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畫像石是兩漢時期能工巧匠以刀代筆實施于石材平面的繪畫。其中,離石是中國漢畫像石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離石漢畫像石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天上的神仙世界,描寫的是陵墓主人死后祈求步入的仙境;一類是人間的現實圖景,描寫的是墓主人生前的享樂生活。而作者通過對即將于6月18日開放的三峽博物館壯麗三峽展廳中展示的這幅大梁巖畫進行分析。巴渝建筑,是重慶乃至我國傳統的建筑文化,它是通過三千余年的歷史發展沉淀下來的建筑風格,并且在這三百年來進一步研究和創造,所形成的新時代的建筑體系中影響較大,且在全世界范圍來看,最具有體系性、地域性和完整性的城鎮和建筑遺存的代表性的融合產物。所以,由于它的歷史悠久,影響深遠,本位就通過巴渝建筑方式來淺析這幅令大家都感到震驚的云陽大梁巖畫。
關鍵詞:漢畫像石;大梁巖畫;傳統巴渝建筑風格;特色留存雕刻;重慶巴渝裝飾結構
論述
一、漢畫像石的歷史追溯
漢畫像石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在兩漢時期厚葬的產物,它不僅反映了我國漢代時期的歷史和社會現象,也折折射出了當時的人們對漢代時期以及之前歷史經歷的態度和見解。漢畫像石的發展不僅代表著中國古典藝術美觀發展的頂峰,也對之后的歷史藝術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巨大影響,在歷代中國美術史上都占有重要的決定性地位。我們的專家學者通過對這些遺留品的研究將我國的歷史歲月展示在世人面前,就是為了弘揚我國的歷史文化,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中國的過去和歷史,也讓世界更加的了解中國。漢前承周秦,后啟唐宋,兩漢四百余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要時期,也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通過對漢畫像石的研究可更進一步地豐富中國的美術史、體育史、歌舞史、農業、冶煉、軍事、禮儀等方面的藝術特色來讓世人通過這些認識來了解社會現象和歷史發展。因此它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藝術價值。
漢畫像石的內容十分豐富,一般把它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個是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描繪的是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之間發生的事情,廣泛反映了墓主生前的財富情況,從林田到高樓大廈的豐富景象;第二個是垂教后世的歷史故事,這種內容在漢畫中看的東西無所不有,他們的刻畫者認為萬物皆有靈,對所有的神靈都是費城敬重的;第三個是雄奇瑰麗的神仙世界。各種神龍仙境都在這里體現了出來,這種內容的漢畫,體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到神仙,并且享受仙境生活的強烈愿望,而這種仙境生活實際上就是墓主前世的顯示生活的續延。
二、云陽大梁巖畫——描繪的是巴渝建筑的縮影
本文論述的云陽大梁巖畫是在被發現在長江云陽段的一個叫“大梁”的礁石堆上。巖畫的左邊,有一位手拿法器而舞的巫師,巫師兩旁各有一人,雙手倒立,隨著巫師的指揮誤導,巖畫上方,一面大網悄然張開,旁立一只小鳥。巖畫古樸自然,帶有濃厚的原始性和神秘色彩。在這幅畫上,沿江岸修建的巴人部落宏偉壯觀,層層而上的籬笆,將部落分割開來。籬笆間以梯相連,大大小小的房屋依次分布。第二道籬笆上立有兩根竿狀物體,它們的頂端上都穿著一條似魚非魚的動物。而根部則插于兩個刻有大小一致圓形飾紋的方形物體之間。畫面上的各個景象都刻畫的是巴渝建筑的縮影和傳承與發展。此巖畫是古代峽江地區唯一一處巖畫,所以雕刻年代不詳,我們就簡單的從巴渝建筑方面來分析這幅著名的云陽大梁巖畫。
三、巴渝建筑在大梁巖畫中折射出的風格特點
云陽大梁巖畫的繪制巧妙絕倫的將巴渝建筑異彩紛呈的特點一一的體現了出來。巴渝建筑所在地區,也就是重慶,它經歷了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演變和巴人時代耕耘的激烈過程,所以才產生了現在獨具特色的巴渝建筑文化。巴渝傳統的建筑和裝飾風格所呈現出的藝術特色,都是巴渝文化和地域文明之間的縮影和凝固。
在這幅舉世矚目的大梁巖畫中,我們看到了巴渝傳統的建筑特點,具體有一下幾個方面:
(1)干欄式。它是一種低層都架空,以便能夠防潮濕和抵御蟲子和野獸等動物的襲擊。建筑史論家曾經在《論干欄式建筑的起源與發展》中提到過:“巢居-柵居-干欄-半干欄-地面木構房屋”都是干欄由簡單到復雜,低級到高級的遞進順序發展成的。縱觀重慶地區傳統居民從形成到發展的過程,干欄式建筑就成為了巴渝建筑中古鎮居民環境的一大特色和寶貴的建筑文化遺產。
(2)宮室式。它的演變過程是由上文中所提到的干欄式發展而形成的,之前還有地龍墻和地樓板等結構,四周設通風孔的干欄式所居住的居民。這種建筑的空間布局大多是左右對稱的,并且以祖堂居中,多用幾重四合院拼成的前堂后寢所形成的布置格局。它的結構即前半部分為廳堂,是接待客人的最佳場所,后半部分是內室,均是家人就寢居住的部分。在這些庭院中,不僅有宮室制度完善的規范,且與其他的花園和學堂等部融為一體,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巴渝居民居住風格的大型莊園。
3、巴渝建筑裝飾結構的特點
裝飾是在我們建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裝飾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結構的性質和建筑物的地位,以及人們對精神生活的物質向往的追求。巴渝建筑風格的裝飾特點在它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體現上秉承了中國傳統的藝術精髓和它本身具有的樸素簡潔的風格特色。
結語
在我國存在著大量的漢畫像石,分布在各個地方的博物館,雖然陳列著的像石讓我很失望,但是這幅云陽大梁巖畫的復制品還是讓我多加欣賞了一會兒。它的像石上采用了我國傳統的巴渝建筑風格,而巴渝傳統居民風格歷經數千年的滄桑而沒有衰落,它不僅是社會基層物質文化文明的象征,又連接了自然和人文環境,是我們地域文化與傳統精神相連的載體,我相信,通過國人的不斷努力,積極發現并采取古人的建筑風格和傳統建筑理念,我們的漢畫像石的未來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并且將我國的傳統精神發揚到全世界。
參考文獻:
[1]張麗安,《城市母語:漫談城市建筑與環境》[M],上海,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2]陸元鼎,楊谷生,《中國居民建筑》[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3]肖平西,探析創造性地傳承建筑設計中的裝飾因素[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5,27(4):15-19;
[4]藍勇,巴渝歷史沿革[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