他主要負責打擊樂器“鈸”的演奏。左邊第二個樂師人稱是“九手”(大鑼)。顧名思義是敲鑼的演奏者,主要是負責鑼鼓的節奏。最右邊的是“小鑼”(即手鑼),這個位置主要負責小鑼、碰鈴、吊鈸等樂器的敲擊演奏。
二、鑼鼓在粵劇演出中的作用
(一)指揮樂隊,控制舞臺節奏的作用
控制音樂節奏、指揮好樂隊是把握一出戲演出好壞的關鍵所在。協助演員完成整出戲的節奏貫穿需要掌板通過演奏、指揮調動整個樂隊來完成。掌板指揮樂隊、控制舞臺節奏,既涵蓋了鑼鼓點的自然順暢,也包括了鮮明的氣氛烘托;同時還體現掌板對該劇的故事情節理解、任務理解以及控制全劇的張弛有度。
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有很大的間歇時,這種空隙可以用鑼鼓來盡可能地彌補,以達到不使舞臺演出節奏中斷的效果。如旦角在下場前經常會走一個臥魚之類的技巧。以半跪臥式亮相,在不能動的太快的情勢下,要把姿勢緩慢地展現給觀眾。這時鑼鼓的演奏就真正起到連貫舞臺節奏、彌補表演間隙的重要作用。
(二)配合舞臺表演動作的作用
“唱、念、做、打”是完成戲曲表演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已成體系的表現風格來進行歌舞化的舞臺塑造。因而,為它服務的武場樂隊“鑼鼓”,必然是有著一個在格調上與表演手段相匹配的輔助程式的。
在粵劇各種鑼鼓套式中有一個叫做開場鑼鼓,它的每一種唱腔板式在起唱之前是必須要有一個鑼鼓點子的。它通常由板鼓來引導,胡琴在此襯托下才能起奏過門。有時在念白中,也有鑼鼓的伴奏。它不僅加強了念白的節奏感,同時突出情緒的表現力和念白的語氣。鑼鼓也可配合演員在舞臺上的的動作來演奏,通常冠之以“身段鑼鼓”的命名,這種類型的鑼鼓可以配合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演員上下場;以及特定情境中的人物內心的情感等。在一些武打、戰斗之類的動作戲中,演員開打前需要緊張、激烈的音響效果,這就需要鑼鼓配合他們完成效果。
(三)突出表演、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通過鑼鼓點子的變化和銜接來適應演員表演的需要,是粵劇的舞臺上的重要藝術表現手段。配合身段的鑼鼓,角色的上下場和場上演員的動作表演,都是要依照角色的人物的身份、行動、行為、性格、感情和他所處在的規定情境里,用不同的鑼鼓點子來配合演出,以便幫助演員們表現情緒上的連貫性以及身段動作的規整性,所以,鑼鼓的運用對演員的表演至關重要。
演員的形體表演節奏同舞臺音樂節奏是密不可分的。鑼鼓既能讓演員從中得到相應的情緒刺激,又能讓演員內心情感鮮明地被外化,以便使他們快速進入角色。且促使粵劇演員內心情感能根據劇情需要和人物性格的要求、來做快速轉換,讓廣大觀眾產生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所以,舞臺上人物的“喜、樂、哀、驚、怒、恐、悲、”等各種情感的表露,都是離不開鑼鼓點子的渲染和襯托。因此,粵劇鑼鼓點的演奏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四)營造氛圍,起到情境渲染的作用
粵劇有著十分豐富的舞臺情境。在舞臺的全方位立體呈現上,鑼鼓擔當著制造氣氛、營造情境的功能。如武戲《水漫金山》中,鑼鼓在表演前后元素處理的差別上直觀且迅速產生了層次感。天兵天將出場的時候,大堂鼓烘托的宏大氣勢感撲面而來,小堂鼓加上音樂曲牌的運用,形成了超脫人間、直達仙境的感官感受。這樣一系列的處理,對舞臺的真實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使觀眾充分融入到劇情所營造的情境中,仿佛有身臨其境之感。
除了以上作用外,鑼鼓還有制造音響效果的作用。例如演出開場前的打通,劇目開始之前的前奏;譬如用鑼鼓表示鳥叫、雷鳴、馬嘶、雨聲等等。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戲曲來說,這種以“鑼、鼓”為首的打擊樂器的種種表現手段,是戲曲舞臺演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任何民族戲劇形式的演出中所沒有的。
三、結語
粵劇鑼鼓是粵劇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有很豐富的表現手法,而且還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我們更應該重視它的發展和提高,使它緊隨著劇種的發展而發展,在藝術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在一些前輩藝人努力革新的基礎上,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我們要不斷地改革創新,通過學習和吸收外來藝術的長處,廣征博采,不斷追求,專研與探究,務求精益求精。
參考文獻
[1]張怡凰.一臺鑼鼓半臺戲——淺談戲曲的鑼鼓經[Z].潮劇,2006.
[2]薛才煥.粵劇打擊樂之喧鬧問題[J].南國紅豆.2009(03)
[3]姚叔欽.戲曲的鼓魂[J].南國紅豆,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