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音樂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傳承的過程是文化的傳承和信仰的傳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民族音樂的元素,不僅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更高的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還能夠激發他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熱情,從而提高自身修養。本文從民族音樂進課堂的意義展開討論,分析其發展現狀并對于其現在面臨的困境給出嚴謹科學的思考和探析,并對應給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課堂;現狀;發展;民族音樂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民族音樂的元素,不僅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更高的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還能夠激發他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熱情,從而提高自身修養。隨著近年來兩會中反復有代表提案加強對民族音樂的重視,讓其走入課堂,各級教育文化部門也都加大了將民族音樂融入課堂教學的推動力,民族音樂進課堂也逐漸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1]。
一、民族音樂進課堂的意義
民族音樂是全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走進教學課堂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新課程背景下,民族音樂的推廣以及更進一步的普及,是讓廣大學生更深一步了解民族特色,融入民族發展,培養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的一種重要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從課堂上聆聽、學習民族音樂,才能更深層次的挖掘民族音樂的實質,發揮其不同尋常的作用[2]。
二、其現狀及其發展
(一)結合自身地理環境主導的民族音樂特色走進課堂
隨著民族音樂近年來受到的廣泛重視,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門結合自身所在地區的文化環境特色,開展民族音樂的相關課程。例如,在云南省楚雄市,一些學校從民族教育特色著手,將地方的彝族文化融入到教學中,招收具有民族特色的學生,并就其民族特色著力培養。在這種高度重視的氛圍里,彝族歌曲被更多的人傳唱,舞蹈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學習。與此同時,很多學校還為了更好地將民族音樂融入課堂中,而請來相關文化研究院的專家學者開展講座,打造具有地方性學校的特色和亮點。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對本民族的特色有了更加深入和系統化的了解,對文化有了更深的好奇,這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傳播途徑[3]。
(二)將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樂融入藝術課堂
并不是每個地區都具有包含自身特色的民族音樂,如果僅僅將自有的民族音樂帶進課堂,也將局限民族音樂的傳播和發展。在很多地區,為了突破這一局限性,將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樂帶入課堂教學中,邀請各地的京劇名家來地區教育部門做客,并為學生帶去更具有教學生動性的課堂授課。這一方面有利于劇團自身拓展市場的需要,另一方面對于民族音樂的傳播和普及也具有較高的價值[4]。
三、其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基礎相對薄弱
由于教育中長期的對音樂以及民族音樂教學的忽視,加之近年來流行音樂的盛行,民族音樂很難直接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從而導致學生理解民族音樂和接受民族音樂的能力被削弱,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民族音樂方面藝術修養的提升。
(二)很多工作停留表面
不論是在中小學的教學課堂上還是在高等學校的教育中,民族音樂進課堂這一形式的活動,還沒有完全融入到學生中間,很多教育教學的形式仍舊浮于表面,相關的政策性支持也僅僅流于形式,無法讓學生真正的了解民族的傳統文化,也無法深入挖掘和體會其精髓之處。很多學校只是在學期伊始或者有重大活動的時候組織學生表演民族音樂的相關節目或者參加民族音樂的主題講座,這種應付性的教學將民族音樂進課堂的目的嚴重弱化了,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5]。
(三)處于發展階段,具有盲目性特點
民族音樂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的活動形式仍舊處于發展的初期,并不具備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也沒有特別好的應用先例作為典范,其發展還具有盲目性的特點。很多民族音樂家并不適應這一教學形式,再通過課堂的交流與溝通時,仍舊難以把握學生的層次特點,導致教育教學出現盲目或者不合時宜的情況發生。
例如,在以往教學中,通常會選擇讓學生唱一首民族音樂的歌曲作為這一堂課的考核標準,但是這種形式相對而言太過單一,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在這一過程中被打擊到。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有效學習,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可以考慮增加考核和評價標準,將課堂教學中的盲目性特點分散,從而更好的輔助教學。
四、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
從政府部門的角度出發,民族音樂進課堂的活動形式要得到更有利的實踐,就應當出臺相關的政策性措施,對其進行保障。只有政府部門能夠對民族音樂的專家給予更多的重視,民族音樂人才能更大程度的增強其自信心,并推動民族音樂進課堂活動的發展。
(二)進一步與時代的發展接軌
我國的民族音樂具有較多的特色,其文化形式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只有更多將時代發展的元素和理念融入在里面,才能更為有效的促進其傳播。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更為有效的傳播和交流,將其傳播過程與學生生活更為緊密地聯結起來,為學生提供一個多元化的平臺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樂。
五、結束語
民族音樂具有極強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與發展中必須傳承的東西。通過民族音樂滲透教學課堂的活動形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更高的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還能夠激發他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熱情,從而提高自身修養。
參考文獻
[1]林敏芳.挖掘鄉土教材 弘揚民族音樂——畬族音樂進課堂的探索[J].兒童音樂,2014,10:43-46.
[2]高凌月.關于民族音樂進課堂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11:45.
[3]張泉.民族文化的普及教育是文化自覺的根基——以民族音樂進課堂為例[J].歌海,2013,04:93-95+101.
[4]宋陽.鄉音最真,鄉情最親[D].西安音樂學院,2010:54.
[5]范楨.地方音樂資源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開發與利用[D].河南大學,2014:32.
作者簡介:趙成明(1989—),男,甘肅天水人,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單位: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