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事業關系著民族的長久發展,是民族振興的基礎,教育公平也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創建和諧校園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當前大學生特殊群群的思想狀態主流是積極向上的,然而受到社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存在著不足。本文對當前高職院校特殊群體思想教育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進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特殊群體;思想教育
在這里我們需要對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進行了解,一般我們所說的高校大學生的特殊群體指的是在學校不遵守大學生行為規范的要求,并且在思想上以及在行為上過于偏激的部分學生。這些學生在學校具體表現為消極怠學、性格自閉、人際關系不和諧、人際交往能力差,這些學生經常生活在自我封閉的世界里。
一、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特殊群體現狀
通過教育部相關課題研究小組,在2013年對北京市兩所高職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的大學生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當次調查問卷共發放了3000份,包括文科、理科和工科等各個科系的各個年級的學生,共收回調查問卷2580份,回收率為86%,其中有效問卷率為90%。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獲得了這幾所學校的高職和本科學生特殊群體的不完全統計數據。在這次統計中,其中在人際交往和對待學校的態度方面,高職學校與本科學校的反差較大。40%左右的高職學生覺得學習壓力大,有厭學情緒;而在本科院校,具有這種厭學情緒的人低于15%。在人際關系相處中,高職院校有超過1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較差,而在本科院校則只有5%左右。
通過問卷調查的相關數據只能為我們提供參考,要全面了解大學生特殊群體需要與學生更加直接的交流。而班主任老師則是在大學里對學生能夠直接了解的人員。通過對相關高校的班主任調查顯示,我國高職院校特殊群體主要的問題表現如下:1自制力不強,在某些方面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控制;2不遵守大學生行為規范,一般這些學生對學校的規定視而不見,不聽老師的勸告,不接受學校的管理,常常我行我素,希望通過這種行為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3厭學情緒嚴重,這也是高職院校特殊群體表現出來的最普遍的情緒,具有這類情緒的大多數學生都是因為高中的時候就存在貪玩、厭學的情緒,因此,學習基礎也不好,尤其是大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化讓他們學習壓力增加,跟不上其他學生的學習節奏,慢慢的產生厭學情緒。這類學生表現最明顯的是,經常遲到、早退或者逃課。4人際交往能力差。這部分學生大多是因為從小語言溝通能力較差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產生自卑情緒,而不愿與別人發生過多的交流,他們往往在班級里很少說話,與其它同學距離感明顯,缺乏集體歸屬感,在遇到困難時不愿意向其它同學求助,這樣久而久之就會積累一些負面的情緒。
二、高職院校特殊群體形成的原因
大學生特殊群體也是高校中的重要部分,他們的存在不僅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和成長,而且還會對身邊的其他學生產生影響,甚至對學校的教學產生不利影響。
1.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帶給我們無限美好的同時,也必然存在一些負面的形象。學生從入學開始,都是一直接受著來自家庭或者學校的正面教育。但是,這種教育會隨著時間的增加和學生的成長,對世界認識的變化,越來越難以保持他原有的吸引力,會讓學生覺得沒有新鮮感,從而出現審美疲勞。在這種情形之下,學生反而更容易接受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并且因為他們的無限新奇感而把這種負面的東西無限放大。對于高職院校的這些大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意識形態還處于發展階段,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是非的判斷標準還未完全達到穩定的形態。
2.家庭環境的影響。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對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通過調查我們知道,在高校大學生的特殊群體中,大部分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存在的問題都與他們的家庭環境或者家庭教育存在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
3.主體意識錯位。雖然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負面因素會對大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但是也有很多學生在這種條件下反而變得更加優秀,身心健康發展。這主要在于,這些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處境進行準確的定位,正確的面對困難,能夠在逆境中激發自己堅忍不拔的精神,更加激發出他們樹立遠大的目標,并且堅定自己的理想追求。而這些特殊群體中的大學生,往往是在逆境中意識主體發生錯位,加之沒有及時得到正確的引導,從而缺乏人生理想和目標,不去考慮自己的人生發展。
4.對于高職院校特殊群體的教育對策。根據以上大學生特殊群體形成的各種原因,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各方面積極探索有效的措施來給與這些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順利畢業,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1)堅持感化為主的思想教育。對于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領導、班主任以及每一位代課老師的共同職責。需要他們認真對待,一起進行。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要充分利用感化的力量來引導這些特殊群體。對于特殊群體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大多數性格孤僻,具有自卑心理和偏激的心里,自我封閉。
(2)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在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家庭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這些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家長要與孩子進行更多的交流和溝通,經常電話聯系,不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應該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態,同時給與他們適當的鼓勵,只有學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對這些特殊學生更加全面的給與關心和引導。
結束語
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高校應該更加重視針對大學生特殊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探索不同的方法來給與他們正確的引導,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從而為社會培養出身心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川.高職院校特殊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書育人,2013(4).
[2]張君霞,劉金龍.高職院校大學生特殊群體思想教育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
[3]高婷.高職院校特殊群體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2).
作者簡介:李蘭(1981-),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課題《特殊群體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研究》研究(項目編號:J14SW8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