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了第一次的全國性的污染源調查結果數據來看,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數據對于整個污染源的治理有著很重要的幫助。對于整個環境的監控和調整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結合一些調查的數據結果來進行了一些關于污染源普查成果在環境管理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其實際意義。
關鍵詞:污染源;調查;環境管理
引言:對于污染源的普查是我國國務院非常重視的以此大型的針對性普查,這一次普查里面包含有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等這一些污染源,此次普查對于資料的整理和收集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收集作用和利用作用。對于我國各級或者是每一個類別的污染源的種類都進行了一個較為清楚的普查和收集,從而建立了一個相對來說較為完整的污染源的資料庫。
一、對于普查成果的利用進行環境監控的提高
對于每一個類型的污染源監控來進行相對的調整,以及各類污染源對于環境污染報表的整理,從而進行企業排污量的確定,最終達到一個科學有效的對于治理污染源報表的整理和整體預算。那么根據其相關的預算報表財務,相關的部門就可以對其所在的直轄部門來進行有效的調整和財務的預算核算。這樣就增加了整個排污面的覆蓋,從而使得整個財務核算更加具有針對性,使得排污檢查以及排污監控更加具有行政力和執行力。
全國性的污染源普查結果顯示,其中增加了一些重點監管的企業,加大了監控的數量從以前的200多家增加到了現在的大約400家,并且根據其實際的情況,增加了監控人員,以及監控的力度。大力的提升了整個環境監控的作用以及對于企業環境污染的監控力度。從本次污染源普查成果來看,對于整個的企業的監控已經起到了明顯的環境監控作用。
二、普查成果的實際應用
2.1某市的工業特點
根據相關調查,這里就列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某市工業企業大約有一千多家,其中包含有大約三十八個大型的工業類型。對于這其中的工業企業做過詳細調查的大約有八百多家,剩下的兩百多家只是簡單的做過檢查。那么詳細調查的企業其中大約有一百五十家煤礦企業,制造行業大約有六百多家。對于電氣等的供應行業有二十多家。從整個行業來看,每一個地方因為其所擁有的資源不同,所以對于工業來說的類型也就不同,那么具體的就要根據具體的實際例子來進行分析。查閱相關的污染源普查工業企業的記錄和相關的數據來進行相關的類型分類和區分。這樣就能夠得到本市的相關的污染源企業的分布圖,從而更好的去進行相關的針對措施去進行工業企業的污染源監控力度。從本市相關的工業類型來進行工業特點的分析然后針對性的開展污染源的監控措施。
2.2結合本市的特點進行相關項目的控制和審批
那么在國際性的歌本哈爾會議上,我國承諾到2020年我國總體的二氧化碳的整體排放量比以前要下降一半左右,這是我國未來對于環境事業的整治的主要方向和目標。也為對于開展污染源普查工作起到了積極推進的作用。大力的推動了我國整個的排污減排的調整和推進。只有認真的了解自己本市的工業結構特點才能更好的去進行針對性的措施和進行相關企業的整改,我國的環境部門發布了一項名為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等項目的嚴格審批的文件,以此來限制目前我國對于一些大型的污染建筑工業企業的建設。大力的推動了我國整個的排污減排的調整和推進。只有認真的了解自己本市的工業結構特點才能更好的去進行針對性的措施和進行相關企業的整改,從而確立好新類型的高性能的工業企業,從污染源來進行治理才是最為正確和有用的措施。進行相關的整改以后才能確保新建設的項目類型的整體排污量的減少和不增加。
三、為什么要進行污染源普查
企業在公共形象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企業的運轉關系著公民的生活質量的好壞,對于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是除了這些優點以后企業也有著很大的缺點,也是目前社會環境變化的主要造成人之一。對于地球環境的破壞和對地球環境的污染是無比巨大的。給我們的社會公民的健康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人們一邊離不開企業的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一邊又在抗拒著企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減少。這是一個相互之間矛盾無法解決的問題。一方面人類以來企業帶來科技產品來進行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人們對于企業帶來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對于環境的破壞又感到很抗拒。那么我認為環境和企業之間是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只有找到企業發展帶來的環境破壞和環境承受力的中間杠桿點就能夠很好的進行企業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一旦企業越過了這一平衡點就會給環境帶來很大的破壞。就好像我國在過期的三十年間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這些經濟的進步卻帶來了很大的環境的破壞,給我們的生態資源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環境的惡劣變化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健康。那么企業對于整個社會所擔負的責任主要是有,不能過度的進行地球資源的掠奪和使用,只是著眼于本企業的當前利益的發展,忽視了整個生態環境的平衡。企業為了自己的企業經濟發展而把這些環境的代價帶給整個社會是不行的,從道德上來說是不道德的行為,從法律來說也是違反法律的行為。
結束語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這是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的第一政策,也就是可持續發展政策,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的企業發展的基本原則,而當前企業對于環境的保護應該履行起自己那一份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不能夠只是停留在過去的環境保護這一層面,而是應該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從以前的環境保護變成現代的環境創造。自己去進行環境的創造,得到更好的環境。對于自己企業的生產模式應該積極的進行相關的改進,來進行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工業生產。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最為流行的循環經濟模式,這能夠大大的緩解環境和企業之間的矛盾,起到最好的環境保護作用和企業價值的體現。
參考文獻:
[1]陳振飛,盧桂軍,污染源普查成果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0年04期
[2]陳海星,朱丹丹,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對基層環境管理工作的啟示[J].中國環境管理叢書,2010年01期
[3]孫潔梅,李楠,淺談污染源普查檔案的建立與管理[J].北方環境,2010年03期
[4]于順娣,苗萬強,淺談污染源普查成果如何在環境監察工作中應用[J].黑龍江環境通報,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