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蒼南縣靈溪鎮秦岙村和嶺前村河道護岸工程的設計,通過河床的拓寬、疏浚、護岸等工程措施,使河床變寬,河水變清、河岸變綠,提高行洪排澇能力,同時改善當地的水環境質量。
關鍵詞:河道;護岸工程;設計;施工
1"概況
蒼南縣靈溪鎮秦岙村、嶺前村1號、2號、3號河道護岸工程位于蒼南縣靈溪鎮秦岙村和嶺前村,橫陽支江以南。流域面積1.81km2,河道主流長度約1.85km。本次設計范圍為1號河道樁號0+000~0+623、2號河道樁號B+000~B+381和3號河道樁號C+000~C+421,治理段全長1425。蒼南日月潭農莊位于靈溪鎮嶺前村,該農莊占地面積900"畝,于去年11"月開始興建,將從臺灣引進草莓、香瓜、水果玉米、南瓜等蔬菜水果苗種種植,是集種植、觀光、休閑、旅游功能于一體的鄉野農莊。同時,該河道對嶺前村及周邊村的村貌、布局、景觀、生態環境也有著重要影響。目前該段河道迂回曲折、河岸雜草叢生、河床淤積嚴重,不僅影響行洪排澇安全,存在安全隱患,而且極不雅觀,在長久的自然主干河道侵蝕及人為破壞中,局部河岸損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秦岙村和嶺前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因而急需對該河道進行治理。
2工程地質
2.1區域工程地形地貌
項目區位于蒼南縣靈溪鎮,河流方向自西南向北東,地形平坦開闊,以第四系淤積土為主,主導地質作用為海水堆積作用,地貌屬于濱海相淤積地貌。沿線現基本為原始自然土岸,形狀不規則,岸邊地形相對平坦。
2.2工程地質條件
由于該工程未有詳細地質報告,地質中的各物理力學性質綜合指標參數取值參照附近工程地質中的取值,根據不同土層區域的強度指標見下表。
土層性能與力學指標設計值
土層名稱
容重
(KN/m3)
直剪試驗
快""剪
固""快
粘聚力
(KPa)
內摩擦
角(度)
粘聚力
(KPa)
內摩擦
角(度)
粉質粘土
19
17.4
4
16.1
17.5
淤泥
16
7.6
2.7
4.9
16.2
淤泥質粘土
17
12.6
3.1
9
14.4
2.3工程水文地質
地下水主要為接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滲入補給的上層滯水,賦存介質主要為粉質粘土和淤泥,水徑流條件較差,水量小,排泄以蒸發和下滲為主。參照區域水文地質資料,場地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無腐蝕性。
3工程任務和規模
3.1工程必要性及任務
該工程河道位于蒼南縣靈溪鎮秦岙村和嶺前村,橫陽支江以南,河道主流長度約1.85km。由臺商蒼南日月潭農莊位于靈溪鎮嶺前村,該農莊占地面積900"畝,于去年11"月開始興建,將從臺灣引進草莓、香瓜、水果玉米、南瓜等蔬菜水果苗種種植,是集種植、觀光、休閑、旅游功能于一體的鄉野農莊。同時,該河道對嶺前村及周邊村的村貌、布局、景觀、生態環境也有著重要影響。目前該段河道迂回曲折、河岸雜草叢生、河床淤積嚴重,不僅影響行洪排澇安全,存在安全隱患,而且極不雅觀,在長久的自然主干河道侵蝕及人為破壞中,局部河岸損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嶺前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因而急需對該河道進行治理。本工程的任務是:1號河道樁號0+000~0+623、2號河道樁號1B+000~B+381和3號河道樁號C+000~C+421,治理段全長1425。對河床全面疏浚,局部拓寬,兩岸護岸修建。
3.2工程目標
工程建設的總體目標為:通過河床的拓寬、疏浚、護岸等工程措施,使河床變寬,河水變清、河岸變綠,提高行洪排澇能力,同時改善當地的水環境質量。
4"工程總體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4.1岸線布置
本工程設計范圍為1號河道樁號0+000~0+623、2號河道樁號1B+000~B+381和3號河道樁號C+000~C+421,治理段全長1425,需修建護岸總計2850m。根據河道護岸工程岸線布置的原則和本工程原有岸線和河床實際情況,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設計岸線應充分考慮河道自然岸線的合理性,盡可能利用現有護岸和有利地形,并盡量少占土地,少拆遷建筑物,工程開挖回填力求平衡,以便于工程建設管理和減少工程投資。因此本次設計在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盡量沿自然岸線布置岸線,河道最窄處寬度控制在2號河道樁號B+000處,寬度為3.2m以上,具體岸線布置詳見附圖。
4.2岸頂高程確定
根據本工程實際現場情況,本次治理岸頂設計高程與現狀岸頂高程基本保持一致,為4.15m~5.52m。
4.3護岸結構設計
結合工程實際現場情況,本次護岸采用斜坡式護坡,斜坡坡比為1:2.5,高程3.08m處設密排松木樁,大頭徑15~17cm,樁長2m,樁頂高程為3.37m,松木樁以上坡面回填黃土厚20cm,并綠化;堤頂迎水面設C20砼路肩,路肩尺寸50cm×20cm,C10砼找平厚10cm;路面寬250cm,采用C20砼厚20cm,下面鋪設C10砼找平層厚10cm,石渣墊層厚20cm。斷面結構尺寸詳見設計標準斷面圖。
4.4交叉建筑物
1、涵管
考慮到河道兩岸農田灌溉排水的需要,在樁號0+073、樁號0+554、樁號0+600、樁號B+134、樁號C+418處設置排水涵管,涵管采用φ600有筋水泥管,以3%坡比埋設。在樁號0+414、樁號C+070、樁號C+124、樁號C+138、樁號C+172處預埋排水涵管φ200。
2、會車道
考慮到游客的行車方便,在1號河道樁號0+240、0+370、0+540處,2號河道樁號B+200,3號河道樁號C+120、C+270,6處建設會車道。
5"施工要求
5.1施工導流
本工程施工導流采用圍堰方法,圍堰采用編織袋填土圍堰,頂寬2m,兩側為鋼板樁支護,由于本工程施工期安排在枯水期進行施工,在這期間,上游來水量不大,采用上述方法基本上能滿足基礎施工要求。
5.2施工程序
本工程在測量放樣完成后河道護岸工程單獨施工。河道護岸工程施工程序為:
施工準備→土方開挖、清淤→打松木樁→原土回填→黃土回填→C20砼路肩→路面工程→堤后土方回填→綠化。
5.3施工工藝和技術要求
1、測量放樣:主體工程施工前各標段根據設計提供的坐標、高程點以及斷面、圖紙,建立測控系統進行施工放樣,斷面復核,測量精度要達到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要求。
2、土方開挖、填筑:采用機械開挖和人工開挖相結合,上部粘土用作岸身回填。原土夯實回填,不得含有有機垃圾。每次鋪料厚度應小于15cm。
3、石渣填筑:攤鋪厚度為20cm,一次填筑,用震動碾壓實,要求孔隙率小于30%,石渣應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無雜質,級配良好,最大粒徑小于10cm。
4、松木樁:本工程設置密排松木樁,松木樁長2m,木樁大頭徑15~17cm,要求木質新鮮、順直,共設置一排。
5、岸頂路面:岸頂用人工整平到設計高程后,用振動碾壓實,用槽鋼作邊模,澆筑C20砼面層厚15cm,砼用0.4m3拌和機拌和,手扶拖拉機運輸,人工平倉,用平板式振搗器振搗密實,振動梁拉平,抹光、拉毛,養護10天以上,砼強度達到一定時切割分縫。拌制砼用的水泥采用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黃砂選用中粗石英砂、石子選用卵石或碎石,坍落度控制在3cm以內。
6結束語
工程實施后,當發生不超過設計標準量級洪水時可使其保護區內鄉鎮、農田免受洪災之苦。項目建成以后,會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項目生態效益明顯,社會效益顯著。