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梅田銅多金屬礦區(qū)地處于福貢—鎮(zhèn)康成礦帶,礦區(qū)內已發(fā)現了銅、鉛鋅大小礦體7條。
關鍵詞:金屬礦床;成因類型;礦床特征。
前言
礦床其實就是有很多礦物質成分聚集在了地殼中,地殼中的礦物質成分無論是在數量上或者質量上都符合工業(yè)所需,而且其可以被現代先進技術發(fā)現并進行開采。因此礦床可以被開采而且可以滿足工業(yè)所需。在礦床中發(fā)現其有礦石成分,礦石其實就是用現代的技術水平難以從其中分離出更加有用的成分,礦石是礦物的一個整體。礦床的形成是由于地殼不斷的運動以及地質與地質之間不斷產生作用,其形成需要很長時間。
楊梅田銅多金屬礦區(qū)位于云南龍陵縣城90°方向,平距約28千米處,屬龍陵縣畢寨鄉(xiāng)所轄。在五十年代德宏洲地質隊開展過楊梅田銅礦普查,但工作程度低,未系統進行深部找礦和面上找礦,特別是對控礦因素的認識不足。
一、金屬礦床主要成因
礦床的形成很不簡單,其地質體比較與眾不同,它的形成可以說是很多種地質間發(fā)生的相互作用而致。其形成包括很多方面,有成礦地球物理與化學條件以及內在與外在的環(huán)境,還有控礦條件以及地質背景等等。以Au元素為例,其在一般情況下的形態(tài)比較自然,不過如果在外生環(huán)境下便以砂金的形態(tài)出現,然而在內生環(huán)境下要呈現砂金形態(tài),其要在一定環(huán)境下先以絡合物的形態(tài)混合入成礦熱液里面,之后在進行一套工序包括集成而后分解沉淀最終以礦的形態(tài)存在,在這個過程中熱液的作用很大,熱液可以通過巖漿作用或者火山作用以及多種作用形成。
二、金屬礦床主要成因類型特征
原生金礦分為很多種類型,以下我們將分析4個原生金礦的主要類型,一是斑巖型,二是淺成低溫熱液型,三是韌性剪切帶型,其中淺成低溫熱液型還分為兩個類型:硅化巖型以及云母型。
1、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
1.1冰長石一絹云母型金礦
以阿希金礦為代表的該類金礦,形成于海西中期拉張環(huán)境的吐拉蘇斷陷火山盆地中,金礦最終定位于早石炭世火山地熱波及范圍內的火山巖系統的淺部,在火山開始活動的最后階段才開始成礦作用,容礦巖石為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巖和次火山巖.礦體呈脈狀,石英脈型在其礦石類型中的地位最重要,然后以蝕變巖型為次,其產量相對大,成礦的環(huán)境為低溫條件,其成礦的溫度在150攝氏度左右,成礦的深度在450m左右,其成礦的流體主要是依靠大氣降水,成礦的介質堿特性比較弱,流體鹽度w均為3.26%,成礦環(huán)境為還原環(huán)境,成礦物質來自于火山巖和基底巖系.常見礦物組合有石英、冰長石、絹云母、綠泥石、深紅銀礦、銀金礦、白鐵礦等低溫礦物組合.礦石組構方面,角礫構造和層紋構造十分發(fā)育,黃鐵礦、白鐵礦變膠狀和環(huán)帶組構常見.自然金成色不高(700%一800‰),主要特征元素Au、Ag、As、Sb、Te、Se組合。
1.2硅化巖型金礦
關于硅化巖型金礦,其與別的金礦的最大區(qū)別是其礦化體以層狀的形態(tài)存在,順火山巖層出現的礦體化的區(qū)別在于其由于在近地表產出,質量不高,不過其產量比較大,所以該資源有著不錯的發(fā)展前景。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在最底處的酸性凝灰?guī)r以及沉積礫巖中可以產出大量金礦,然而金礦的成礦條件不能與火山口距離太近,其形成也離不開區(qū)域基底斷裂。硅化巖的礦體以面型形態(tài)出現,其產出是在低溫的環(huán)境下不斷進行交代,成礦的環(huán)境必須為低溫條件,溫度在90攝氏度左右,其成礦的深度不超過300m,.包裹體研究成果顯示,成礦流體低鹽度w(0.03%一8.54%),主體組成為大氣降水,成礦介質pH=5.5,屬于中性流體(200℃時水的pH=5.56)。礦石組構簡單,主體組成為石英、絹云母、方解石,主要礦石礦物為黃鐵礦、白鐵礦以及少量毒砂、自然金等。
2、韌性剪切帶型金礦
該類礦床集中分布于勝利(冰)達坂一帶,以望峰金礦為代表,該礦石中具有單一的金屬礦物成分,并且存在量也相對不多,最多不會超過百分之十。黃鐵礦在金屬礦物中地位最重要,幾乎占據了所有的百分之九十,其次為毒砂、磁黃鐵礦,而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輝銻礦等含量更少,可偶見自然銅和鋅銅礦.與金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黃鐵礦,其內發(fā)現有包體金和裂隙金,其它礦物尚未發(fā)現自然金的存在.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微斜長石、斜長石等,以及次生成絹云母、黑云母、綠泥石及碳酸鹽礦物.蝕變主要為硅化、黃鐵礦化和碳酸鹽化,其次有絹云母化、黑云母化、綠泥石化等。
3、斑巖型金礦
塔吾爾別克金礦賦礦長石斑巖為潛火山巖,與上覆大哈拉軍山組火山巖為侵人關系,金礦體產于斑巖體內構造破碎角礫巖帶內.成礦作用發(fā)生于長石斑巖體活動晚期,礦化型式屬于交代一充填型,礦體呈脈狀-網脈狀,成礦溫度120℃,成礦壓力77×105Pa,成礦深度200-350m,具淺成特點.包體內流體鹽度低,w0.6%一2.1%,顯示以大氣降水為主混人巖漿水的特點.礦物組成簡單,主體為石英、方解石構成,見少量黃鐵礦.斑巖體已經發(fā)生強烈硅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和絹云母化的蝕變作用改造,具有較高Au背景值(0.3×10-6-0.4×10-6),具有常見低溫元素Au、As、Sb、Bi、Hg、Se組合。
楊梅田銅多金屬礦主要賦存于寒武系上統保山組第三段(∈3b3)和第四段(∈3b4)碳酸鹽巖(硅化大理巖、白云石化灰?guī)r)近南北向斷裂破碎帶及其旁側,總體呈浸染狀、脈狀產出,礦化不均勻,與圍巖接觸界線多數清楚,少數為漸變過渡。靠近礦體碳酸鹽巖近礦圍巖蝕變發(fā)育,具多期次蝕變特征:早期因構造活動,在主斷層(F2、F3)西側碳酸鹽巖中首先發(fā)生大理巖化和白云石化,隨著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構造運動,產生了節(jié)理、裂隙,沿此通道有熱液上升與圍巖接觸再次發(fā)生硅化和重晶石化,區(qū)內硅化與近南北向斷層(主控礦構造)關系密切,產生銅礦化或形成銅礦,而重晶石化則與近東西向斷層有關,出現方鉛礦化或局部形成鉛礦體。據以上分析,反映了成礦作用與熱液和碳酸鹽巖關系密切。初步認為楊梅田銅多金屬礦屬與多期次熱液疊加的碳酸鹽巖蝕變型銅多金屬礦床。
參考文獻:
[1]王核等;西天山北部地區(qū)成礦規(guī)律初探[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2年。
[2]薛春紀等;新疆西天山萊歷斯高爾-3571斑巖銅鉬礦田地質地球化學和成礦年代[J];地學前緣;2011年。
[3]盧宗柳;莫江平;;新疆阿吾拉勒富鐵礦地質特征和礦床成因[J];地質與勘探;2006年。
[4]王志良,毛景文,張作衡,左國朝,王龍生;西天山古生代銅金多金屬礦床類型、特征及其成礦地球動力學演化[J];地質學報;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