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一門科學,管理是一種藝術。在新課標教學標準下,抓好班級管理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也就成為了教育的重點。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習慣
教育是一門科學,管理是一種藝術。在班級管理方面,每個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特點。而我認為做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級的班主任,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習慣的力量是頑強而又強大,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好的習慣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難、培養自信。差的習慣讓人玩物喪志、不思進取。因此,我們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堅持不懈的教育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而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熱愛學生,堅持育人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是熱愛學生,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也是熱愛學生。教育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它的宗旨是發現,是引導,是保護,是激勵,而不是簡單地揮舞“終審裁定”的大棒,否定學生。有一句話說得好:教育就是用人格鑄造人格,用情感激發情感,用愛心呼喚愛心。如果一名教師的知識沒教好,直接結果是導致學生學不好本科相關知識,但如果班主任工作沒做好,那么可能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影響孩子的一生。工作中,我們要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特別是在行為習慣養成的初期,不要對孩子強行規定“必須”,而是要在學習過程中,把對孩子的要求與愛要緊密結合起來,教育孩子要以表揚、鼓勵為主,注意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有進步,不要吝嗇你的微笑!通過真誠地表揚、恰當地引導,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也給其他學生正確地引導。只有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教室的主人,而不僅僅是用嚴明的紀律、健全的體制、嚴厲的教育,來約束學生,才能培養其責任感與自覺性,才能讓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作為一名班主任除傳授學生知識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育人。引導教育學生崇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使他們擁有健全的人格。有些老師認為作為一名班主任,其職責在于用制度去管理好一個班級,但我明白做為一名低年級班主任,自己在工作中扮演著多么重要的角色。人說,一生最大的幸事,莫過于,在出生時有一對好的父母,能使人有健康的身心。在上學時,能遇到一位好老師,能引領人駛向知識的大海。在工作時,能遇到一個好領導,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潛能。在戀愛季節,能遇到一個合適的另一半,相依相伴,共度人生。而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我們必須始終努力,讓自己所教的學生,在回憶童年時,遇到一個好的班主任。因為,班主任應該用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為孩子指明走向成功的途徑和目標。是啊!人生是一次沒有回程票的旅程,許多機會錯過了就永遠不會再有。班主任老師應是學生人生旅程中的指南針、路標、向導,引導學生踏上正確的人生旅程。所以,我們班主任在育智的同時,更要拿出最大的熱情去育人,培養學生良好地學習、生活習慣。做為一名班主任,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這一責任,才能將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做為工作中的重點。
二、關注細節,明確要求。
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模仿性強,可塑性大,辨別是非能力差,所以我們善于加以啟發誘導,教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這樣小學生就會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慢慢地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要等學生出現不良的學習行為習慣,再去糾正,比較難,因為培養正確習慣總比糾正不良習慣容易得多。而且,無論哪方面的習慣養成,都需要老師給學生的行為規定一個目標或者要求。這個目標或者要求要盡量詳細明確、具體,使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執行。
另外目標的確定,要分層設計。有些目標的達成,想讓學生一下子養成不容易,所以有必要把一個目標化為幾個具體的目標,讓學生循序前進,不斷進步;在進行某一具體內容教育時,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最后達成質的飛躍。比如,同樣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進入課堂”的習慣,第一星期我們要求,做好課前準備:課本文具擺放要有條理,注意靜息的姿勢。做好之后,第二星期我們要求,做好課前準備:除了準備好要上學科的學習用具,還要思考本課知識,做好認真學習的準備,復習齊誦入課堂兒歌。這一階段做好之后,我們要求:進入課堂,注意坐姿,做好學習準備,并進行各學科課前三分鐘。只有這樣關注細節,分層培養,才能使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關注重點,從學開始
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良好的習慣,也應抓住重點,從學習習慣開始,特別是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習慣培養:
首先,培養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這是學生學習好,生活好的基礎。培養注意力,不能單純的靠教師的要求,家長的監督,更要注意用多種方式訓練,比如:可以采用讓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么話題都沒關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
其次,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有不少家長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提筆即是練字,一筆一畫,不能亂涂亂畫,非錯字不能依賴橡皮,反復改寫。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看過之后家長要夸獎孩子、鼓勵孩子、并慎重地保存起來,這有利于培養孩子認真書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習慣。
這點點滴滴的事情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這些習慣就會影響學生的的學業成就。與其說是知識改變命運,不如說是“習慣改變命運!”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的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只要我們堅持“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關注細節,嚴愛結合,抓住重點,反復訓練,必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