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氣象工作,同時也逐漸認識到氣候工作在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的公益事業,也是政府直接面向社會提供的一項重要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不斷提高氣象服務,做足氣象工作,同時不斷提高氣象災害監測的準確性、超前性和精華程度也勢在必行。那我就我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談談如何如何做好氣象服務。
關鍵詞:氣象服務;管理
衡量國家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就有我們的氣象現代化,而實現氣象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即為提高氣象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時也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求。
一、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今年來我們的氣象服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這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人才匱乏制約著氣象服務的發展。專業人員的缺乏和綜合性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影響氣象服務的瓶頸問題。
(二)氣象服務總體科技含量較低較低的科技開發針對性和科研的開發機構不夠建全,氣象服務的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如何提高氣象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一)加強人員業務素質和整體素質的建設
眾所周知,氣象服務的核心就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整體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氣象服務的好與壞。完善業務學習制度,認真學習相關的氣象業務知識。強化對新軟件、新知識的學習,全面了解氣象業務發展的過程同時要加強交流,可以和相近地區進行業務知識競賽,共同探討,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方法。強化崗位奉獻意識。要讓每個氣象人員擁有崗位自豪感,滿意自己的工作,就必須提高氣象人員地位,強化氣象人員的崗位奉獻意識。讓每個觀測員在觀測過程中,讓每個信息網絡和技術保障人員在維修維護過程中,讓每個預報員在降水、溫度預報的制作過程中能夠得到自己的快樂。
(二)建立獎懲激勵機制
衡量業務人員工作成績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業務成績,通過強化業務學習和知識競賽,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獎懲激勵辦法,將業務人員的競賽成績納入到業務獎懲機制中去,提高業務人員的積極性。
(三)創新氣象服務的載體
隨著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氣象服務已經成為氣象事業深化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通過氣象短信平臺使我們比較熟知的一種方式,也有通過電子顯示屏這樣一個載體去。氣象傳媒以其傳播資源優勢成為了公共氣象服務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日漸成為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載體。比如安裝有電子屏頂燈的出租車上每天的固定時間滾動播放我們當地一天的天氣預報信息;提供“保姆式”的服務,也可以與群眾互動,加強氣象科普知識宣傳,科普氣象知識
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努力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是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要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構建完善的災害預警防范體系,提高環境預測預報水平,提升預警信息覆蓋面和傳播能力,為我們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氣象服務我們應該怎么樣加強管理呢?
三、如何加強氣象服務的管理
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損失占所有自然災害總損失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氣象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大背景下,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更加頻繁,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不斷加重。防御氣象災害已經成為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強化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繼續加強和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機制、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全力做好各項氣象服務工作,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密切監視近期天氣變化,認真滾動做好天氣預報、氣候趨勢預測,加強實時監測、準確預報、及時預警,強化決策和面向公眾的氣象服務強化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和防御能力建設,逐步建成了立體化的綜合氣象災害監測網,大力提升氣象災害的監測手段、水平、精度、效率;及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發布渠道要多樣,發布范圍要更加廣泛。
(二)建立地基、天基、空基為一體綜合觀測系統,衛星監測手段進行監測預報,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業務系統,提高預報的精細度、預警時效和準確率。擴大預警信息公眾覆蓋面,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迅速及時準確地“進農村、進單位、進社區、進學?!保行У匕l揮氣象預警“消息樹”和“信號槍”的作用。多樣傳媒手段,建立電視、手機、網絡、電子顯示屏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手段。
(三)創新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形式,豐富氣象知識科普內容,如可以加大宣傳各種氣象災害的危害及應該如何避險,積極推進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加強社會公眾的防災自救能力。同時要加大水里建設,興修水利,植樹造林。
(四)加強政府組織機構的協調合作,構建氣象災害的應急體系,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干禮機制、體制。各部門分工合作,積極負責氣象災害應急體系,最大限度的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農業氣象災害適應能力及其構建[J].江西農業學報,2013,(07):76
[2]加強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A];天氣、氣候與可持續發展——河南省氣象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A];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8防災減災論壇論文集[C];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