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鋼鐵工業地域自“西”向“東”擴散打破了過去高度壟斷局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19世紀初期現代鋼鐵工業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但長久以來,鋼鐵工業主要集中于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區的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形成了高度壟斷的局面。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不同經濟類型國家的高速發展,鋼鐵生產的格局發生了了顯著的改變,工業地域自西向東擴散的趨勢日益明顯,即鋼鐵工業的發展重心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關鍵詞:鋼鐵工業;轉移;轉移原因
世界鋼鐵工業地域自“西”向“東”擴散打破了過去高度壟斷局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50年代中期,日本鋼鐵工業發展極為迅速,一度趕超過法國、英國、原聯邦德國后又超過美國排名世界第二位。同一時期的原蘇聯也大力發展鋼鐵工業,于1971年排名世界第一名。1991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成為第四位,而日本躍居首位。1974-1975年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經濟危機,使其經濟持續停滯,加之在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沖擊下各國的產業結構都進行了大調整,使得其開工不足產量下降,對鋼鐵的需求量銳減。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鋼鐵工業自70年代以來日益壯大,產量逐年翻番。其中亞洲的中國、韓國、印度發展極其迅猛,尤其是中國,接連超過原聯邦德國、俄羅斯、美國后成為第二生產大國;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了1億噸,超過日本,排名世界第一。亞洲的鋼產量從1988年占世界總產量的1/5增加到1/3以上。排名世界第八位的巴西年產2510萬噸,阿根廷、墨西哥產量增加也極為迅速。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過去非洲除南非外其他國家幾乎空白,近些年,埃及、阿爾及利亞的產量都明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鋼鐵工業的地域結構了除了發生了自“西“向“東”的變化,同時也呈現出了由“北”向“南”擴散的新趨勢。
19世紀初期現代鋼鐵工業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但長久以來,鋼鐵工業主要集中于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區的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形成了高度壟斷的局面。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不同經濟類型國家的高速發展,鋼鐵生產的格局發生了了顯著的改變,工業地域自西向東擴散的趨勢日益明顯,即鋼鐵工業的發展重心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國際市場體制的變革以及各個不同區域人口結構的不斷變化,世界經濟活動的重心發生了轉移開始重新布局。經濟發展的的基礎產業——鋼鐵工業也隨著發生了改變。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鋼鐵產量逐漸減少,而發展中國家的鋼鐵產量大大增加。1980年美國鋼產量為10146萬噸,2009年美國的鋼產量下降為5810萬噸。美國由全球最大的鋼材凈出口國轉變為了最大的凈進口國。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的鋼鐵的鋼鐵需求越來越依賴進口,其鋼鐵工業也逐漸開始向境外轉移。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近30年,世界鋼鐵的需求總體上仍舊保持持續上升的狀態,而新增的產能幾乎全部都出現在發展中國家。
根據工業區位論分析鋼鐵工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比較優勢變化是促使鋼鐵產業中心轉移的表層動因。伴隨著鋼鐵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革新,鋼鐵工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較之從前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鋼鐵工業與其他產業相比仍就是一個需要密集勞動力的產業。在影響區位選擇的眾多因子中,勞動力因子是相對比較重要的一個因子。作為社會生產發展保證的勞力資源也具有區域差異性,不同地區勞動力的素質和價格往往存在很大差別。勞動力的數量、質量和價格的地理分布是確定產業區位的重要因子。2010年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總收入約為發展中國家的20倍多,如2010年美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為38560美元,而印度僅為1340美元,由此可以看出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發達國家其勞動力日益昂貴,而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密集且廉價高效,便吸引許多具有一定規模與實力的大型鋼鐵公司便紛紛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如2003年,澳大利亞最大的鋼鐵生產商BLUESCOPE鋼鐵公司相繼向中國、泰國和越南投資,投資總額達62億澳元。除此之外,韓、日鋼鐵世界也想從中國和印度市場分一杯羹。2004年韓國浦項制鐵在印度建設年產1000萬噸的煉鋼廠,投入資金84億美元,[1]。廉價的勞動力只是吸引鋼鐵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最表層、最簡單的因素之一,廉價的勞動力僅僅只是鋼鐵產業在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的基礎。
第二,發達國家已經率先完成了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鋼鐵產量已經達到歷史頂峰,國內市場的需求相對比較穩定,呈現相對飽和的狀態,于是其將目光轉向了高速發展的對鋼鐵需求
量較大的發展中國家尋找更大的利潤空間。市場因子對區位的影響包括:①市場與產業的相對位置與距離,②市場的規模,即其商品或服務的容量,③市場的結構,即其商品或服務的種類。后二方面往往構成市場和城市的等級序列。發展中國家正處于蓬勃發展的工業化階段,汽車,建筑機械,計算機,水利建設等等都對鋼鐵有巨大的消費需求,為了將利益最大化,許多的跨國公司紛紛向發展中國家投資,以縮短市場與產業的相對位置與距離和占領發展中國家巨大的消費市場。進入21世紀后,世界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區域合作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而鋼鐵工業一直被認為是全球化程度較低的產業之一,在大環境的驅使下,鋼鐵產業也加快了資本重組的步伐。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大公司、大集團通過并購的形成的鋼鐵巨頭不斷出現使全球鋼鐵產業進入了戰略同盟時代。比如當今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阿賽勒集團公司便是由法國的齊諾爾、盧森堡阿爾貝德和西班牙的阿塞雷利亞三大世界級鋼鐵公司組建成的。
參考文獻:
[1]張曉平,張青云:《世界鋼鐵工業發展趨勢及對我國鋼鐵工業的影響》,《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作者簡介:路鵬(1984-),男,漢族,山西省臨汾市人,山西省臨汾市自來水公司制水分公司副廠長,本科,單位:山西省臨汾市自來水公司制水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