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低等級公路的施工工序,并提出了低等級公路養護措施,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低等級公路;施工工序;養護措施
1、低等級公路的施工工序
1.1施工準備工作
在公路的施工與養護中,其準備工作是貫穿于施工或養護全過程的工作內容,而且也是一項先行的工作,準備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組織落實,技術準備和物質準備,施工準備工作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內容和性質,大致分成三個階段。①工程開工前準備工作;②工程施工期間準備工作;③竣工驗收前準備工作,掌握并落實好各階段的準備工作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前提。
1.2施工放樣
施工放樣的主要工作內容有恢復定線、路基施工放樣和小橋涵施工放樣等。
1)就恢復定線而言,其主要任務是對中心線控制樁進行復測與加密,對路線高程進行復測與增設水準點,橫斷面進行檢驗與補測,同時對設計問題提出改進方案,其工作程序為:查驗原有控制樁的存在情況"現場驗證原有控制樁的位置是否正確"改正原有控制樁存在的錯誤或修正其誤差"加密水中心線控制樁"固定正確的中心線控制樁等。當然,在恢復定線之前,首先要詳細審核設計圖紙,并將圖紙中存在的問題或搞不清楚的問題認真的記錄下來,以便在實地查驗或組織會審時證實問題的真實性。
2)路基放樣
公路路基分為路堤、路塹、半填半挖和不填不挖等幾種類型,其放樣的內容包括:①在地面中淺樁處標定填挖高度;②按設計圖紙定出橫斷面的各主要點,如路真正的邊緣和坡腳,路塹的坡頂半填半挖斷面的坡腳和坡頂;③邊坡放樣,按照設計的邊坡坡度、高度確定邊坡位置;④移樁移點,即交施工過程中難以保存的樁志移設于施工范圍以外。
1.3路基施工
1)路基施工的主要內容
路基施工的主要內容為:路基的填挖施工,路基綜合排水、防護、加圍及路基整修;冬季為雨季的施工;取土挖與棄土堆選擇,護坡道及碎落臺以及由于修筑路基而引起的改溝或改河工程,土石方的施工組織,質量檢查,工程驗收等。
2)路基施工的基本要求
為保證公路的使用效率,需對路基施工做以下要求:①保證足夠的整休穩定性;②滿足設計強度;③保持足夠的水溫、穩定性;④必須精心施工,即在施工中另采用透水性比較好的填筑材料,合理利用當地材料和工業廢料,同時要注意路基的整體壓實及路基排水構造物的施工質量;⑤除在條件極其困難的三、四級公路可采用人工施工,但路基壓實必須采用機械壓實外,其它等級公路施工應在符合工藝要求和質量標準的前提下,積極采用甲級鑒定過的新材料、新技術、新機具和新的檢驗方法;⑥合理用地,保護生態環境;⑦嚴格執行技術規范,確保工程質量。
1.4路面施工
1)路面施工主要有:瀝青表面處治,瀝青貫入式路面,瀝青混凝土路面,瀝青碎石路面等。
2、低等級公路養護
2.1必須了解公路路面病害及病害產生的原因。公路路面在車輛行駛的作用下和自然因素影響下,會發生很多公路病害,最常見的有:坑槽、車轍、波浪、松散、沉陷、啃邊、翻漿等幾種。
2.1.1路面坑槽和車轍是各個季節中路面時常出現的現象,原因是除平時養護不夠,或路面鋪筑時操作質量不好,經過行車碾壓發生變形。這兩種情況出現時,應及地按工序處理。
2.1.2路面波浪是由于路面鋪筑質量不好,養護不善,在行車荷載作用下,產生有規則的起伏,形似“搓板”,不但影響車速,而且加快車輛結構厚度過薄,路面材料顆粒偏細,粘結料不足,施工時拌和不均勻,碾壓不密實等都容易產生。
2.1.3路面松散是在天氣干旱時發生,主要是由于鋪筑路面時粘土料含量少,塑性指數低,材料拌和與分布不均勻,碾壓不實,或平時養護工作做的不夠造成的。此外,由于冰凍翻漿,經和車碾壓,路面隆起開裂也將形成松散。
2.1.4沉陷是路基本身強度不足引起的,當大型車輛行駛到路面上,如其強度不足就會出現坑槽,車轍即深且多,或破壞面積很大且深達基層;或路面沉陷過劇,路基翻漿嚴重等情況,須進行局部或整段大修。
2.1.5路面啃邊是由于養護不周,路肩缺土或路肩被水沖刷,車輛碾壓沉陷和沒及時填土養護,經車輛先靠邊行駛、碾壓造成的。出現啃邊后應及時補救以免擴大,否則將來既耗材又費力。
2.1.6公路路基翻漿的形成是因公路大多都建在靠近農村和團場的農田地帶,就是不靠農田的公路,農田冬季灌溉滲入路基底部,隨著毛細水的上升,路基土層受水浸透而凍結。待春暖化凍時,路基土層內的水由上而下化解,化解的水繼續向下滲透,如果路基土層屬于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對路面不會產生在太太的影響,但在鹽堿地帶的路基,如果材料的透水性不好,在行車反復碾壓下,路面出現“彈簧”現象,嚴重阻礙交通,導致翻車、阻車,給公路運輸造成的危害極大。
2.2根治病害的辦法
2.2.1必須做到經常保持路面平整、堅實、整潔,對路面的本身變形,要事前做好預防、及時修理,使路面沒有破損、裂紋,提高路面質量,延長使用年限,一般常做以下作:(1)經常保持路面清潔及時消除路面上的碎石、磚塊、垃圾、糞便等雜物;(2)路面出現坑槽、裂紋、啃邊應及時進行養護、修補,路面損壞嚴重時應進行被強、罩面或翻修;(3)邊坡遇雨水沖刷坍塌時要進行及時培土和維修;(4)路肩經車輛碾壓和牲畜踩踏出現下沉時要及時進行填土,保持油路不啃邊;(5)有邊溝的路段要保持邊溝清潔以便暢通。
2.2.2對路面翻漿的處置。當路面出現翻漿時,采取的根治措施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換土法”,一種是“打砂樁”。
1)換土法:公路路基由于常年受路邊耕地水的侵蝕,每年春季出現路基翻漿,造成路面破損,隨時間推移,翻漿越來越嚴重,導致阻車、滯留車輛,為了解決這種現狀,盡快恢復路況,可采取“換土法”來處治該路段翻漿的路基,具體施工方法是:為了不影響通車,先開挖半邊路基,一直挖到路基土底層約1.5米深,將翻漿土全部挖除,最底層50里米厚采用5厘米以下粒徑的天然砂礫分層填筑夯實,中間50厘米用粒徑次之的天然砂礫分層填筑夯實,最上一層50厘米厚用75%的天然砂礫與25%的粘土摻配、拌勻分層填筑夯實,在其上可做瀝青路面。
2)打砂樁:其具做法:在路面縱橫每2平方米挖一直徑為50厘米,深1米的坑,為便于行車,采用半邊施工,在坑內80厘米厚分層填筑天然砂礫并夯實,上面20厘米采和符合做級配層的天然砂礫80%摻配20%粘土,拌勻填筑夯實,在上可直接做瀝青路面。
2.2.3對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邊等病害的處理??赏谌ヂ吠膿p壞部分,將路基下部墊入礫石、灑水、夯實后,灑上冷底子油,將鉗縫處刷入瀝青,將瀝青料拌合好后進行修補碾壓密實,一般分為兩層,下部為0.5―2.5cm瀝青拌合料,厚度2.5―3cm,上部為中粗砂和0.5cm,綠豆砂拌合料,厚為0.5―0.8cm,通過修補、碾壓成形即可通車。
2.2.4對公路橋涵要進行不定期的養護,保證橋涵暢通、無雜草,發現橋涵損壞時要及時上報主管單位進和維修,阻斷通車時要設好安全標記,以防發生交通事故,每年對公里碑、路緣石、橋欄桿要進行兩次粉刷,對損壞和缺少的標志牌要進行補齊和更換,保證有明顯醒目的公路標志。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公路的施工和養護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讓我們筑路工人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盡心盡力、前赴后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