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出引入城市宏觀水生態系統理論,構建城市-水-人-經濟-發展和諧統一的水生態文明城市;構建自然水系統健康、水資源永續利用、水安全保障有力、水環境自然優美、水經濟科學開發、水景觀適用和諧、水文化傳承創新、水管理與時俱進為主要建設內容的八位一體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模式。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模式;八位一體
十八大報告明確生態文明是社會整體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水務建設也需要生態文明理念的融入,構建與時俱進的水生態文明。目前,我國正在逐步推進此項工作的建設,但多數均出于構建“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水管理”“五位一體”的模式。但筆者認為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科學性、系統性、全民性的民生工程,應當將城市宏觀水生態系統理論融入建設模式,構建動態的水生態文明。
一、城市宏觀水生態系統理論
一般來講,城市中的水生態系統分為兩類:宏觀水生態系統與自然水生態系統。其中,宏觀水生態系統就是城市圈內水與各環境要素和社會經濟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以水為中心的復雜系統,包含全部城市涉水環節;而城市自然水生態系統,即天然的河、湖等。
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模式
在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從全局角度考慮宏觀與自然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二者的功能結構合理、功能正常、運行良好。這就需要以自然系統建設為根本,以系統論為基礎,以生態學為手段,以科學發展觀為支撐,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宏觀水系統,最終達到城市-水-人-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為此,可構建“自然水系統健康、水資源永續利用、水安全保障有力、水環境自然優美、水經濟科學開發、水景觀適用和諧、水文化傳承創新、水管理與時俱進”的“八位一體”的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推動城市水生態文明的良性發展。
1、自然水系統健康:這是保障城市宏觀水生態系統運轉的基礎,應充分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原則,在現階段應該保護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存其完整的生物鏈結構,積極修復自然原始的水生生物群落,特別是對脆弱化的系統,更需要做好綜合整治工作,使其不再惡化,逐步修復其結構與功能。
2、水資源永續利用:解決水資源問題,須堅持人水和諧,科學發展的原則。建立保護與節約優先、控制與治理污染為本,多渠道開源并重的水資源永續利用模式。積極推進水資源利用與經濟發展的合理配置,依據其承載力調整產業結構,推廣節水與水循環、計劃用水等措施,加強再生水與雨洪資源的管理與利用,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水安全保障有力:水安全是構成水生態文明城市的基礎條件,其內涵包括自然型水安全,如干旱、洪澇等,及人為型水安全,如水量短缺、水環境破壞。必須堅持統籌兼顧、防治結合的原則,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建立防洪除澇與水資源綜合利用及合理配置、水功能區水質保護、安全管理系統健全的城市水安全體系。
4、水環境自然優美:水環境自然優美是健康的自然水生態系統的外在表現。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必然會追求更好的自然環境。在目前追求珍稀、統一種群建設的現狀下,較多的物種無法適應遷移環境,導致大面積植被死亡或者生存不良,使得植保費用高居不下。實踐證明,土著種群是最適宜本土環境的,因此,應充分考慮、選擇土著物種,并依據生態學、美學等理論進行優選、培植,構建適宜本土土質、水質等基礎條件的生態群落。
5、水經濟科學開發:城市水經濟主要是圍繞水資源屬性而產生的與經濟有關的事務,包含城市供排水建設、水環境整治、水景觀設計、水產養殖及水景觀旅游等經濟行為。城市水經濟的科學開發應切合城市自身發展建設布局及功能定位,運用市場機制開發水系統、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建設,形成投入-產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將城市水經濟經營貫穿于城市經濟發展規劃、建設和管理。
6、水景觀適用和諧:自然水系統是城市重要的水源和防洪除澇通道,也是建設生態廊道及水景觀的重要組成。但是,各類的修建活動強烈改變了其自然形態,降低了適宜性、傳承性及美學性。構造水景觀,不僅需要與水文、水利、水環境適應,還需要與社會文化相協調。應是以水為中心的人工與自然相融合的生態空間。
7、水文化傳承創新:人類起源于水,水文化建設,需要傳承中華民族治水智慧和精神,需要創新發展當代節水、護水的科學理念,當科學發展的水文化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循環時,很多在建設中的問題及缺陷就會迎刃而解,如水景觀與河湖系統中魚類的自覺保護,水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和參與。
8、水管理與時俱進:城市水務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水務一體化管理成效顯著,但還存在認識不到位,部門職能的分解、轉移與合并不夠合理等問題。城市水管理應繼續加強一體化改革,建立權威、高效、協調、發展的管理機制,實現由“被動管”到“主動管”的轉變。依據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與時俱進的更新管理手段與技術,合理推進水務建設。
三、結語
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是順應城市演變規律的必然進展,更是推進城市的科學發展的必然需要。不論構建何種模式的水生態文明,都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城市宏觀水生態系統的結構組成,及其結構之間的關系,只有充分的理順這種關系,了解單元結構的運轉方式后,構建科學、合理、適用的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才能夠最終實現“遵循人水和諧理念,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保障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為主體的人水和諧文化倫理形態”的水生態文明城市。
參考文獻:
[1]王超,王沛芳.城市水生態系統建設與管理[M].科學出版社,2004,1.
[2]左其亭.水生態文明建設幾個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水利,2013,4:1-3,6.
[3]朱桂云.科學發展觀引領下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研究——以貴陽市為例[D].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5.
[4]何博.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程度測評及發展策略研究——以西安灞橋區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30(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