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綠色建筑、節能建筑理念被提出,人們對建筑有了新的認識。綠色建筑設計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技術,相比于傳統建筑,綠色建筑有低耗、舒適、健康、節能等特點,因此深得人們的喜愛。本文就推動國內綠色建筑的發展,發表一點筆者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設計特色;設計要點
前言
我國建筑市場已經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生態建筑、綠色建筑理念的推出,更是為建筑市場指明了新的方向。綠色建筑比較常見的就是某些社區建設高檔的園林景觀、提高綠化面積來宣揚是“綠色建筑、綠色社區”,還因此而提高售價,給人以綠色建筑要靠花大錢來做的錯誤概念。存在對綠色建筑誤解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對綠色建筑的研究工作多存在于學術界,而普通民眾對此僅有一些表面上的模糊認識,甚至一些建筑界的專業人士對此認識也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我國缺乏自己的、能被公眾認可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體系。
一、什么是綠色建筑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并利用了環境因素,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空間,拆除后又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綠色建筑”可以理解為在建筑壽命周期內,通過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各種廢物的產生,實現與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資源與環境損失,換取最好的人居環境的建筑。綠色建筑能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能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它是實現“以人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實施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綠色建筑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體現綠色平衡理念,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化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筑、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綠色建筑具有選址規劃綠色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綜合措施有效節能、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等六大特點,不僅可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最為經濟合理,對綠色環境的沖擊最小。
二、綠色建筑的設計要點
1、重視整體設計
整體設計的優劣將直接影響綠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設計必須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切勿盲目照搬所謂的先進綠色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一個局部而不顧整體。如熱帶地區使用保溫材料和蓄熱墻體就毫無意義,而對于寒冷地區,如果窗戶的熱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貴的墻體保溫材料也不會達到節能的效果,因為熱量會通過窗戶迅速散失。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將有限的保溫材料安置在關鍵部位,而不是均勻分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有些類型的建筑如內部發熱量大的商場或實驗室,沒有保溫材料利于降低空調能耗,也會更利于節能。
2、因地制宜
綠色建筑非常強調的一點是因地制宜,絕不能照搬盲從。氣候的差異也使得不同地區的綠色設計策略大相徑庭。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及其它地域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導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區,太陽能的利用就顯得高效、重要。而對于終日陰云密布或陰雨綿綿的地區則效果不明顯,甚至可有可無。北方寒冷地區的建筑應該在建筑保溫材料上多花錢、多投入,而南方炎熱地區則更多的是要考慮遮陽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陽輻射和避免產生眩光。某種建筑平面或戶型在一個地區也許是適合氣候特點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個地區則會成為最蹩腳的抄襲。
3、尊重基地環境
在保證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經濟性基礎上,在建筑規劃、設計的各個環節引入環境概念,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規劃、設計時須結合當地生態、地理、人文環境特性,收集有關氣候、水資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系統、人文環境等資料,力求做到建筑與周圍的生態、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增加人類的舒適和健康,最大限度
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
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包括: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氣體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室內具有優良的空氣質量,優良的溫、濕度環境,優良的光、視線環境,優良的聲環境。
5、應用減輕環境負荷的建筑節能新技術
能源使用的高效節約化,包括:根據日照強度自動調節室內照明系統、局域空調、局域換氣系統、節水系統;注意能源的循環使用,包括對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熱系統、排熱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強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對建筑保養、修繕、更新的設計;設備豎井、機房、面積、層高、荷載等設計留有發展余地。
6、使建筑融入歷史與地域的人文環境
這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對傳統街區景觀的繼承和發展;2)繼承地方傳統的施工技術和生產技術;3)繼承保護城市與地域的景觀特色,并創造積極的城市新景觀;4)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參與建筑設計與街區更新。
結束語:“綠色建筑”是順應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要求而產生的,積極發展綠色建筑,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流。由于綠色建筑與生態建筑、智能建筑相互關聯,對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是非常有意義的。要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建筑師就必須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設計是按照業主需求,綜合考慮建筑對內外環境的影響,采用各種節能措施的對建筑的全面優化設計方法。綠色建筑設計不僅要考慮到建筑的初投資,更要考慮建筑在全壽命周期內的運行狀況。
參考文獻:
[1]中建建筑承包公司·綠色建筑概論·建筑學報,2002(7):16
[2]陳 易·自然之韻———生態居住社區設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3]中建建筑承包公司·中國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