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電子科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現代社會中工作、學習、生活、娛樂每一項都和計算機的運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計算機學科更是職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學習對學生培養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將針對職校計算機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一些簡單探索。
關鍵詞:職校;計算機;課堂;有效教學
前言
20世紀40年代,計算機首次出現在人們視野。在不到一百年的發展歷程中計算機從“房子”變成“平板”,從名貴稀有的“奢侈品”變成常見經濟的“家居產品”,計算機的運用正被人們廣泛的接受與喜愛。
一、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計算機課程中,教師講課學生跟隨步驟操作已經成為教學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安排的操作流程照本宣科。為了記憶需要學生還要同步抄寫操作記錄,這就使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忽略教師講解的重要知識點和一些更加細致的操作技巧[1]。在45分鐘的計算機課堂上,教師講課占時間,學生記錄操作流程占時間,嘗試操作也要占時間,基本上沒有能夠讓學生自行摸索和實踐的機會。學生的操作不夠靈活,很可能無法適應企業對員工計算機操作水平的要求,對學生將來就業發展起不到積極影響。
(一)表現趣味性,讓學生積極參與
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主要體現,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興趣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獨立性。要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體現趣味性,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能夠自主、獨立的思考問題。
例如在《網站頁面設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打開兩張網頁,并告訴學生兩張網頁中有些不同之處,讓學生自己尋找兩張頁面哪里不同、不同在哪里、哪一種更好,更符合學生的審美標準、為什么好等等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找到問題答案,從而讓學生知道不同的網站頁面設計有著不同的觀賞性,讓學生設計符合自己審美要求的頁面。最后通過小組討論、評比,讓學生了解網站頁面設計的規范,找到自身設計的不足之處,明確網站頁面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樣的問題,最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理清改正自身問題的思路,告訴他們改正問題會用到的技術[2]。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開動腦筋而不是“死記硬背”,通過問題思考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未來在社會上的發展和成長。
(二)表現實用性,現實課程相結合
計算機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常用的計算機操作技術,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學習中不會因計算機操作問題而遇到麻煩。由于計算機的高度普及,軟件的應用為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學生將來會用到的現實案例來講解相應的知識,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學習目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計算機基礎word應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舉出生活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實例進行教學,例如教學生如何創建“個人簡歷”,教學生怎樣用word書寫“求職信”等等,通過這些學生們用得到或者將來用得到的現實案例,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操作在生活中的實用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目的性。通過實際案例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將知識點與現實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牢固記憶計算機操作的相關知識。
(三)表現問題性,讓學生學會提問
無論學習什么樣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有一些不能完全理解的地方,學生通過提問的方式在教師進行解答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知識、看懂知識,往往能在學生問題得到解答的同時加深學生的記憶。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合理的引導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提出問題,并主動思考問題答案,這樣的方式能夠鞏固學生的記憶,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幫助學生熟練操作。
例如在《形狀漸變動畫》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兩個組合圖形的形態變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從而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動畫制作學習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
二、分層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就感
成就感是人們在成功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后,通過對自身能力的肯定找到的一種心理滿足感。成就感的獲取對學生培養自信心,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有著重要幫助,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肯定,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對學生自身發展和學習習慣培養都有著積極作用。可是因為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的時候也應該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任務的完成中獲取成就感[3]。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分層任務,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成就感。
例如,在flash動畫制作的課程中,教師布置的基礎教學任務可以是自己制作一個簡單的flash動畫,基礎任務應該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成的,讓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自己,然后教師還應該布置擴展任務和提高任務,讓學生擁有更高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學習動力,并讓一些能力比較突出的學生在完成擴展任務和提高任務的過程中,明確自身優勢,體驗學習樂趣。教師通過分層次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競爭中完成任務,提升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清晰自身學習優勢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結論
職業院校對于學生的教育方法應該以社會需求為核心考量,對計算機技術水平飛速進步的現代社會來說,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并能進行操作,已經成為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斷探索更加高效的計算機教學方法,才能使職校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有顯著提高,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羅啟.大學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長江大學,2012.
[2]陳綺云.高中地理學案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研究[D].廣州大學,2014.
[3]《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3:1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