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東北農業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農產品,例如糧食、棉花、畜牧產品、油料、園藝產品等等,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不僅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作用,也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東北地區開展了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研究。由于東北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所以要拓寬東北地區農業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穩固東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東北地區;可持續性發展;農業研究
我國東北地區的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阻礙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例如東北地區的農業生態環境,因為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對其造成了極大地破壞,出現了土地荒漠化,濕地面積減少,黑土的質量不斷退化,很多河流的水質受到污染等問題,嚴重破壞了東北地區的農業生態環境,打破了生態平衡,阻礙了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要改善阻礙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問題,需要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一、東北地區農業的發展現狀
東北地區的土地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百分之十三,整個東北地區的面積有一百二十五萬平方千米,包括了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以及內蒙古的一些地區,人口的數量超過了一億,在全國人口中的所占比重達到了百分之八點四。東北地區的產業主導是商品糧與重工業。東北地區早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對環境的破壞影響較小,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受到的影響不大。
隨著東北地區農業結構的優化,農產品逐步走向優勢產區,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越來越專業化、區域化。但是因為農業人員的增收困難,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產品的產業結構過低等問題,造成了東北地區環境受到破壞,經濟增長遲緩,東北地區傳統的農業規模減少,農業規模優勢降低,導致農業產業發展緩慢,農業的發展沒有了動力支持,阻礙了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
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基礎的農業設施比較落后,改造中低層次的農田進程緩慢,在對農田進行灌溉時,節水灌溉效率低下,浪費了大量水資源,對農田附近的河流沒有設置防護工程,抗災性能較差。例如,水庫的灌溉系統是早期建蓋,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六十年的時間,水利灌溉系統已經老化,蓄水的能力減弱,在發生旱情時,導致糧食減產。在東北地區,土地面積遼闊,黑龍江省、遼寧省和吉林省中中低層次的農田面積,在耕地面積中的比重都超過了百分之六十,土地改造、治理的難度很大,導致農產品的產量一直很低。
因為沒有過高的競爭力,導致農產品的產業化水平和結構層次低下,農產品的品質不高,發展農業沒有科技含量,達不到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我國一直看重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尤其是對東北地區的糧食生產高度重視,導致當地政府加大了對糧食主要生產地區的政策支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人員,對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但是不能解決農業人員增收和糧食增產之間的矛盾[3]。
二、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戰略
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正處于轉變的過度時期,是東北地區傳統的農業過度到現代農業中,農業的生產效率低下,經濟增長緩慢,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農業是一種要節約資源的產業,所以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必須走持續效益型的道路,在糧食安全的問題上,發展農業的創新技術和管理水平,推動開放式現代農業的發展。
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好農業生產需要的基礎設施,是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前提。這些基礎設施包括農田水利灌溉的建設,農用機技術的構建體系和農業網絡化的建設等等。
農田水利灌溉的建設要因地制宜。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節約水資源,進行節水灌溉,研究節水灌溉技術,構建小型水利工程,發展牧區水利、小流域治理和雨水儲蓄等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增強大流域水資源的防護、調控能力。農用機技術的推廣體系,主要是提高農業人員的工作效率,推廣應用機械化的方式方法進行農業作業,用現代化的機械技術改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提高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網絡化的建設,有助于農產品的推廣,運用網絡技術,將省、市、縣、鄉有效的連接起來,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市場,提高農業人員的收入[1]。
2、規劃東北農業區域布局
東北區域農業的發展,是根據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發揮地緣經濟的優勢,推動區域內經濟的共同發展,有利于實現區域合理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對推行東北地區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東北地區農村城鎮化經濟的發展重點是加強縣域經濟和城鎮建設,對現有的城鎮布局進行優化,建立一個新型有特色的城鎮,做好城鎮與農村的協調工作,對農產品的加工、銷售制定一個較為寬松的產業政策,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3、治理生態環境和提高科學技術
加強東北地區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減少因生態環境給東北農業帶來的影響。東北地區有豐富的黑土資源,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但是因為人們對生態農業的破壞,污染了環境,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制約了東北地區農業的健康發展。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例如,東北的西部地區,土壤沙化嚴重,可以選用生物類型的修復技術,水利灌溉技術和培肥技術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沙化現象。
東北農業可持續性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對東北地區的農業有著推動作用,但是科學技術的應用,多發生在東北農業基礎良好的區域,在整個東北地區,沒有得到全面的施行,提高東北農業的全面發展,還需要擴大科學技術的使用范圍,讓農業基礎較差的區域也能得到技術支持,可持續性的發展東北地區農業[2]。
結束語
基于對東北地區農業可持續性的發展研究,可以看出因為人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嚴重影響了農業生態平衡,阻礙了東北地區的農業快速發展。一定要做好工業和農業的協調工作,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基礎設施,發揮地緣的最大優勢,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發展農業,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保障農業人員的收入,促進社會經濟更好的發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是在傳統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推動了東北地區農業可持續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春.東北地區生態農業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劉世薇.東北地區可持續城市化潛力與途徑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2014.
[3]師帥.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農業協調發展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