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國家的國土資源反映這個國家的面積大小,而一個國家對國土資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決定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為了使國土資源有效、合理的使用,為了保障人民的經濟與生活需求,就需要對我國現行的國土資源管理中的不足進行改進,以使土地利用率達到最大化。本文主要論述了國土資源管理改革的總體趨勢,然后就如何改革問題給予一些措施。
關鍵詞:國土資源,管理改革,趨勢
一、前言
國土資源管理改革與社會經濟改革息息相關,當社會經濟改革與發展遇到瓶頸時,則會促進國土資源管理改革,進而又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些年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出現了一些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現階段,我們要尋求并加快國土資源管理改革的步伐,清除障礙,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二、國土資源管理改革的總體趨勢
1.管理模式的轉變
我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中管理模式主要是向以綜合協調為主要特點的大部門的管理體制轉變。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管理體制主要是政府集權式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央逐漸認識到其中的弊端,而在如今市場經濟時代,政府已經逐漸下放權利,不斷促進地方政府的發展。而隨著中央的疏于管理,地方政府開始做大做強,出現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近些年,為了重建地方與中央的關系,保證中央政府的權利施行,國家開始對國土、安監、審計、工商等十幾個部門進行權利上收,建立一種垂直管理模式。然而由于垂直不徹底導致地方政府與垂直單位常常出現矛盾,中國目前的管理問題仍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于是國家針對實際問題探索出按照職能關聯情況而建立起的大部門內部管理體制,也就是在大部門內部通過協調機制來解決眾多管理問題。而綜合協調管理模式也成為我國未來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大方向,同時也為國土資源管理改革提出新要求。
2.管理職能的轉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的主要職能包括市場監督、公共服務、經濟調節以及社會管理,因此未來我國政府管理方式將向透明性與服務性政府轉變。國土資源管理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其一,注重以人為本從而促進人與社會的協調全面發展;其二,注重職能轉變以及更好履行政府職能;其三,注重國土資源領域的民生問題;其四,加強社會管理,以及提高政府對社會各方面的服務能力。
3.管理方式的轉變
過去我國國土資源管理主要側重于程序性工作與各類行政審批,而如今逐步轉向注重國土資源管理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問題。自從國土資源管理被賦予宏觀經濟的調控職能后,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參與國家宏觀調控,過去我國只從保護環境方面出發來制定各類規劃,而忽視促進宏觀經濟發展的做法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國土資源管理要注重從保護環境與關注宏觀經濟態勢出發,而不再是僅從資源的角度出發。國土資源管理不但要關注資源開發的各環節與資源產品的供求關系而且要更加注重環境保護,達到保護環境、保障資源的目的。
4.管理手段的轉變
09年的金融危機給予我們一個啟示,在政府職能設置上,我國應該推進放開政府的權力,推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減少政府對專業性較強的職能的直接干預,讓市場直接決定資源的配置。然而放手讓市場去決定資源配置,并不是忽視政府的作用,不然會出現由于缺乏政府監管,市場陷入混亂,甚至導致金融危機的后果。因此,我國國土資源改革中管理手段的轉變主要是在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加強政府的監管與引導。國土資源部門是參與國家宏觀調控的政府部門,因此應該充分認識市場規律,積極對政策調整,加強宏觀調控,合理的對礦產資源與土地資源的配置進行引導,從而更好的發揮出市場的基礎性作用。
5.管理理念的轉變
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土資源既是資源又是資產與資本,既是實物形態又是價值形態。國土資源近些年作為價值形態作用更大,人們常常利用國土資源進行投資或投機來獲得暴利,所以國土資源管理模式也要轉變,從過去的資源管理模式逐漸由注重資源、資產管理向注重資源、資產、資本管理模式過渡。
三、如何促進我國國土資源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
1.政府應進一步提高加強土地管理的認識
國土部門應該響應科學發展觀的號召,做到以人為本,從提高加強土地管理的自覺性出發,建立健全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要不斷完善土地監管責任制度;加強耕地的屬地管理、常態監管,以責任到人,責任追究為原則,采取積極措施,加強資源保護,充分利用資源,依法查處違法違規占地行為。任何單位或個人必須按照批準用途來使用國有劃撥土地,不允許擅自更改土地的使用條件與用途,任何對劃撥地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的行為,國土部門應該嚴厲打擊并沒收非法收入,情節嚴重者處以罰款。對于不管什么原因導致的土地使用的停止,原土地所有者應向國土部門申請土地被收回或收購,避免閑置土地的浪費。對于不使用土地而閑置的土地所有者,國土部門應向其收取一定的土地閑置費。另外,政府還應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強度,依據國家土地開發整理規定,每年應該選取一些具有獨立開發整理土地復墾能力的村班子來組織項目立項,去爭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因此為了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數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政府應該鼓勵民間土地開發整理復墾。
2.加強國土資源管理改革的推進
其一,加強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的推進。緊抓礦產資源利用調查以及礦產權的實地考察,不斷推進礦產資源的整合,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率的年度檢查以及合同管理,切實完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做到礦產資源合理、有序開發;其二,加強土地的供應、使用與監管;其三,加強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3.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具體工作如下:其一,政府應積極宣傳地質災害的災前預警工作;其二,積極開展災害預防的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對災害的認識,學會發生災害時的自救以及救助他人的能力;其三,成立相關部門做好對災害發生前的預防工作以及災后的救助工作。
4.加強國土管理部門隊伍建設,優化隊伍的人員結構
優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結構,對于不能勝任工
作的相關人員應予以裁員,做到去糟取精,留下工作能力強且口碑好的工作人員。同時要定期對在崗的工作人員進行職業培訓,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以及工作能力。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外招人時,要嚴格按照初試、復試的規定進行,期間應該嚴格審查考生的人品情況,對于人品不好的人,即使成績突出,也不應該錄取。
四、結束語
筆者認為現階段做好國土資源工作還是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是各級黨委、政府科學發展的理念逐步確立,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越來越關心、越來越重視,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逐漸被理解、接受,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創造了條件。二是政府統籌、部門負責的土地礦產共同監管機制逐步建立,進一步明確了各職能部門的職責,為形成國土資源“大家管、大家用”奠定了良好基礎。三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對我們解決耕地保護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統籌區域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強化規劃管理保障措施等問題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政府對于國土資源越來越重視,同時對國土資源的管理制度也日漸趨于完善。因此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發利用我國有限的國土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政府還要依據我國的國情,堅持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立健全具有我國特色的國土資源管理制度,緊跟時代步伐,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姝宇.提升國土資源管理能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J].吉林農業.2011(04).
[2]潘燕華,鄧格健.創新國土資源管理機制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1(23).
[3]徐紹史.開創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新局面,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作出新貢獻——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國土資源通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