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地區礦產種類多、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成礦區域之一。其有著天然的成礦地質條件,孕育了眾多金屬礦產資源,具有非常良好的找礦前景,在本地區曾先后發現了大量銅鋅銀等多金屬礦產資源,被譽為中國的“有色金屬王國”。是最具潛力的礦產資源富集區,有色金屬為主要的云南地區最大的礦產優勢,銅鉛鋅銀礦床礦床占很大的比例。
關鍵詞:云南地區;金屬礦產;找礦;勘查
一、云南主要金屬礦產發展概況
云南地區主要的礦產資源特征為大中型礦產比較豐富,集中而分布較廣,礦產主要為共生、伴生,數量約占總礦產的一半。其中金屬礦產多為伴生性及與其他礦產共生,非金屬礦的存在形式為異體共生。金屬礦產中細、貧礦種所占的比例較大,選礦難且礦產分布不集中。在多礦床集中的地區,多存在碎屑物大量堆積的砂礦床。
冶金工業主要為有色金屬的開采和冶煉,云南地區是中國有色金屬重要生產基地。其中,位于個舊的錫礦床是我國最大金屬錫礦產地,在世界上有著很好的聲譽;東川、易門、永勝為主要銅產地。東川銅礦是一處大型單一類銅礦點,礦區內所產的銅礦色澤較好,其成礦特征較好,含量豐富,為同類礦床中不可多見的銅礦點之一。蘭坪鉛鋅礦礦床儲存量大且露天性礦點多,礦石品位高且容易開采,是我國目前已知的鉛鋅礦中最大的一處礦床,其礦石冶煉質量較好,為西南地區鉛鋅工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云南的有色金屬種類多,數量大。礦產的形成受燕山運動影響較大。
二、云南成礦區帶劃分
成礦帶是指在在地質構造、地質發展歷史,成礦作用與礦床等方面具有共性的地區,一般呈狹長的帶狀分布。幾種礦床類型集中分布的區帶,一般與大地構造單元相對應。本文將云南劃分為3個主要成礦區帶,即I一揚子成礦區、Ⅱ一華南成礦區(滇東南成礦區)和Ⅲ一三江特提斯一喜馬拉雅成礦區云南段。
三、成礦階段劃分及成礦類型
3.1在中晚元古代,先形成火山巖型有關的銅鐵稀土礦床,新平大紅山地區的銅鐵礦以及東川礦區的層狀銅礦等,都是典型的伴生性晉寧運動而生,其地質構造以火山構造為主,形成了與火山作用有關的熱液型礫巖銅礦床;后因澄江運動,刺穿體上升成陸;經過后來的地質沉積和風化作用,相繼想成了風化式礫巖型銅鐵礦,以及后來發現的侵入巖型矽卡巖銅錫礦等。
3.2在顯生宙時代,在中甸地塊和保山地塊的盆地上發育而成的早古生代成礦作用,形成了噴氣巖沉積型鉛礦床,經過后來的巖漿活動,巖漿熱液經過冷卻后鉛氣體賦存與海相巖中,比如龍棱勐興鉛鋅礦、鎮康魯子園鉛鋅礦等的形成都與此有關。晚古代火山運動比較活躍,成礦類型主要為火山塊狀硫化物礦床,比如云南金平龍脖河別字硫化物礦床,上部黑深部銅礦床等,而大陸邊緣沉積巖層狀銅礦形成與黑色碳質頁巖有關,如麗江文通、勞馬古等銅礦。
3.3中生代俯沖碰撞及碰撞后成礦階段,多發生在中甸普朗壓性弧內形成斑巖型銅多金屬成礦亞帶,如中甸雪雞坪大型斑巖Cu礦。在德欽一維西陸緣弧的火山一裂谷盆地中由不混溶的,密度大的硫化物聚集在中心冷卻,形成VHMS塊狀硫化物德欽魯春銅礦。三疊紀末的弧一陸碰撞拼合上升成陸,又有陸相紅層砂巖銅礦產出,如楚雄盆地中的大姚銅礦、牟定銅礦;在燕山期成礦作用受擠壓的酸性巖漿侵入活動制中生代約,形成大型、特大型的礦床,如個舊、文山都龍、云龍鐵廠、梁河來利山等特大型或大型錫礦。
3.4新生代陸內成礦階段主要特征為大規模造山運動開始,伸展、推覆剪切等想隨成斑巖體侵入,再經過一些地質運動,侵入巖體與圍巖產生各種大地構造,斑巖型銅鉬礦等金屬的形成就與此有關,如現在發現的韌性剪切帶成礦類型的老王寨大型金以及鶴慶北衙銅金礦、祥云九頂山銅鉬礦等很多大型礦床。
四、云南主要礦產資源勘查部署
云南地區礦產資源勘察工作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現在,從人工找礦勘探、傳統科技勘察到現在的高新技術找礦,經歷了無數艱辛的找礦歷程,在礦產資源工作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中國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查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云南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處于三大板塊接觸符合地帶,地質成礦條件較好,礦床類型豐富,為有色金屬礦床的形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是我國重要成礦省份之一。有色金屬礦床類型種類齊全、數量多,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富足,共伴生礦較多、相對資源豐度值高,綜合利用經濟效益高。全省的鉛、鋅、錫、銦、鎘、鉈、磷、藍石棉居世界第一位;居第二位的有鎳、鉑族金屬、鈦鐵砂礦、硅灰石、硅藻土;居第三位的有銅、銀、鈷、鍶、鍺、鉀鹽、砷等。
五、云南地區主要找礦區分析
本文通過對揚子成礦區域內老礦區及外圍地區進行相關勘探,通過對基礎地質工作的突破,力求在老礦區范圍內進行二次開采利用,以達到增加云南省內礦產資源儲量的目的。云南地區需要勘測的礦產資源主要為銅、鉛、鋅、錫、鋁、金、鐵、錳等。
5.1揚子成礦區作為突破區
以往的地礦專家和學者將揚子成礦區域內的老礦深部地區和周邊外圍地區做為主要找礦突破點,初步將老礦區劃分為會澤鉛鋅礦區易門銅礦區、巧家茂租鉛鋅礦區、東川成礦區、大姚一牟定銅礦區,其中東川礦區為首要重點勘查區域,在東川地區四棵樹礦區內已經初步發現工業礦體的存在,有著非常優越的找礦潛力。
5.2“三江”特提斯一喜馬拉雅成礦區云南段作為開拓區
近年來,地質部門在“三江”地區已發現一批礦產資源。其中鉛鋅占很大比例,礦產儲量達到1850萬噸;同時還存在銅、銀、金、鍶、錳等礦產資源,其中銅200萬t,銀4000t,金177t,鍶370萬t,錳600萬t,該區已成為國家規劃中的重點有色金屬后續基地。在“三江”地區,地質工作者從中南段開始,以德宏、臨滄、保山和鎮康地區為開拓區,運用新的理論,新的技能和方法進行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遠景評價。以瀾滄鉛鋅礦區深部和外圍、勐興鉛鋅礦區深部和外圍增加儲量。通過開展大比例尺航空物探,在地面使用先進的設備、儀器、方法,如EH4、高精度磁測,瞬變電磁法(TEM)等,對區內的航磁異常、物化探異常和有望地區進行綜合、快速資源遠景評價。
六、結語
礦產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需品,實現礦產資源的持續開發是人類無法避免的。在人類開發利用云南有色金屬礦業經濟的同時,不能忘記要努力的去保護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通過高科技設備的應用及找礦新理論的指導,對礦產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開采和利用,力求創造出一種科學高效的礦產資源開采體系,才能持久有效的對礦產資源進行利用和開發,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