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材料為人類生產和生活謀求便利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一系列危害。綠色化學被譽為“清潔化學”和“環境友好化學”,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認知,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容易導致以犧牲環境生態平衡為代價來追求片面的經濟增長。
關鍵詞:綠色化學;環保;結合;方式;利用
化學工業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化學產品,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了解決因化學工業生產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保障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動人類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綠色化學應運而生。綠色化學是化學工業生產行業的新理念,它從源頭上阻止化學工業生產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在工業生產初期就運用科學的預防污染手段,實現化學工業生產污染物零排放,綠色化學對于環境保護和治理及資源節約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1]?;瘜W材料為人類生產和生活謀求便利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一系列危害。傳統的化學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已十分嚴重,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有害廢物達3億噸~4億噸,向土壤、大氣和水等排放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從而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并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綠色化學被譽為“清潔化學”和“環境友好化學”,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認知,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容易導致以犧牲環境生態平衡為代價來追求片面的經濟增長。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從工業生產源頭上利用化學原理進行的優化生產,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對此需要各個國家學習和引進綠色化學概念,并運用于國內生產鏈條當中,從源頭上進行資源的綠色審核、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重復使用率、制造綠色工業生產線、發現綠色新能源等。
(一)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傳統的化工生產為人類生活提供了能源和物質基礎,但是由于所用原料大多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工藝繁雜,且常伴有一些副產品出現,對環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污染,危及生態正常平衡,引起了全人類的關注。綠色化學的出現,為人類最終從化學的角度解決環境和能源問題帶來了新希望。綠色化學又叫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所研究的特點是要求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反應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具有高選擇性,極少副產品[2]。設計合成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轉化到最終產品中,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提高利用率和減少浪費,是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二)防止污染優于污染形成后處理
我們一直強調絕不能走資本主義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實際過程中,“先污染后治理”之風實際仍然存在。在理論界,有學者認為“先污染后治理”是社會經濟發展中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將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不可逾越的階段[3]。防止污染優于污染形成后的處理,要求經濟發展需要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來進行,妥善處置產生的廢物,防止環境污染,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并不是對立存在的關系。良好的環境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而經濟的發展也為維持生態環境等建設貢獻力量。對于這樣的經濟發展和環保關系的闡述需要深入學習和理解,嚴格落實到工業生產過程當中;
(三)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最大限度的使用可更新原料,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措施。就工業發展本身來講,使用可更新原料,可以通過回收再利用以節約成本,能夠擴大再生產能力和余地,從而提高企業效益。對于環境而言,可以減少資源的開采量,從而保證資源的再生力,維護大自然能源庫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是經濟發展和生產生活環境良好發展的可持續動力之所在;
(四)生產環境友好產品
《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中央首次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這是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際先進的發展理念,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意義十分深遠。充分理解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涵義,提高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必要性的認識,明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各項措施,對各地、各部門學習貫徹《建議》精神,實現“十一五”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而環保友好產品是建立環保友好型社會的直接體現,其內涵旨指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友好的產品,也稱為環境無害化產品或低公害產品。它體現在生活成產的各個方面,例如服裝、涂料、節水節電設備、可降解塑料包裝等等,隨著當下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基于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環境友好產品,為能源的節約使用和環境的保護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現在社會汽車數量的增多,而汽車尾氣的排放對于大氣環境的污染程度比較重,對此,可以針對汽車排氣系統進行專項設計和應用,減少尾氣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烴類引發的臭氧和光化學煙霧等對空氣的污染;
(五)“原子經濟性”理論的實踐運用
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應的原子經濟性,用原子利用率可以衡量在一個化學反應中,生產一定量目標產物到底會生成多少廢物。從而高效的有機合成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個原子,使之結合到目標分子中,達到零排放。原子利用率越高,反應產生的廢棄物越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原子經濟論”的理論和實踐,能夠提高我國資源的利用率,緩解我國資源人均占有率偏低的重大壓力,另外,通過減少污染排放,可以緩解我國工業生產對環境的超負荷承擔壓力,改善我國環境現狀。
總之,綠色化學作為一種未來社會生活發展的關鍵性技術,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此需要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撐,推動綠色化學與我國工業生產模式相結合。行業內部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學習和引進綠色化學生產體系,推動企業良好健康的發展,從而謀求更長遠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