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學習的興趣來源于對音樂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喜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鋼琴教育者一直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從審美、教材、教學方法、教師人格、音樂環境等五個方面總結了鋼琴教學中“激趣”的原則,以期使學生達到穩定、持久的音樂興趣。
【關鍵詞】鋼琴教學;激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解釋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鋼琴學習當然也不例外。興趣是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做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參與及認識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因素、是推動人們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從而形成一種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精神力量。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產生于后天的需要。需要是行為最本源的動力,人們總是對與需要相關事情有興趣。學習的興趣來自于學習知識的需要,對音樂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喜愛則是音樂學習興趣的來源。
一、要用“美”的音樂啟動學生的興趣
什么是“美”的、能激起學生興趣的音樂?不同的對象,感受不同。相對來說,小學中低年段的孩子能感受到的音樂美較為直觀淺顯,他們偏愛具備優美、抒情、歡快等表情特征的音樂,對篇幅短小、形象鮮明、生動有趣的音樂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而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和情緒情感的發展健全,學生逐漸對更有思想內涵、有鮮明個性、符合時尚潮流、篇幅較長的音樂產生興趣。教師應能提供有意義的選擇,選擇可以滿足學生主動需求,自然產生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合理選擇音樂,以豐富多彩的“美”的音樂吸引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
二、選用編輯良好的教材
教材內容難易度,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年齡,且教材概念前后連貫,才會對學習產生學生興趣;選用生動活潑的教材,教材情節懸疑、有豐富的意象、具有挑戰性的議題,學生便會愛不釋手,產生想要繼續學習下去的欲望,興趣便蘊運而生;選用學生們有先備知識的教材,學生對所學事物更易了解,不會感到艱澀難懂,學習更能上手,興趣便跟隨其后;要尊重學生自身的音樂興趣,并充分利用,將之轉化為學習音樂的動力。比如學生感興趣的或許是流行音樂,不一定是教材中的古典音樂或傳統音樂,教師不但不能輕視這類音樂,更要善于將之拿來,為教學所用:唱奏、欣賞、改編,編配伴奏、豐富音樂知識、拓寬音樂視野。用學生自己很感興趣的音樂材料教學,對學生來時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動力,只是需要注意一點,尊重學生興趣,并不是以為遷就學生的興趣。比如有些教師,因為學生只喜歡流行音樂,就只選擇流行音樂,其它的什么都不教了,這是對“尊重學生興趣”的曲解。我們要正確理解“尊重學生興趣”的含義,要在尊重學生自身興趣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的興趣往更多元、更廣闊、更深遠、更高品位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談得上變興趣為動力。一味遷就興趣,只會導致停滯。
三、引導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
其一,“主動學”比“被動學”更有趣。“主動學”來源于學生內心對音樂的渴望與需求,這種濃厚的興趣和持久的學習動力,是終身學習興趣的前提和保證。其二,“熟悉的”比“陌生的”更有趣。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多于鋼琴教材上音樂,是因為流行音樂離他們生活近,因熟悉而習慣,因習慣而接納,因接納而喜歡;而鋼琴教材上的音樂離他們生活遠些,因而陌生而導致學生疏遠??梢妼σ魳穼W習而言,熟悉了會更有趣。因此,鋼琴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聆聽音樂,將“不熟悉”的轉化為“熟悉的”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聽多唱,尤其是多聽經典名曲的主題音樂,優秀的中外名曲,做到心中有音樂,口中有音樂。只有熟悉的音樂作品多了,才能真正融入到音樂之中,享受音樂的美與快樂,才會有終身愛好音樂的興趣。其三,自己實踐比聽老師說更有趣。因為在實踐中,學生能從對樂曲的聆聽中找到音樂與內心的共鳴,能在自己的演唱、演奏中抒發真情實感,能從動手創造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因而不斷實踐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其四,受鼓勵比挨批評更有趣。教師的鼓勵與肯定,能增強學生音樂學習和因與實踐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其五,對小學生而言,多點趣味化和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更有趣。例如鋼琴課程中運用奧爾夫教學法、達克羅茲律動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等,打破傳統鋼琴教學將學生固定在琴凳上的模式,讓學生唱起來、動起來、思考起來,運用新奇與變化,讓學生感到新奇的上課內容、奇特的教學活動和方法,增添了興趣的調味料;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對鋼琴課堂充滿好奇,充滿興趣。而對中學生而言,值得“我”參與的教學活動更有趣。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高年級學生和中學生在心理和生理等各方面都在快速成長,他們不再喜歡太趣味化和游戲化的教學活動,覺得比較幼稚。因此,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適合中學生身心特點的,具有一定思維價值和任務難度的活動,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
四、鋼琴教師的人格和行為也對學生能否產生并發展音樂興趣產生深刻的影響
如果老師以身作則對教學內容傾注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老師上課展現豐富的肢體語言,富于變化的說話語調,學生自然感染老師那一份熱情,內心不禁對學習產生興趣。相反,如果教師對音樂無動于衷,對鋼琴教學缺乏熱情,也會對他的學生產生負面效應而很難對音樂產生興趣。所以,鋼琴教師除了高質量的教學之外,還必須在教學體態、語言、教學方法、穿著儀表等方面其良好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鋼琴音樂學習興趣。教師要恰當的運用表揚和鼓勵的教學手段。學生有得到贊許的期盼,那么,采用表揚。鼓勵的手段,用以激發、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采用這種方法是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紐因說:“假如學生愿意學,那么你就用不到使用‘學得好’有獎的辦法。教師應當用正常的關系進行教學,也就是教師教學的熱情,對學習的渴望,和音樂本身給師生帶來巨大的享受?!?[1]
五、要構建一個音樂化的大環境,增加學生與音樂的接觸,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鼓勵學生們成為活躍的學習者,興趣常伴學生左右;給與學生們有切身關系的提示,告知學生學習目標為何,讓學生了解所學將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提升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在家庭播放一些學習過或易于接受的樂曲,開展經常性的演奏會活動,舉辦各種形式和主題的音樂會,各種節慶音樂會活動、以及音樂欣賞講座和音樂知識競賽等,由于這些活動和音樂審美密切相關,又由于學生自愿參加,因此他們在于音樂的密切接觸中,不僅審美能力獲得了提高,而且音樂興趣也得以穩定、持久。
培養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在音樂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熱愛音樂,是鋼琴音樂教學的基本目標和神圣使命。值得注意的是,鋼琴教學中的“激趣”,應該是指向音樂本身,而不是音樂之外的東西;激發并維持學生興趣的因素,更多應該是音樂的美,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實現“興趣”理念的方法途徑,也應更多地采用音樂的,而不是非音樂的。
參考文獻
[1]王耀華,王安國,吳斌,等.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6.
作者簡介:趙娟(1973—),女,高職,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課程與教學論,鋼琴演奏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