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為了提高坡耕地的使用效益,我國的農田建設提出了坡改梯的重要舉措,對于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的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坡改梯的研究現狀,包括其設計研究和效果研究兩個方面,從而提出了坡改梯研究的發展趨勢,為正在從事坡耕地農田耕作的勞動人民提供一條新的出路。
關鍵詞:坡改梯;效益;現狀;發展
1.坡改梯效益的研究現狀
1.1坡改梯的設計研究
從傳統的角度上來說,梯田就是根據“大彎就勢,小彎取直”的設計原理進行建造的,但就建設的效果而言,這種方法只是從定性的角度來進行衡量的,需要有經驗支持,而缺乏必要的量化知識。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貌形式,而且各有各的特色和差異,如何對其進行坡改梯的耕地建設就需要形成一套量化的體系。一般來說,在傳統的方法上因地制宜,通過運用一定的數理知識對地形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理論依據。目前常用的梯田改造方法是等高線法,也就是說首先要對地面走向的等高線進行測量分析,然后通過計算得出相應的等高線表達公式,其次在橫向坡面中切割等高線最少的地方設置地埂基線,最后就可以根據通過計算得出的函數值進行坐標放線的工作,最終完成梯田的改造。這種方法為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不需要操作者的經驗做支撐,所以在對梯田的設計和操作量化的基礎上,還可以在坡改梯的工程過程中實施機械作業,避免大切大墊的現象。
1.2坡改梯的效果研究
1.2.1水土保持的效果
由于坡耕地具有一定的坡度,其土壤的下滲能力受到了限制,所以一旦降雨的強度過大,就會使得坡面的表層土沿著坡面徑流,這樣不僅破壞了土壤的結構,還使得表層土的營養物質嚴重缺乏,影響著農作物的經濟產量。因此,將坡耕地改變成梯田之后,不僅能夠避免了坡面徑流的發生,還減少了水土流失現象的產生。據研究表明,坡改梯之后,土壤的蓄水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水土保持效益也高達85.0%以上。除此之外,梯田的類型不同,水土的保持效果也有差別,其中在標準水平梯田、內斜式梯田和前埂后溝式水平梯田中,前埂后溝式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果最好,同時,如果在梯壁的周圍種草還能夠大大提高梯田的蓄水效益。
1.2.2土壤的質量效益研究
通常在梯田的建造過程中會對土方進行大量的挖掘和移動工作,繼而影響土層的結構,原有的底層土壤會被翻上來作為表層土,這樣就使得耕作層的土壤缺乏必須的有機物質,肥力下降,嚴重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除此之外,梯田的上層由填土和切土兩部分組成,由于填土的養分含量比較高,所以農作物的產量也比較高,而切土的物理性質比較差,存在著黏土,所以較低的營養成分不利于植物的生長。由此,在梯田的土壤分析當中可以得出,隨著梯田改造的時間增長,土壤的質量就會能夠明顯的改善,其包含的微生物也會變多,使得土壤具有顯著的抗蝕性。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表明,在梯田剛修建之后或是農作物收割以后,需要對土壤進行深翻,并施用農家肥料,不斷改進土壤的質量。還有就是在選用農作物的時候要因地制宜,選擇一些性能比較好的種子,不斷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2.坡改梯研究的發展趨勢
當前,坡改梯這項重要方法在我國的山地丘陵區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坡改梯的舉措減少了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但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土壤的結構,在大部分地區選擇采用退耕還林還草的舉措,因此這就大大削減了農作物的耕地面積,影響著人們的溫飽和經濟收入問題。鑒于此,為了能夠在耕地面積減少的基礎上保證人們的經濟收入,就需要加強對于梯田的經營方式的研究,在有限的面積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將坡耕地改造為梯田模式,不僅從地形和土地的利用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耕作方式,還影響著耕作地區的氣候溫度等因素,從而改變生態的環境,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需求。因此,無論是從經濟效益上還是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來講,梯田的耕地模式比坡耕地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
“坡改梯”農田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侵蝕環境的綜合治理,保障了農民的糧食供應。一些地區“坡改梯”農田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優質、高效、高產農業生產中梯田顯示出較大的優越性。如今的“坡改梯”梯田已經逐漸發展成阻滲鋪襯型梯田、節水灌溉梯田、名優土特產專用型梯田、果園蔬菜專用型梯田等利用方式,而且對于梯田的利用也從一開始的“三保、增產”等單一種糧食經營模式轉變為多種經濟作物共同生產的多樣化經營模式,尤其是在退耕還林實施以后,為了從根本上緩解農民的溫飽問題,需要不斷加大“坡改梯”農田利用程度和的多種經營方式。土壤對于人類生存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土壤質量的好壞將會對農田生態環境質量和農業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生態環境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如今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環境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視的話題。這些成功的經驗杜宇西部大開發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而“坡改梯”農田的成功開發,事關國計民生,但是在進行“坡改梯”農田開發過程中,要以保護水土效益為基礎,加強“坡改梯”梯田與生態、環境等學科的有機結合,這些是未來“坡改梯”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方面。
3.結語
綜上所述,梯田的建設利用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具有不可評估的力量,通過調整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從而充分利用土地面積,不僅保護了農田,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現象,還能夠綜合治理和開發荒山等重要資源。因此,坡改梯的改造方式對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山區的生態資源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參考文獻:
[1]譚瓊.坡改梯效益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4,17(2):52-53.
[2]黃澤河.貴州黃壤地區坡改梯水土保持效果研究——以貴州松桃牛郎監測點為例[J].中國水土保持,2014,10(8):85-86.
[3]章立前.舒城縣庫區坡改梯綜合治理技術與效益[J].現代農業科技,2014,2(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