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研活動含“教”和“研”兩個方面骨肉相連而不可分割的活動內容。“教”是“研”的基礎,沒有“教”的活動,“研”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空中樓閣;“研”是“教”的升華,沒有“研”,“教”的水平和能力便固步不前,永遠滯留在教的原點,沒有創新,沒有發展。所以,認真從事教研活動,既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師的義務,那么如何做好教研活動,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做好校本教研,增強教研意識是前提
新一輪課程改革,把原來以專家為主體的教研活動轉變為以教師為主體的教研活動,這便是“校本教研”。在具體的教研活動中,既注重解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又注重教學經驗的總結,教學理論的提升,教學規律的探究和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校本教研要求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有專長的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作用。要求全體教師都要養成教學、學習和反思的習慣,增強教研意識。要求每位教師都要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融為一體,要營造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合作,相互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教研成果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教研積極性,倡導“文人相重”的好風尚。
二、提高教研活動質量,實現四個轉變是根本
為了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中學教師必須從四個方面真實、徹底、自覺地轉變觀念。在課程觀方面,要由單純的按教材進行組織教學,轉變為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調整課程,挖掘整合各方面課程資源,重視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在教學觀方面,要由從教材考慮,從教師考慮選擇教學方法,凸顯教師的教,轉變為從學生的認知目標,過程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注重激勵引導,注重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的學;在學生觀方面,要由關注學科,轉變為關注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實施過程觀方面,要由重結論、輕過程,轉變為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獲取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觀念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才能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觀念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才能對學生尊重和贊賞,對自己才能經常反思,對同事才能真誠合作。
三、確定教研專題,充實教研內容是關鍵
為了更好的做好教研工作,在教研過程中確定學期教研專題很重要。比如在上學期,我們所確定的教研專題就是探索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建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我清楚的認識到,學校工作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教學工作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要以明確目標、選好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中心,這是不可置疑的。
為了探索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建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求我們的老師要研透學科《課程標準》,研透教材,研透我們任教的班級學生。為什么要研透學生呢?因為學生的發展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效教學理念關注的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關注學生學到什么;關注的不是老師怎樣教,而是學生怎樣學;關注的不是老師有沒有完成教的任務,而是學生有沒有完成學的任務。學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因,所以只有研透學生,才能確定教學目標,才能確定教學方法,才能編寫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為了探索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建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求所有老師都要認真編寫教案,認真從事課堂教學活動(上課)。教案是上課的方案,沒有高質量的教案,絕沒有高效的課堂教學成果。所以,認真寫好教案,認真從事課堂教學,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好45分鐘的教學時間,是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總開關。
四、注重教研活動形式,認真安排觀摩課是重點
組織好教研活動,教研組要認真開展好集體備課活動。備課是一種策略研究,同年級同科的任課老師,根據學科的特點和教學進度,定期坐在一起從事研討,以有效教學理念為方針,以學生的學習水平為依據,以教科書為核心教材,集體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或方法,集體擬定教學評估內容,作好活動記錄,然后各自撰寫教案。通過集體備課這種教研形式,可以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充分發揮教有專長的教師的骨干引領作用,既能統一整體的教學策略,又能提高個體的業務水平,所以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教師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認真組織好觀摩課也是不可或缺的。觀摩課不受嚴格的時空限制,不受具體的學科限制,不受教師的業務水平限制,它立足于低起點、小步法是便于領導、教師共同平等參與的一種教研形式。所以觀摩課集上課、聽課、評課于一體,能讓執教者發現不足,觀摩者受到啟發,堪稱教研活動的輕騎兵。觀摩課可由教研組統一安排,也可以因教師的個人需求而自主舉行。可大組活動,也可互觀互摩,不拘一格。只要不搞形式,只要腳踏實地,日積月累,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各自的業務水平。
五、提高教研活動質量,邊遠教研不可忽視
要搞好邊遠教研活動。一是學校教研會要定時開,學校的一切決策,最終的結果怎樣,要從學生的情況反映出來,讓學生及時聽到學校領導的心聲,從而產生情感共鳴,行為共振,有利于學校工作的良性運轉。二是教務處,教研組和班主任要聯手做好安排,確保兩周召開一次課代表會議,一月召開一次班委會,一學期召開兩次科任教師會議,及時掌握學情和教情。政教處要按月召開班主任會議、班委會議,了解班級情況和學生思想動態,做好教學的保駕護航工作,總務處每學期要召開兩次教研組長和班主任聯席會議。了解教學資料的供應情況,做好教學的服務工作。班主任要經常和本班的科任教師溝通交流,了解其教學情況,在必要的情況下,班主任要召開本班的所有科任老師會議,共同研究班級教學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協商解決的辦法。
總之,教研活動是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學校認真組織,教師積極參與,教研并重,形成一種文化,才能真正出成績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